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朱元璋:哪怕洪水滔天,老夫也一力担之
作者:钩鱼王   大明:我在明朝当县令最新章节     
    他刚才只顾着计较这条计策的绝妙,并没有考虑到叶瑾的个人安危。
    确实。
    如果今天的这番言论被传出去的话,叶瑾这小子的处境会大大不妙的。
    所以老朱也很快清醒了过来,第一次用赞许和平和的语气对叶瑾说道,“你徐伯伯说的很对,此事事关重大,你可不能信口胡诌,改日若是时机成熟了,老夫再来寻你,你再好好跟老夫说说其中的道道。”
    “郭伯伯,徐伯伯,今天在场的就只有二位长辈,以及我师徒二人。而且这番话又不是什么大逆不道的言论,侄儿也只是随口说说而已,说得对的话还请两位长辈不吝奖励,若是说的错的话二人长辈一笑而过就行了,大可不必视为洪水猛兽。”叶瑾笑着道。
    徐达看着一脸认真的叶瑾,语气严肃的问道,“虽说此处只有我们几个人,但是纸包不住火,这番话说出口,天下人早晚知道你是始作俑者,你知道你面对的后果是什么吗?!”
    “知道。”叶瑾浑不在意的点点头,“不就是得罪全天下的读书人,自绝于官场吗?!没事,小侄本身就不耐烦官场的尔虞我诈,若是朝廷真的罢了小侄的官了,小侄也落得一身轻松呢。”
    一直赖在朱元璋怀里的小胖墩朝着叶瑾握紧了拳头,霸气侧漏道:“师父别怕,不就是得罪全天下的读书人了嘛,不就是不当官了嘛,但是只要有徒弟我一口吃的,就绝对饿不着您。而且若是谁要是敢欺负你,我第一个不答应…”
    说着还狐假虎威的挥了挥拳头。
    老朱也被自家孙儿感染,豪气万丈的说道,“哼,老夫只是老了,又不是死了,所以小子你无须担心,只要有老夫在一天,就能保你一世平安。”
    既然皇帝爷孙二人都这么说了,徐达也不要再说什么。
    深深的看了叶瑾一眼,叮嘱道,“既然你已经考虑清楚了,那老夫就不阻拦你了。不过今日之言只是咱们几个在替古人担忧而已,做不得数,即便将来凑巧了,朝廷也用了与你今日所言相似的国策,那也与你无关,知道吗?!”
    老朱笑呵呵的看着徐达。
    也就只有徐达这种老兄弟敢在他面前这么光明正大的耍心眼了。
    因为这番话与其是说给叶瑾听的,还不如是说给这对爷孙听的。
    徐达的意思很简单。
    那就是叶瑾为了你们朱家江山兢兢业业,不惜得罪全天下的读书人。
    你们可不能忘恩负义,过河拆桥。
    把人用完了就抛之脑后,甚至丢给天下读书人泄愤。
    虽然当皇帝的,最惯用的计策不就是‘鸟尽弓藏,兔死狗烹”?
    但是做人得有良心。
    人家都为你老朱家的江山抛头颅,洒热血了。
    你们该担的责任得担。
    别把所有的责任和压力都让叶瑾一个人给担着了。
    所以老朱轻哼了一声之后,又道,“小子你只管说,今日你的这番言论若是把天都捅破了,哪怕是洪水滔天,老夫也一力担之,不让你沾染半分因果。”
    听到老朱霸气侧漏的承诺,徐达这才稍稍放心下了。
    叶瑾则笑着道,“没有二位伯伯想象的那么可怕,其实只要朝廷狠得下心来,顶得住压力,全天下的读书人都翻不起多大的风浪,人家不是说了嘛,秀才造反,三年不成。读书人和士大夫除了那张能说会道的罪还有什么?!真的敢和朝廷真刀真枪的干一架吗?借他们一百个胆子。”
    徐达见他把读书人说的那么不堪,也不由得莞尔。
    他和老朱都是泥腿子出身。
    发达之后一个当了皇帝,一个当了最尊贵的勋贵。
    天生和读书人就尿不到一个壶里。
    不过叶瑾可是正儿八经的读书人。
    所以徐达笑着问道,“你把读书人说的这么不堪,你不也是读书人吗?!”
    “正因为我是读书人,才知道读书人的尿性。”叶瑾笑着道,“所以小侄说的只要朝廷狠得下心,顶得住压力,那么不管是官绅一体纳粮也好,摊丁入亩也罢,甚至火耗归功等等改革,都可以大刀阔斧的进行。”
    “三管齐下,将这三条国策彻底贯彻到大明各地。小侄不敢多说,国度至少可以增加两倍以上的赋税。”
    “再加上商税改革…”
    “到时候朝廷会有花不完的钱粮。”
    “有了钱粮,朝廷还担忧漠北的蒙元残余势力作祟吗?!不但不用担心,朝廷还可以持续对漠北草原用兵,甚至还能大举进攻西域,收复汉唐时期的旧河山,开创自前唐以来有一个大一统的帝国。”
    “到时候我泱泱大明才真正做到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叶瑾见这两个年逾花甲之年的老头子被自己煽动的呼吸都变得粗重了许多。
    不由得继续笑道,“到时候不管是徐伯伯完成封狼居胥、勒石燕然的壮举,还是陛下一统河山,泰山封禅,成为自
    始皇帝以下的千古一帝,都不是梦想了,不是吗?!”2
    泰山封禅?!
    千古一帝?!
    老朱的呼吸不由得急促了几分。。
    他的心就像是被什么给揪住了一样。
    神色紧张的看着叶瑾。
    别以为皇帝富甲天下,要什么就有什么,所以皇帝就没有什么追求了。
    其实不管是明君还是昏君,比谁都希望天下太平,然后开创一个大一统的江山。
    如果能够将天下治理的井井有条~,夜不闭户。
    然后兵锋越过天山南北,恢复汉唐时期的西域故土。
    那么这个皇帝在史书上必然会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甚至会被后世之人赞一句——千古一帝。
    只是昏君的话,一般只会把这个念头藏在自己的心里。
    什么雄心壮志都不如自己吃喝玩乐重要。
    但是像老朱这种明君,则是会身体力行,付诸于行动。
    然后完成‘皇帝”这一职业的终极目标——千古一帝\/泰山封禅。
    额!
    几百年前。
    北宋真宗因为和辽国签订了檀渊之盟,也自以为自己完成了一大壮举,自己也是千古一帝了,所以也跑去了泰山封禅。
    不过宋真宗在历史上的名声可不太好。
    他本人也最多勉强算得上是有作为的皇帝,距离明君都还有些遥远,更不要说千古一帝了。
    所以自宋真宗泰山封禅之后,后世的君主都再没有进行过类似的举动。
    原因无他。
    丢脸啊。
    所以泰山封禅就算了吧。
    不过‘千古一帝”这个称谓对老朱还是十分有诱惑力的。
    徐达也同样如此,
    作为大明勋贵之首,徐达被朝廷封爵魏国公,官封太傅。
    不管是爵位还是官职,都已经做到了位极人臣,升无可升了。
    所以不管是徐达立下再大的功勋也不可能在仕途上更进一步。
    这也是自从宿敌王保保过世之后,徐达虽然一直率领大军驻扎在燕京城,但是几乎没有亲自率军出征的原因之一。
    换句话说,徐达已经彻底躺平了。
    但是作为大明武将之首,不管是封狼居胥’,还是‘勒石燕然’,都是徐达的梦想。
    应该是每一个武将的梦想。
    就连奸雄曹操,最大的梦想不也是担任大汉的“征西将军”吗?!
    徐达的最大梦想也是担任大明的“征西将军’,率领大军西征西域,完成先辈们没有完成的壮举。
    青史留名。
    所以叶瑾的短短几句话,就让这两个年逾花甲的老头子呼吸沉重,热血沸腾。
    不过不管是老朱还是徐达,可都是人精中的人精。
    所以仅仅几息的时间,他们就意识到自己失态了。
    迅速从叶瑾画的大饼中清醒了过来。
    老朱轻咳一声,努力将自己的气息变得平缓,沉声说道,“你小子倒是说的天花乱坠,口吐莲花,但是你说的三管齐下’到底是不是真有效果,还有待查证呢。”
    “是啊,所以你仔细说说看,若是真的有可取之处,老夫和你郭伯伯一定联名上奏朝廷,竭尽全力推动此事成行。”徐达也赶紧道。
    叶瑾也没有继续跟这两个老头子画饼,而是笑着回答道,“其实小侄最大的优点不是做官,而是搞钱。”
    “商税就不说了,小侄前两天看朝廷下发的邸报(古代的官方报纸,主要刊登朝廷政策和最近发生的大事件),上面说朝廷已经着手商税改革一事了,既然朝廷已经开始改革商税,那么先看成效之后再说吧。”
    “至于放开海禁,这个也得等商税改革完成之后再说吧。”
    “今日小侄就重点说说‘官绅一体纳粮’、‘摊丁入亩’、‘火耗归功这三条改革建议吧。”
    “首先是‘官绅一体纳粮’,其实内容十分简单,就是字面意思。从古至今,官绅都是统治阶级,高高在上,享受很多特权,所以不管是朝堂征收田赋税收,还是征发徭役兵役,都征收不到这些官老爷的头上。”
    “但是自两宋以来,已经没有了传承千年的世家大族了,官绅从世家大族变成了一个群体,那就是读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