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寿宴
作者:晓春三月   家有儿女在古代最新章节     
    景琛自听到爹跟外公、大舅一起中了举,且名次在前,小嘴咧了一整天,看的邓思源跟着乐。
    邓曦笑着叹气,没见这么偏心的,眼珠子过半时间都落在外孙身上,“琛儿,你爹这次考的好,日后就看你的了。”
    景琛挺挺小胸:“大外公,外公,日后我也会成进士的,我还想当状元。”
    “呵呵呵,呵呵。”邓思源笑的合不拢嘴,“这孩子,这孩子,呵呵。”
    景琛略带羞涩:“我跟清风说好了,日后我考状元,他考榜眼,皓儿说他要考探花。”
    邓曦大笑起来:“皓儿还想考探花?现在睡的还跟小猪一样,二弟,我劝你还是把皓儿从母亲那抢出来,不然以后惯的不成样。”
    邓思源点头:“是不能,母亲任他睡到自己醒,老说他还小,翻年就五岁了,小什么?”
    景琛看清风在跟他招手,“大外公,外公,我跟清风去读书了。”
    九岁的孩子已经初成翩翩之姿,邓思源看着外孙的背影满眼笑意,“哥,我实在很爱这个孩子,甚至超过小孙孙,你学问好,帮我好好教教他,清风那孩子天赋也很不错。”
    “行,帮你教个六元及第,你呀你,没见过这么宠孩子的,二弟,爹娘的寿宴还有几天,请帖已经发出去了,到时候也是你在京城真正露面的时候,走,去书房,我跟你细细说说京都复杂的关系线。”
    邓思源只觉头疼,还是起身跟着大哥往书房走:“哥,让人找明扬兄弟来,这些他们知道也有好处,还有,回头你找些好书好笔记给明睿寄些过去,他天赋实在好,我真怕他耽误了。”
    “二弟,你是个有福的,明扬、明睿读书天赋都那么好,明成读书稍微差点,也没什么,他年纪还小,对了,我已经跟中宸、中旭说了,让他们在寿宴后,每日清晨也让孩子跟景琛他们一起习武。
    我看着实在眼热,小小孩子,现在武艺有板有眼,清风也不错,那孩子勤奋的很,明成在读书上有些不自觉,习武可是虎虎生威。”
    山长大人很是知道说什么话让二弟最喜欢听,一说一个准。
    ……
    邓家老两口的寿宴就在五日后。
    这一天,冬日的阳光特别好,温暖地照着每个人。
    邓曦跟邓思源并肩站着,笑吟吟地迎着每个客人,旁边是中宸、中旭、明扬、明成。
    半个京城有头有脸的人都来了,老大人一生桃李满天下,儿孙也争气,能来的都来了。
    当大家看到清俊的邓家老二,还有他身后翩翩如玉的大儿子,听说乡试还是第八名,乖乖,一家子读书都厉害,那个小的,长身玉立,实在也是好相貌,不过十七岁,却已经是秀才了。
    大家伙都知道邓家儿子自幼丢失的事,老实说,基本都以为是坠落红尘了,却不想人家还成了举人老爷,两个儿子也有才有貌,听说唯一的女婿乡试更是前三。
    也不怪老大人笑的合不拢嘴,儿孙都有出息,换谁也爱笑。
    宴刚开始,太子竟然带着皇上的寿礼来了,前后不过一刻钟人就走了,但太子多受皇上看重那是众所周知,能亲自来,哪怕立马就走,也是极荣耀的事。
    大家伙这才想起来,当年太子还是老大人开的蒙,虽然后来老大人精力不济,另外有了帝师,但怎么也能算太子的老师之一。
    接下来是子孙拜寿。
    先是邓曦一家子,大大小小的也有十个人,大礼过后,一一送上寿礼,接下来就是邓思源两口子带两个儿子一个孙子,还有景琛四个孩子。
    这一刻,老大人老夫人感觉人生圆满了,两个老人都流着泪笑了,四十余年的期盼全成了真,落到了实。
    没有比这更好的礼物了。
    景琛也递上了替爹娘送的礼,一瓶上好的参丸,瓶子也换了高大上的,还有一支年份不短的灵芝,至于带来的各种酒还有香水,早已经在刚来时就拿出来了。
    下面观看的众人都小声地议论着。
    “原来这就是邓思源的外孙呀,不得了,小小年纪,有条不紊,长的也好极,几年之后又是一个翩翩好儿郎啊。”
    “小姑娘也长的好,画上人似的,听说后面两个是亲戚家的孩子,也很是不错。”
    ……
    最后,老大人难得地神采奕奕:“大家伙,我准备在京都办一家日月书院,地址已选好,就在城外不远,那里本是皇上多年前赐我的一个小庄子,风景优美,有山有水,最难得的是离城近,乘车不过两刻钟。
    到时候我跟两个儿子都会在里面教学,我的几个孙子也会抽空给学生们讲课,不过暂时不行,明年可能需要一年的时间筹备。”
    底下一片哗然。
    老大人虽然年纪有些大,但学识渊博,无人不知,邓曦是日月书院的山长,马上就是新任的祭酒,他两个儿子都是进士,正当任的五六品官。
    刚找到的邓家老二虽然是个举人,但听说开书院多年,也是因为家境不丰才耽误的,他那女婿跟儿子可都是乡试的前名,迟早也是进士。
    有这些人不定时的教学,再加上书院的先生们,不用想肯定能开好,哪家都有孩子,哪个不想望子成龙?
    朝廷从不禁止当官的偶尔去书院讲课,只要你不耽误自己的事情就好,多教一些好书生出来,将来还不是为朝廷尽心尽力?
    京城办书院是邓曦提怕,他跟父母说二弟就想开个小学堂,那还不如办个大书院,邓家办书院肯定能办好,先生们也好请。
    老两口听了,那是必须能啊。
    苦了四十余年的老儿子,让他们把心掏给他都是愿意的,办书院有什么不能的?
    这个书院建好就送给老儿子,他不想当官就不当,当个山长多好,还能多陪陪老两口。
    自己已经年稀,余生不长,除了睡觉,其余的时间都恨不能粘在老儿子身上。
    对于这个二儿媳妇,他们是满意的,真正说来是特别感激的,伴着老儿子度过了这困难的时候,还给他们生了三个那么好的孙孙、孙女,还有几个可爱的重孙重孙女。
    邓家嫡支缺什么?
    当然是缺人,人就是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