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脱困之法
作者:司暝   重生后,我从农家女成了首富最新章节     
    “明日我便派户曹带着银两过来,入粮仓时就结清银两,至于价格……”
    文昭想起白青云的话,说道:“就按照你们在并州的价格吧!”
    想想大杨村的人也不容易,举村搬迁逃亡。
    最后好不容易全村人平安逃到这里,落户在江州城郊外。
    不光是村长、村里耆老的带领,还有村民之间的相互扶持。
    这一路上没有营收,来到新的地方处处要花销。
    听说村里的家家户户都打算建间好一点的房屋,想必手头也是不宽裕。
    对于这些勤劳的农户,文昭还是乐见其成的!
    白青云听闻也是微微一笑,这价格能谈到如并州一样,也算是意外收获。
    大杨村的人,也终于在来到江州府后,真正有了一笔大的收入。
    “白姑娘,某还想请教一事!”文昭谦卑的问道。
    “大人言重了,想问什么问便可!”
    “白姑娘所言,此是江州的机会,不知白姑娘可否细细说来!”
    文昭考虑的还算细致。
    自己心中所想毕竟只是想法,还没有施行,就做不得数。
    正好白青云今日来了,还不如直接问个清楚。
    若是自己所想不错,也能深入体会,这推广也能更熟练一些。
    若是与自己所想有出入,也能两相互补。
    只要还没有实行,就还来得及修改。
    白青云理了理自己的思绪:“该从哪里说呢?”
    本是白青云喃喃自语,上首的文昭闻言,连忙提醒。
    “白姑娘可从这高产粮食开始!”
    这‘土豆’才是今日对话的主角。
    文昭却还对他的了解只是在“高产”上!
    “这粮食名叫‘土豆’,对于种植的土壤不太挑剔,即便是旱地也可种植……”
    “一年可分两季,大杨村自春日来此便开始播种,如今成熟;等到秋收前后,便又可播种第二季!”
    若说文昭刚开始是被“高产”所吸引的,那如今,便是被白青云所描述的每一个细节都兴致颇高!
    也很快就想到关键处:“也就是说……很快第二季种下,年底就能收成。
    甚至很是激动:“江州的粮食空缺就能补上了!”
    白青云此法,不仅解决了这粮食的空缺,没准还能有些富余!
    只是白青云的布局可不止如此!
    “文大人,江州百姓的家里虽说不富裕,但至少还是能够拿出些粮食换粮种的吧!”
    文昭涉及百姓,还是不敢轻易的回复,只能迟疑的说道:“去年收成虽不高,但当地的官员引导百姓抗旱,还算有些成效!”
    “若是大人承诺,种得的土豆年底官府统一收购,会如何?”
    “那自然是好!”新粮食江州的百姓不知情况,心中难免有疑虑。
    但若是得了官府的承诺,遵从的百姓自然也会多些。
    “只是……若按亩产千斤来算,官府未必能够承受的住整个江州府的收购的!”
    白青云暗自扶额,所以文昭的心中只想到江州顺利渡过难关?
    “文大人,江州府的粮仓到时候肯定装不下这些粮食!”
    “可……邻近的州府总能装得下吧?”
    自然,不是免费的就是了。
    文昭眼前一亮,是了,自己被江州的困局已经焦头烂额。
    总是只想到如何解困,却忘了,只要这高产粮食在江州,江州之困自然就会迎刃而解。
    操作的好,没准还能给江州府的财政增收!
    之前还在担心,挖通运河虽然能解江州的难民,但江州府也会因此掏空家底。
    想要恢复元气,还不知道要休养生息多久。
    如今,怕是不用那许多年!
    白青云见文昭已经想的差不多,也就不再说什么。
    “文大人,之后具体怎么做,相信江州的各位大人也能拟个不错的章程。”
    “也算,为江州在其他州府受的恶气都出了!”
    州府与州府之间的竞争,远非县城所能比拟。
    毕竟,县城之间的税收存在差异时,州府只需关起门来自行处理即可解决问题。
    然而,当涉及到州府之间的税收时,则需要将数据详细记录并每年写成折子呈交给上级部门。
    如果某个州府的数据不够理想,情况便不再像关门处理那般轻松简单。
    一旦京城了解到这种情况,必然会派遣官员前来质询。
    他们会追问税收低落的缘由,究竟是由于天灾所致,还是因为人为因素引发的灾难。
    若是前者,或许还能找到一些开脱之辞;但若属于后者,问题将会变得异常棘手且错综复杂。
    在这种情形下,想要善罢甘休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往往需要付出惨痛代价,甚至可能赔上数条性命以及数位官员头顶的乌纱帽,方能平息这场风波。
    如今,江州手握高产粮食,今年的税收就注定不会低!
    文昭起身,深深的向白青云鞠躬说道:“文某多谢白姑娘救江州于水火!”
    白青云连忙起身相抚:“大人不必如此,大杨村如今也是江州的一份子。”
    两人虽是客套,但丝毫没有因年龄带来的隔阂。
    文昭像是找到知音一般,也不顾白青云年幼,细细请教这土豆的种植细节。
    结束后,已经是申时末。
    文昭看了眼天色,懊悔的拍了拍自己的额头:“瞧我,光顾着跟你说话,都忘记让人备上吃食。”
    “白姑娘,今日我做东,咱们边吃边聊!”
    白青云推辞:“文大人不必客气,我难得进城来一趟,还想去铺子里瞧瞧。”
    随后起身便准备告辞。
    行至大门处,白青云停下脚步,目光落在桌上的茶水上。
    她微微抬手,指向茶杯,轻声问道:“敢问文大人,江州是否有自产茶叶之地呢?”
    此时,杯中的茶水已被白青云饮去大半,只剩下几片鲜嫩的芽叶漂浮其中。
    这些嫩芽历经春雨的滋润和洗礼,依然散发出淡淡的清香,诉说着它们生长环境的清幽与纯净。
    文昭顺着白青云的视线望过去:“自然,江州春季雨水多,很多农户上山时就会看见冒着嫩芽的茶树。”
    白青云不解:“为何不组织村民集中种植,也比分散在山上去寻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