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老朱的决心:册立朱雄英为皇太孙!
作者:活出第二世   大明:被剧透的老朱,一统全球!最新章节     
    偶然?老朱听后,气极而笑,马虎的证据明显,朱标竟还视作意外!他怒斥:“为君者,当有雷霆手段!我已后悔放手让你自扫门前雪,却酿成今日之祸!你还说意外,何时才能醒悟。”
    朱标闻言,惊讶地睁大眼睛,难以置信:“父皇,您的意思是……吕氏与此事有关。”
    他反驳道,“不可能,吕氏已被禁足,多日未踏出半步。
    刚才孩子们的证词也表明,踢球是雄英主导,允熥和允炆只是随从,怎会与吕氏扯上关系。”
    朱标无论如何也不肯相信,这背后隐藏的是吕氏的阴谋。
    关键瞬间,吕氏的反击机会似乎已被牢牢扼杀!
    被幽禁的吕氏,寸步难移于她的闺房之内。
    朱老沉声笑道:“身陷囹圄,还能施其手腕。”
    “标儿,勿过于天真善良。”
    “况且,我并未指认此事定是她的杰作。”
    “你何故如此焦虑。”
    此时,朱老仍以教诲的姿态引导朱标。
    苏铭凝视着朱标那痛苦纠结的神情,洞悉他的心思。
    他明白,朱标担忧的是朱允炆的未来会步其后尘。
    若真为吕氏所为,后果自不言而喻。
    朱允炆有这样一位母亲,皇位之路恐将荆棘丛生。
    亲生母亲,竟是长孙杀手,这注定了朱允炆与帝位无缘。
    朱标不得不面对现实考量,朱允熥的资质,显而易见并不适合接掌大统。
    唯一可行的选择,似乎只剩下朱允炆。
    作为储君,朱标肩扛大明的未来,责任重大。
    然而,朱老的视野更为深远。
    朱标欲言又止,目光频频投向苏铭,显然是有秘事相告。
    然而朱老直接道:“标儿,有话直说,苏铭并非外人,值得信赖。”
    朱标愕然,苏铭何以非外人?在他眼中,苏铭甚至来历不明。
    朱标疑惑不解,但仍开口:“父皇,关于雄英的状况……”
    “为大明的未来,儿臣不得不有所打算。”
    “允熥性情内敛,懦弱不堪,恐难以胜任大任。”
    “吕氏出身虽微,但允炆天赋异禀,才智出众,与兄长不分伯仲。”
    “儿臣认为,应优先考虑允炆。”
    这番话,字字如刀,既无情,又无奈。
    朱雄英刚遭遇不幸,朱标便已预见到继位之争。
    但身为太子,这是他无法回避的责任。
    朱雄英已成过去,剩下的两个儿子中,朱允炆显然更符合期待。
    朱老对此心知肚明,但他的话语里带着冰寒:“标儿,你今年几何。”
    朱标一愣,答道:“父皇,儿已二十六矣。”
    朱老豪迈地反问:“二十六岁,便需忧虑如此长远之事?难道你仅此三个子嗣。”
    “即便雄英不在,允熥和允炆皆非选择,朕不能为你寻得贤良王妃吗。”
    这番话,让朱标彻底震惊,前所未有的设想让他无从应对。
    朱标虽念旧,但朱老提出的设想,他从未深入思考过。
    他曾期望在朱雄英康复后,让吕氏重回东宫的尊荣地位,即使她曾涉嫌疑。
    然而,缺乏确凿的证据!
    朱雄英的黯淡已是事实。
    吕氏的地位确立后,朱允炆旋即成为正统的长子,合法的王位继承者!
    这样的转变,朱标总算为大明王朝画上了一笔合理的句号。
    然而,朱元璋的言辞中透露出的,却是颠覆一切的意向!即使朱雄英无法担当,他是否会舍弃朱允熥和朱允炆?这背后的原因,朱标困惑不解。
    朱标质疑,为何要忽视已成长的孩子,而将厚望寄托在未来的不确定性上?作为大明的君主,怎能这般轻率决策?人的生命长度,甚至生育能力,都是未知的领域。
    朱标自己尚不确定未来能否有子嗣,朱元璋又为何如此笃定?
    朱标试图缓和气氛,轻声道:“父皇,您的设想未免太过长远,儿子的婚姻和子嗣之事,何时才能尘埃落定?即使第二年即诞下子嗣,他成长为一位合格的接班人,也需要漫长的岁月。”
    “况且,允炆究竟有何过失。”
    说到此处,朱标察觉到朱元璋的怒火即将喷薄而出。
    这个儿子,哪里都让朱元璋不满!欺骗祖父,逼死亲叔叔,甚至无视祖宗立下的法则,何曾有过半分优点?
    朱元璋回想起苏铭关于建文帝的那些话,脸庞涨得通红。
    朱标见状,急忙安抚:“父皇,息怒!儿子愿意遵从您的意愿。”
    朱元璋平复心情后,直截了当地说:“我认定朱允炆无法胜任,此事不容置疑。
    现在,没有外人在场,我要明确告诉你,即便朱雄英真的无法治愈……大明江山,也与朱允炆无关!我宁可选择常氏血脉的允熥,也不愿让他成为太孙。”
    朱标的思维陷入混乱,完全无法理解朱元璋为何对朱允炆如此苛刻。
    他忍不住反驳:“父皇,允熥的确有他的不足,他性格内向,担不起重任……但这可以通过磨砺改变。
    给他十年时间,我相信他会有所成就。”
    然而,朱元璋的回答却令他瞠目结舌:“只要吕氏一日未正式册封,允熥便是嫡出。
    东宫的问题,我也要彻查。
    听说那里的仆人对允熥极不尊重,竟敢侮辱我的亲孙,这还得了。”
    听到这些,朱标心中暗惊,他从未得知这些内情。
    朱元璋看着朱标漠不关心的表情,深知他对朱允熥的关心寥寥。
    不禁一声叹息,世事如棋,布局深远。
    随即,沉声道:“王景弘,听朕口谕……”
    \"自今日起,册封嫡长孙朱雄英为皇储之位。”
    \"幼孙朱允熥,拜于苏铭门下为师。”
    王景弘接令,疾步而出,执行圣命。
    朱标却因这接连两道圣旨,思维陷入停滞!
    立雄英为皇储?他尚且稚嫩,如何胜任此重任?
    朱标的困惑溢于言表。
    朱元璋见状,轻抚胡须道:“朕今日疲倦,兄长,明日你移步至你母后的慈宁宫,朕有要事相商。”
    说罢,他挺直身躯,唤道:“苏铭,随朕至紫宸殿。”
    苏铭离去之际,瞥了一眼朱标,心中暗想:第三个潜在的得分利器,即将启动!
    料想明日,朱元璋必会揭示未来的布局,
    而朱标,将会带来怎样的积分盛宴,苏铭已迫不及待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