第178章 朱文正死了
作者:阳阳的回忆   大明,开局挖了朱元璋祖坟最新章节     
    孔克仁的这份名单引起的巨大的反响。
    尤其是引起了武将们的不满。
    徐达,常遇春,李文忠等军方将领纷纷上书表达了担忧。
    朱文正的职务是五军都督府大都督,掌管着全国的兵马,但凡有头有脸的将领,都会与朱文正或多或少的有接触和打交道。
    按照孔克仁的名单,五军都督府朱文正身边的同僚们被清理一空,而且这三千人中一多半将领都在北伐军中。
    如果全部要逮捕下狱,北伐军可能都要崩溃。
    北伐战争也不要打了。
    孔克仁明显的有些矫枉过正,大搞株连的意思。
    就连朱文正的邻居们和朱文正说过几次话的人都被他列到了名单里。
    最后在朝堂之上,徐达牵头,常遇春,李文忠、冯胜、傅友德等人纷纷站出来,向皇帝求情。
    现在正是北伐关键时刻,军队不能乱,他们大多数人跟朱文正只是普通的同僚关系,并无私交,请皇帝明察。
    这件事情一直吵来吵去,吵了两天,搞了朱元璋也有点头痛无比。
    就在这最关键的时候。
    传来了一个不幸的消息,因伤势过重,朱文正死了。
    他自己感觉前途无望,没有了活下去的希望,死在了监禁之中。
    朱元璋也并没有多少伤心,只是唏嘘不已,并没有追究看守的责任,只是下令安葬朱文正。
    同时朱元璋将朱文正八岁的儿子朱守谦封为靖江王,就藩桂林。
    朱文正已死,在处理朱文正亲信的问题上,朱元璋终于松了口,最后不得不折中一下,朱文正真正的亲信将领三十多人被朱元璋立刻处死,其余的人要么监禁,要么发配到北伐军中戴罪立功。
    没有株连太多的人,众将也算是松了一口气。
    此次事件之后,朱文正在军中的势力被一扫而空,五军都督府大小官员或多或少都受到了牵连。
    朱元璋更是有意裁撤五军都督府,原因无非是权力过重。
    ……
    杨鸣在诏狱里的这几天过的也不平静,刚刚回来的几天,整个诏狱里面空空荡荡,狱卒也都是孔克仁从外面调过来的人。
    以前的狱卒死的死伤的伤,已经不足以维持诏狱的正常运转。
    而且姚仁姚千户也身负重伤,但是最终捡回了一条命,可是现在已经在家休养,不能出来管理诏狱。
    只能由周通来管理诏狱大小事务。
    而且据小道消息说,姚千户在此次无影门事件中表现突出,朱元璋有意让姚千户出任亲军府副都尉,也就是说姚千户要升官了。
    只不过亲军都尉府副都尉要面对孔克仁。
    毕竟姚仁是被孔克仁背后捅了一刀,如今两个人成为了上下级,如何相处,两个人会不会闹矛盾。
    最关键的是这件事情朱元璋知道不知道?如果朱元璋知道这件事,还把两个人安排在一起,那就是别有用心了
    这些都不是杨鸣所关心的。
    杨鸣最关心的是,整个诏狱这两天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变化,很快诏狱里便人满为患,孔克仁天天在抓人。
    诏狱很快就人满为患,原因很简单,这些人不是宫里的太监就是宫女。
    还有就是朱文正的同党们。
    诏狱里面的审讯室日夜不停的开始审讯,惨叫声不断。
    杨鸣发现很多的人前一天关进了诏狱,第二天出去之后便再也没有回来。
    诏狱再次空掉。
    然后下一批人又被关进了诏狱。
    如此往复,走马灯似的轮换。
    杨鸣都看得有些瞠目结舌。
    他这样见惯了生死的人都有点头皮发麻。
    头一次见识到了封建社会的残酷无情。
    杨鸣几次见到孔克仁,有意无意的提出,能不能趁着这股风将自己的名字加进去。
    反正自己也活够了,不如大家一起上路有一个伴。
    但是孔克仁每一次对着杨鸣都是一副笑眯眯的神色,半秃的头发越发秃了。
    最近克仁有些操劳过度。
    亲军都尉府都尉就是一个苦差事。
    以孔克仁的精明,他敏锐的发现朱元璋并不想杀杨鸣,要杀早就杀了,
    尤其这一次杨鸣等人保卫了陛下朱元璋,杨鸣救下了马皇后,救下了太子,关键时刻站在了朱元璋这一面。
    朱元璋虽然没有说出来,但是对杨鸣等人很是满意,所以朱元璋仿佛把杨鸣等人遗忘了一样,既不杀也不放。
    就是给孔克仁天大的胆子,他也不敢把杨鸣的名字加入到名单之中,要知道,杨鸣可是在皇帝陛下那里挂了号的,万一哪一天皇帝想到了杨鸣,朝他要人怎么办?
    所以孔克仁对着杨鸣也是很客气,杨鸣的寻死要求,孔克仁在皇帝面前连提都没提。
    太子在诏狱里也并不安分,看到如此的情势也不由得大皱眉头,感觉自己的老爹杀人有点过份,于是太子三番两次上书朱元璋,希望陛下不要杀人过多。
    但是朱元璋看了太子的奏章之后,将太子的奏章扔到了一旁,只淡淡的说了一句话:“让他在诏狱中,好好反省,别的事让他少管。”
    在宫中的宫女太监和朱文正的亲信被处理完毕之后。
    再次处理的人就是骑军统领鲍忠。
    骑军统领鲍忠被虎符调走,稀里糊涂参加了此次无影门的战斗,同样也是打的稀里糊涂。
    最后也不知道自己打的是谁。
    按照朱元璋的想法,鲍忠拉出去砍了,其他的骑军校尉戴罪立功。
    鲍忠头脑简单,要不是头脑比较简单,也不会被虎符所调走。
    调查发现鲍忠并没有与朱文正和无影门的人勾结,只是因为见到虎符奉令行事而已。
    所以徐达向皇帝求情,要鲍忠戴罪立功。
    徐达极力保证鲍忠只是误信了谣言,而且自始至终在战场上他都在进攻朱文正的那些人,也算是误打误撞。
    最终鲍忠被狠狠打了四十军棍,要求他戴罪立功。
    朱元璋知道鲍忠并没有错,他只是奉令行事,只是有人偷偷的拿走了他的虎符,调动了鲍忠。
    不过这个误会也是朱元璋自己造成的。
    朱元璋为了削弱这些领兵将领们对军队的掌控,要求军队的军官们只认虎符不认将领。
    朱元璋也是从大局去考虑这件事。
    手下将领们不可能就凭着一张脸便能调动军队,这样绝对不可以的。
    大军调动必须出示虎符,其次是皇帝的金皮大令,所以就造成了如今的局面,鲍忠被一枚虎符所调走,所以板子才没有打到鲍忠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