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鸡饲料
作者:慎远   年代:梦入神机他开了挂最新章节     
    赵山杏的定亲仪式很顺利,谁也没有节外生枝出什么幺蛾子。赵长盛和张桂香都对亲家的态度十分满意。
    刘卫军的父母也对老赵家的态度很满意,这才是真心实意的对儿女好的样子嘛!
    刘卫军的父母和刘卫军、赵山杏他们是一起回去的。他们走的时候,赵长盛和张桂香两口子还给刘卫军的父母带了很多的土特产。
    榛子、核桃、板栗、松籽都是一口袋一口袋的,还有野鸡两对,狍子腿一条。
    把刘卫军的父母都整得不好意思了。
    坐火车回去的一路上,刘卫军的爸妈对赵长盛和张桂香这两个亲家那是赞不绝口。对赵山杏的态度更是好得不得了。
    徐雁拉着赵山杏的爪子,亲切的说道:“山杏啊,等十月一了,你就和卫军结婚了,你就是我们家的媳妇儿了。
    你和卫军生两个大胖小子,再生两个像你一样漂亮的小闺女。妈帮你看孩子,你和卫军就专心的工作,什么心都不用操!”
    赵山杏臊得大红苹果一般的脸蛋子,快要熟透了。
    徐雁这么和赵山杏说话,刘卫军他哥一点意见都没有,没有可比性,有什么意见?
    就现在这个条件,谁家能娶到这样的儿媳妇,那都得打板给供起来。
    最起码吃喝不愁啊!
    刘卫军美呀!未婚妻的家里真给自己的闺女长脸啊!给赵山杏长脸当然也是给他长脸了。
    刘卫军和赵山杏回去准备她们的婚礼去了。
    赵山花在家里继续她的养鸡大业。
    周大春和赵山花两个人,到了秋收的时候,手里已经积攒了不少的一笔钱了。
    秋收过后,周大春和赵山花就张罗着盖起了三间砖瓦房和一个面积十平方米、高两米五十的鸡舍。
    赵振东作为养鸡专家,被周大春和赵山花邀请去提合理化建议。
    赵振东背着手,站在赵山花家的鸡窝里面,很像一个专家,“这个问题么,它是这么回事儿啊,如果你想让鸡多下蛋,你就要给它多吃饭!如果它要是多吃饭,结果它还不下蛋,你就把它们卖了!”
    赵山花气的朝他翻白眼,“我要是舍得卖了,还用你说?我要是把它们卖了,明年再养一些小鸡,就会耽误两个多月的时间。
    你算算,两个月,一百只鸡能下多少蛋?少卖多少钱?就算是一半吧,那也是二三百块钱呐!”
    赵振东很潇洒的耸耸肩膀,好像自己现在是一枚外国专家:“那就没办法了,鸡到了冬天,下蛋肯定少啊!人干了一年活,还得猫冬歇歇呢。鸡下了一年蛋,到了冬天还不得让鸡屁股歇一歇啊?”
    赵山花说:“我知道到了冬天鸡下蛋少,我是找你来想个办法,鸡舍有点小了,这几天晚上鸡老打仗,有好几个鸡都被叨死了。”
    “用去年的木头板子再盖一个小的就行了呗。”
    赵山花有些不好意思了,那些板子让他们家盖房子用了不少。
    “小柱子,那些板子没有多少了怎么办?”
    没有多少了是多少?
    赵振东出去看看她家还有多少木头板子。把木头板子都放到地上数一数。
    大概估算一下,应该差不了多少。
    “大姐,给你们家的鸡盖一个小二楼吧。”
    盖一个小二楼?盖一个小平房都不够啊?
    赵山花有些诧异了,“小柱子,你说的是真的?盖一个小二楼不说木头板子够不够,就是这院子里面也没有那么大的地方啊?”
    赵振东一挥手,假装很有范儿,“地方够不够无所谓,咱们也不是万丈高楼平地起,咱们就是在你原来的这间屋子里面加一层隔断。”
    “什么是隔断?”
    “就是在这个位置插进一层木板子,这样变成两层了。
    大姐,你听懂了吗?”
    “懂了、懂了,你拿铅笔给我画上。等你大姐夫收工回来让他弄。”
    赵振东拿铅笔在一米半的位置给画上了一圈记号。
    然后说一声:“大姐,我走了哈!”
    等赵山花撵出来的时候,赵振东已经骑着自行车回家了。
    家里就张桂香和赵小宝在家里,两个人正无聊的坐在窗户下面晒太阳,这是赵振东告诉他妈的,说是冬天晒太阳对老人和小孩儿都好,能补钙。张桂香也不知道什么是补钙,反正老儿子说晒太阳好,那就晒着玩呗!
    赵长盛和赵振有、孙杰都去生产队参加劳动去了,这个时候还没到猫冬的时候,闲不着。
    东张西望的赵小宝看见赵振东就飞快的跑了过来。
    “老叔,载我一圈呗?”
    赵小宝现在已经是一个三虚岁的小小儿童了,要是在城里就可以上幼儿园了。
    赵振东把他放在自行车前杠上,载着他在大门外的土路上面溜了两圈。小家伙乐得呲着小牙,下地哒哒哒的跑去找他奶奶显摆去了。赵振东也走过去了,坐在他妈旁边的小板凳上。
    “你大姐夫来找你干什么?”
    “没什么大事儿,就是他们家的鸡舍小了,晚上小鸡打仗,死了几个鸡。让我帮着想一个办法。”
    “那你有办法?”
    “有,已经完事儿了。”
    娘俩坐着闲唠嗑,赵振东有一件事儿得告诉他妈。
    “妈,过了年我想找咱们小队申请一个房基地。”
    张桂香愣了,“柱子,你要房基地干什么?”
    “妈,我想盖一个房子,在里面养一些鸡。”
    张桂香突然间就有了一个不好的想法。
    “柱子,你的本事没有了?”
    赵振东笑了,老太太还挺能联想的。
    “妈,不是那么回事儿,我想养鸡是想研究一下鸡饲料。你知道我大姐家的鸡是为什么下那么大的鸡蛋是吧?”
    “不是吃了你给配的饲料嘛。”
    “对呀,妈,现在咱们周围的几个生产大队,养鸡的人家多了不少,他们家养的鸡,明显赶不上我大姐家的,可能就是差在饲料上。
    我想做一些饲料卖给他们,等以后让随便养鸡了,我就办一个饲料厂。你和我爸管什么也不用干了,坐在家里数钱就行了。”
    张桂香马上就笑开了颜。
    “柱子,你以后想办一个厂子当厂长啊!那感情好啊!就是不知道人家让不让。”
    “应该还得等几年,我先慢慢准备着。妈,另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后年我就得上生产队去干活了,我想多养几只鸡,好用鸡粪换工分,那样我就可以不去干活了。”
    石油工人是为祖国献石油,赵振东是为生产队送鸡粪,异曲同工,都是为集体做贡献,都算是生产劳动。
    “柱子,你不想去干活,可以让你姥爷想办法给你找一个工作啊!”
    赵振东摇摇头,当年他姥爷为了给他找工作,花了不少钱。有的时候光有以前的人情不行,礼也得到。就这样也让多少人都羡慕得不行,如果没有以前的人情,那真是拎着猪头都找不到庙门。
    “妈,你忘了,我二姐和我二哥的工作都是我给找的了?我想找一个工作还不容易?我只是在二十岁以前不想找工作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