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语”的“晋”并不完全等同于山西省的别称“晋”,他们是有
交叉的, 并不是所有的山西方言都属晋语, 晋语也不局限于山西
省。李荣先生1985 年在《官话方言的分区》中首次给晋语下了一个
科学的定义: 山西省及其毗连地区有入声的方言。随后在1987、
1990 年出版的《中国语言地图集》(中国社会科学院和澳大利亚人
文科学院合编)把汉语方言分为十大区,晋方言是其中之一,它与
官话、吴方言、徽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话、粤方言、闽方言、平
话平行。自从李荣先生提出晋语独立以来,晋语便引起了方言学界
广泛的关注,关于晋语的研究层出不穷。本文主要对20 世纪80 年
代以来晋语的研究成果作如下综述。
一、语音方面的研究成果
1、入声
晋语最先提出被分立出来就是因为与入声这一特点,因此,入
声就成为人们最先关注的焦点, 有关入声的文章主要有: 杨述祖
《山西方言入声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语文研究1982,3) , 潘家懿
《从交城方言看汉语入声演变的历史》(音韵学研究1982) , 温端政
《试论山西晋语的入声》(中国语文1986,2)等。
2、变调
晋方言连读变调丰富多变,研究难度较大,首开先河的是侯精
一先生,他连续在《方言》杂志发表了3 篇长文。如《平遥方言的连
读变调》(1980,1)、《平遥方言三字组的连读变调》(1982,1)、《平遥方
言广用式三字组连读变调》(1982,2)。
3、文白异读
除有入声之外, 晋语中的文白异读是是晋语分立的又一个主
要特点。八十年代开始出现了大量的相关文章如:李守秀《榆次方
言的文白异读》(中国语文1980,4) ,侯精一《平遥方言的文白异读》
(语文研究1988,2) , 张益梅《介休方言文白异读初析》(语文研究
1988,4)等。
4、历史音韵
还有一些文章是从历史音韵的角度来研究晋语的发展演变
的,主要文章有:金有景《襄垣方言效摄、蟹摄一、二等韵字的韵母
读法》(语文研究1985,2),王洪君《阳声韵在山西方言中的演变》
(上、下) (语文研究1991,4) ,赵彤《山西方言的知、照系声母》(语文
研究2001)等。
20世纪80年代以来山西省内晋语研究综述
“晋语”的“晋”并不完全等同于山西省的别称“晋”,他们是有
交叉的, 并不是所有的山西方言都属晋语, 晋语也不局限于山西
省。李荣先生1985 年在《官话方言的分区》中首次给晋语下了一个
科学的定义: 山西省及其毗连地区有入声的方言。随后在1987、
1990 年出版的《中国语言地图集》(中国社会科学院和澳大利亚人
文科学院合编)把汉语方言分为十大区,晋方言是其中之一,它与
官话、吴方言、徽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话、粤方言、闽方言、平
话平行。自从李荣先生提出晋语独立以来,晋语便引起了方言学界
广泛的关注,关于晋语的研究层出不穷。本文主要对20 世纪80 年
代以来晋语的研究成果作如下综述。
一、语音方面的研究成果
1、入声
晋语最先提出被分立出来就是因为与入声这一特点,因此,入
声就成为人们最先关注的焦点, 有关入声的文章主要有: 杨述祖
《山西方言入声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语文研究1982,3) , 潘家懿
《从交城方言看汉语入声演变的历史》(音韵学研究1982) , 温端政
《试论山西晋语的入声》(中国语文1986,2)等。
2、变调
晋方言连读变调丰富多变,研究难度较大,首开先河的是侯精
一先生,他连续在《方言》杂志发表了3 篇长文。如《平遥方言的连
读变调》(1980,1)、《平遥方言三字组的连读变调》(1982,1)、《平遥方
言广用式三字组连读变调》(1982,2)。
3、文白异读
除有入声之外, 晋语中的文白异读是是晋语分立的又一个主
要特点。八十年代开始出现了大量的相关文章如:李守秀《榆次方
言的文白异读》(中国语文1980,4) ,侯精一《平遥方言的文白异读》
(语文研究1988,2) , 张益梅《介休方言文白异读初析》(语文研究
1988,4)等。
4、历史音韵
还有一些文章是从历史音韵的角度来研究晋语的发展演变
的,主要文章有:金有景《襄垣方言效摄、蟹摄一、二等韵字的韵母
读法》(语文研究1985,2),王洪君《阳声韵在山西方言中的演变》
(上、下) (语文研究1991,4) ,赵彤《山西方言的知、照系声母》(语文
研究2001)等。
隐藏内容需要回复可以看见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方言社区
赋词半阙
归就柜苏
莫名可名
粤仁之名
你要吃板栗饼吗?
魯南素人
寸寸旧时光
常州豆腐浆
暂没有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