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老朱雷霆出击!神机营齐射火炮!
作者:活出第二世   大明:被剧透的老朱,一统全球!最新章节     
    尽管苏铭费尽口舌,老朱依旧难以接受这个概念,十族之刑的震慑力和历史书写的问题在他心中盘旋。
    然而,事实就是事实,这无疑是一个震撼人心的革新。
    又岂能在史册上留下半点瑕疵?
    “若非你的默许,朱棣定会因‘株连十族’而名垂青史。”
    老味深沉道,“愿终身伴随陛下左右。”
    “后世千载,提及朱棣之名,便能忆起那桩惨绝人寰之事。”
    苏铭的话语掷地有声,让老朱微微一怔。
    他知道,苏铭所言并非虚妄。
    即使是身为皇帝的他,听到“株连十族”也会心生寒意!更何况那些文人士大夫和黎民百姓,朱棣一旦实施,他的暴君形象将无可挽回。
    特别是方孝孺,他的身份非同一般。
    太祖曾赞誉他是读书界的瑰宝,被称为“读书种子”。
    这样的方孝孺若遭此劫难,无疑是给天下读书人脸上狠狠扇了一巴掌。
    这份羞辱,他们岂能轻易咽下?即使此刻忍耐,日后必有反噬。
    苏铭郑重叮嘱:“此事,陛下,就交由你来处理吧,毕竟是你的骨肉。”
    “如此悖逆人伦之举……”老朱低头凝视着龙袍,沉吟片刻,默默颔首,仿佛在深思。
    接下来,按照既定的程序,苏铭领着朱棣和皇室成员,以及满朝文武,一同向老朱敬献香火。
    【老朱恭敬地站在苏铭身旁,对他的令牌表示敬意。】那份仪式感仿佛在昭示着某种命运的轮回。
    敬香完毕,苏铭宣读罪己诏,然后将帝位禅让予朱棣!罪己诏是朱棣的手笔,内容无非是对朱允炆的批判,指责他治国无方,导致国家动荡,民生凋敝。
    百姓对建文帝的怨念早已深重,期盼救星的出现,而朱棣适时地崭露头角。
    后续的篇章则是极力渲染朱棣的正统地位,强调他是太祖的血脉,理应承继皇位。
    甚至刻意指出朱棣与老朱的相似之处,暗示原本立朱棣为太子的决定,以此为朱棣篡位披上合法的外衣。
    苏铭读毕,下方的大臣们已是泣不成声,痛哭流涕,仿佛失去了至亲一般。
    其中一位书生目光灼灼地瞪视着苏铭,那眼神几乎要把苏铭吞噬。
    突然,他霍然起身,引得朱棣不由侧目。
    看清来人,朱棣主动上前,此人正是方孝孺!苏铭也望向他,发现眼前的中年人并无特别之处。
    朱棣吩咐身边人取来笔墨,诚挚邀请方孝孺协助撰写登基诏书。
    【\"方先生,能否指教一二?\"】
    朱棣眉头紧锁,面对方孝孺的激烈反驳,他的脸色犹如乌云密布。
    尽管心中怒火中烧,他还是抑制住冲动,缓缓开口:“先生,此言何意,莫非不解君臣之礼。”
    然而,方孝孺并未退缩,他挺直腰杆,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国贼,便是国贼,无论成败。”
    他一字一顿,掷地有声。
    朱棣的脸色愈发阴沉,仿佛听见了自己的罪名被公开宣告。
    “难道你真不怕我,以大义之名,惩你满门。”
    他的声音中透出一丝威胁。
    方孝孺冷笑,声音中充满了不屑:“满门?我方孝孺只认国法,不畏权势。”
    他的话语如同利剑,直刺朱棣的心脏。
    朱棣被激怒,咬紧牙关,几乎可以看见他的怒火在胸膛内燃烧。
    此时,苏铭在一旁轻轻咳嗽,目光示意朱棣稍作冷静。
    朱棣深吸一口气,勉强压下心中的怒火,转向苏铭:“苏爱卿,此事交由你处理。”
    他的话语中带着一丝无奈,也有一丝期待。
    苏铭上前一步,沉声道:“燕王,此事关乎社稷,而非个人恩怨。
    先生乃天下士子楷模,我们应以大局为重。”
    他解开腰间的玉带,将其慎重地系在方孝孺身上,象征着保护。
    方孝孺虽然抗拒,但明白苏铭的用心,沉默片刻后,他闭上了嘴,眼中闪过一丝理解。
    他知道,这是为了保全更多人的安宁,包括建文帝的安全。
    朱棣看着这一幕,心中暗自盘算,他知道方孝孺的力量不容小觑,若能收服,对他统治大有裨益。
    然而,如果不能掌控,那就只能……他心中闪过一丝决绝。
    “好吧,今日暂且放过你。”
    朱棣的声音虽缓,却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威严,“但此事不可再提。”
    他的话语如同一道无形的枷锁,牢牢锁定了方孝孺的命运。
    而方孝孺,泪水盈眶,他知道这是妥协,也是暂时的胜利。
    他看着苏铭,那双明亮的眼睛里,流露出的是对未来的深深忧虑,但更多的是对读书人的责任与担当。
    足以让他震慑于威严之下!朱棣的目光阴冷如冬日寒冰,直视苏铭。
    怒喝道:“你的胆量真可谓不小。”
    苏铭却从容不迫,嘴角微扬,轻笑道:“你转身看看。”
    朱棣疑惑中转身,骤然间,轰鸣声震耳欲聋,皇陵主殿内霎时火光冲天!
    浓烟弥漫间,一个模糊的身影若隐若现!... ...
    一道闪电划破天际,老朱如同天神降临。
    待烟尘散尽,
    皇陵主殿门前,
    身披龙袍的老朱赫然显现,洪武大帝的威严气息如同实质,压得人心悸。
    朱棣面对老朱,目光震惊得瞪大。
    他仿佛被石化,无法动弹!
    太祖皇帝,【居然在烟雾弥漫中复苏?“这……”“不,】太祖早已仙逝。”
    \"那你究竟是何人。”
    朱棣几乎要崩溃,然而理智在最后一刻占据上风,以及咫尺之遥的皇位诱惑,使他的膝盖缓缓收回,挺直身躯!
    就在他挣扎于跪与不跪之间,朱棣的手指不自主地颤抖,目光紧紧锁定老朱,
    不敢有任何异动!无人知晓,
    朱棣在抗拒跪拜的那一刻,内心经历了怎样的挣扎和决心!他鼓起了多大的勇气!苏铭看着朱棣,深知他的坚韧。
    这已非永乐仙道世界的简单降临,而是皇陵中的奇景!
    老朱的陵寝之地,他却亲自现身,这是何等的天象异变!充满神秘与震撼!足以让人不由自主地感到敬畏和揣测。
    朱棣能在这样的情境中,
    保持清醒,未轻易屈服,实在令人钦佩!他显然具备领袖的魄力!连苏铭也为之赞叹。
    换了别人,或许难以做到朱棣这般镇定。
    见到朱棣否认身份,又表现出对父权的坚守,老朱气得脸色铁青!
    怒斥道:“逆子,你看看你对朱允炆做了什么。”
    “杀人可以,但怎能如此残暴。”
    \"简直是禽兽不如。”
    建文的臣子们望着老朱,个个惊愕无言,仿佛见到了鬼魅!他们难以置信朱棣的父亲真的复活了!然而,老朱的声音清晰入耳,那教训儿子的话语,无疑出自朱棣亲口,除了太祖皇帝,又有何人能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