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
作者:半糖加冰块   七十年代之知青奋斗记最新章节     
    朱玉宁每天都抽空在白天的时候去服装店跟进一下,至于傍晚拿走钱盒子和账目本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店里面的进账,因为人多,而收银台也没有固定收费的人员,因为朱玉宁还在考核,每个人她第一天的时候都给发了本子的,复印本开单据的一式四份是她拿两份,店员一份,顾客一份。
    为的就是记账,这个账目对上了,月底就有说好的提成,要是有人的账目对不上了,拖累的就是所有人。为此有过念头的店员也是舍不得这一份工作,是没敢弄虚作假的了。
    朱玉宁看服装店迈入了正轨,自己也就简单的放松了一下管理,忙着学校的功课去了。
    因为她这边忙了快半个月,在学校上课的时间就不可避免的少了些,同系的同学也是能注意到的。然后十月份有一个期中考试,就出现了不少摩拳擦掌的同学,想要争夺那系里第一名的位置。
    结果是朱玉宁在双系稳坐这个第一,没怎么回校上课都能有这个成绩,老师们也不得不感叹了一句可惜。
    而考完试之后,朱玉宁就琢磨着发展新的店面了。她之前是有买一个有小二楼的,在房管所附近的店面,现在也装修的差不多了,至于三进的四合院,还在等人家师傅的排期了。
    至于她的对象,小睿同学,现在和同校的同学整了个会计培训班,他们几个培训老师都跑去考了会计的证。然后办起来的培训班,这是朱玉宁没想过宋思睿能干的出来的事情。
    但人家办的极好,场地是一起租的,宋思睿自己也买了一套二进的四合院,因为有些破位置还有些偏,价格就比朱玉宁的便宜了不少,人家要价一万,成交价是九千。
    一起租的目的也是为了计算成本和分账更方便一些,免得这个会计班办不下去了闹出来什么资金纠纷。
    十月份的第三个周末。
    朱玉宁在庭院里喝着凉白开,然后往嘴里塞切成块的苹果。她好想回屋里吃冰西瓜,吃新鲜的青提,又大又甜皮还薄。但是她不能,至少现在是不能的。
    “你那个铺面我们看过了周围,都是一些厂里的家庭,经济基础是有的。据不完全统计的数据来看,那附近的三条街,共计吃食有七家,服装店有十三家,最近的小学门口已经有了六家简单的文具店了。还有的是百货小店,裁缝店,修理家具的,卖鞋子的,这些都是只有一家。玉宁,你是想开一家独特的还是和他们比谁做的更好呢?”
    “我想想。”然后朱玉宁吃着苹果想了许久。
    从水果店,想到了托儿所,然后又从托儿所想到了小学补习班,再想到了奶茶店,最后想到了麻辣烫。
    她需要考虑的是受众和成本,水果店的话,现在的交通运输成本太高了,这个位置开水果店划不来。
    托儿所和小学补习班得有稳定的老师和生源,中间要处理的事情太多了,她光是想一下就还是觉得算了。
    奶茶店是因为这是临近居民区,附近也没有一个电影院,没有初中高中的学校,受众并不多,利益太少了就不是很想。
    而麻辣烫就不一样了,她整个素菜一毛一串,肉菜两毛钱一串的,然后汤底和酱料的配方都可以上系统商场买一个沾鞋底子都好吃的,这生意可不就成了嘛!
    “我想到了。”
    “是什么?”
    “嘴上说不明白,我给你做一次,你就知道了。”朱玉宁美滋滋的开始去准备材料了,然后汤底是直接买的现成的料包,因为朱玉宁有准备火锅底料的习惯,宋思睿也就没有很在意自家对象突然拿出来了这么一个东西来。
    只是吃的时候,宋思睿不得不感叹,这小玩意看起来一根签子上也有不少菜了,但吃起来就是过瘾。肯定是能赚钱的,他找的这个对象,真的太能干了,他可得更努力一些才能持平吧。
    朱玉宁也不知道宋思睿的想法,只是吃的很欢快。她都想好了到时候店里面要怎么整了,就是这个麻辣烫的灶台得定制,空间也没那么好用,还是得找一下老手艺人了。
    也只有这个时候,朱玉宁才会想起来祝师傅的小本子。
    朱家的香味传了出去,周边的街坊也是闻着味吃下了自家那一对比就显得有些寡淡的饭菜。
    偶有孩子闹腾,也被人家说了一句好好读书,多拿点奖学金,就能和朱家一样经常吃肉了。
    这些信息是祝师傅休息的时候,不经意透露出去的。而这个巷子的人也都是高级职工一类的,八卦还是有的,就是不敢说太开和太大声了。
    毕竟祝师傅不经意间透露出来的东西可不少,比如她还能‘不小心’把堆在院里的柴火给捏成了很细腻的木屑,捏完后手指头上还能一点木刺都没有的。
    而有人就闻着味听着声来拜师了,祝师傅也没有含糊,直接把收徒的要求给公开了,得学习好,还得家境小康,起码花的起钱泡药浴,泡药浴会痛也可能会痒还有人会是身上好像有蚂蚁在爬。但是这些都得忍住,早上六点起来练基础功,七点半正常上学,下午放学了还得继续练习。
    反正这是长久的坚持,不能是一两天的热度。然后只有两个人坚持到了第五天,而朱玉宁也是很无奈的跟着练了小半个月,看着想要成为她师弟师妹的小孩子在庭院里扎马步。
    然后没有一个能坚持到第七天,而她们做的是人家翻倍的锻炼,那些孩子回去跟家里人说了之后,也没人真的敢来闹事,再然后就没人来拜师了。
    朱玉宁和祝师傅在这巷子里可谓是厉害又神秘的存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