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杖责兴安
作者:哟吼吼吼   大明重生景帝,我把景泰搞没了!最新章节     
    被圣人点到的,除了厂卫,其他都是巡抚天下的职位。
    但,这次和以往不一样。
    将天下的田地视为皇帝的田地,这和王莽如出一辙。
    但毕竟时代不同了,周忱搞出的耗羡归公,兵部提出的募兵制,都让朱祁钰迫切寻求改革。
    不能因为有阻力就不改了。
    募兵制就是因为洪武末年,军卫法的衰败才提出来的。
    大明是一个残缺的巨人,军卫法的衰败速度,朝臣们都看得出来。
    朱祁钰也明白,世界上没有完美的制度,也没有一成不变的政策,一切都才刚刚开始。
    他所做的,无非就是提高侵占田地的成本。
    普通百姓根本无力对抗高阶层之人,所以被侵占了也就侵占了,自己带着家人跑,运气不好的话,被抓回去,打死了也就打死了。
    没有一个百姓,可以爬到京城刑部外的登闻鼓前,敲响那登闻鼓。
    群臣对于高悬的屠刀,很是畏惧。
    但心里更恨的,是那行刺的主谋,干什么不好,去行刺一个皇帝,行刺就行刺了,还失败。
    现在好了吧,圣人没抓到主谋,猜忌之心泛滥了,谁肯当那出头鸟啊!
    金濂出班,问道:“时已秋分之后,陛下何时问斩马顺等。”
    闻言,朱祁钰才看到御案上的批示。
    华夏对于生死看的很重,大明的死刑犯都需要经过皇帝的同意,才能处死。
    这是生杀大权,可不是随便一个尚书或者什么,审问之后大喊一句秋后问斩就能宣判的。
    朱批一天不落,死刑犯就能活着。
    想了想,朱祁钰开始勾选。
    名字有很多,不只是马顺,还有之后瓦剌入侵京师,畏战弃守,或者趁火打劫的人。
    这些人,有冤枉的吗?
    或许,可能是有,但朱祁钰也判断不过来。
    历代皇帝都这样,所以死刑犯通常很少,真正很快被斩的,就像是马顺这种。
    朱批落在了马顺还有郭敬、金英等一众名字上面。
    这些,朱祁钰没有丝毫的心理负担。
    批红之后,朱祁钰才说道:“行刑时间,便由金卿来定。”
    “不过,兴安护驾不周,罚廷杖二十。”
    朱祁钰看向了兴安。
    闻言,兴安下跪说道:“谢陛下隆恩。”
    随后在群众的注视中走下台阶,大汉将军出列,直接扒掉兴安的大红袍。
    仅剩白衫还不够,锦衣卫取来长凳,将兴安双手束缚。
    一切兴安都很配合,甚至连脱掉裤子都毫无怨言。
    等一人按手,一人按脚,将兴安牢牢固定在长椅之上,监刑官便请示圣人,是否用刑。
    “打。”
    朱祁钰口吐一字。
    锦衣卫高举的板子便开始落下。
    每打五下,就要换一根棍子,再换一个行刑人。
    太祖时期,廷杖只是教训,一般会留人性命。
    给廷杖加铁皮和倒刺,那是朱厚照和刘瑾干的事情。
    每次开棍时行刑官都要进行大声吆喝,吆喝声响彻整个殿堂,完全盖住了受刑人被打时候的哀嚎声。
    不要以为廷杖打不死人。
    在没有外部干涉下,三十廷杖就足够一个人卧床数月了。
    兴安露出的屁股从白到红,最后变成紫红,甚至渗出血渍。
    打完二十下,锦衣卫收杖,兴安已经出气多,进气少了。
    “带下去,让太医看看。”
    这时,朱祁钰才开口,无喜无悲说道。
    兴安可是圣人亲信,那每一下廷杖,都打在了群臣的心坎里。
    “若无其他事,便退朝吧。”
    走入偏殿,朱祁钰就转身朝太医院走去。
    太医院在端门东侧。
    朱棣定都北京之初,利用旧有官舍作为各衙门办事的处所。
    正统七年,朱祁镇在东侧新建多处官署,而太医院就在这其中。
    因为建在东侧,所以太医院的大门均向西,面对着宫城。
    兴安被送到这里,而不是将太医宣入宫,朱祁钰有自己的考量。
    明朝的太医技术怎样?
    太医刘纯,用死囚做双盲实验,用了一千多个死囚,实验了五千多种药物药方。
    这举措为中医的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后面就诞生了杨继州、李时珍等一众名医。
    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大明从朱棣开始,允许太医利用死囚做科学研究。
    就好比景帝,就曾下令让神机营利用死囚验证火炮和火铳的威力。
    当然,那是景帝,不是现在的朱祁钰。
    如今的太医院院使董宿,便是《奇效良方》的撰写,后面到成化方贤续补而成。
    而那个方贤,现在还是个院判。
    皇帝的到来,太医院的众人立刻出迎。
    朱祁钰看着一群老头和孩子,皱眉没有说话,而是来到了兴安的病房。
    董宿身为院使,自然是跟随在左右。
    “如何?可治?”
    朱祁钰看着兴安,对董宿说道。
    “伤筋动骨百天愈,大珰已经服下药汤,休养即可,只不过切莫在动了那伤口。”
    董宿躬身回答。
    身为皇帝的医官,被革职、责打、流放、杀头、灭三族,那是很正常的事情,主要是看皇帝的心情。
    像是太医高启智,因为医治太皇太后张氏不利,被砍了头。
    太医院院使,也就是他,罚俸一年、太医院右院判刘憬革职。
    可是那高启智是因为拿不定主意,询问刘憬才将张氏给医死的
    而刘憬,就是那刘纯的儿子,现在刘纯是南京太医院的院使。
    当皇帝的太医,总是如履薄冰。
    这件事,朱祁钰也知道,后面刘纯在南京让医官们挑选二十个患有哮喘病的犯人。
    再让番子责打每个犯人二十脊杖,然后分为四组,每组五人,作为对照实验。
    最后,五组只有一组成功,不仅哮喘好转,连伤口也愈合了。
    这也确立了当一个人身上存在几种疾病的时候,医生必需抓住一个病去治疗,而其它的疾病要用食疗才能取得成功;如果同时使用几种疗法,那么反而要失败,这一中医验证体系。
    所以董宿才会让兴安喝完药休养。
    朱祁钰点了点头,看向董宿说道:“朕刚好对医道有些不懂,想请教一番董院使。”
    闻言,董宿扬眉,这可是稀奇事,便拜道:“臣之荣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