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新的时空挑战!永乐二十二年!
作者:活出第二世   大明:被剧透的老朱,一统全球!最新章节     
    “别提你那些预见未来的天赋,或是你掌控的糖业生意,你如何能称得上普通。”
    朱元璋接着说,“如果不是你的产业,换成别人,早就被朕夺过来壮大朝廷了。”
    “你想置身事外,妄想吗。”
    朱元璋语带讽刺,“朕何尝不想远离纷争,做个富家翁,但这可能吗。”
    他沉声道:“朕登基以来,步步谨慎,不敢有丝毫松懈。
    朕虽不懂朝政,但朕识人。”
    他眼中闪烁着洞察,“有些人追求权势只为个人利益,而有些人看似淡泊,实则心系苍生。”
    “苏铭,你属于哪一类,朕岂会看不清。”
    他继续说,“你的糖业看似商业活动,实则是民生之计。
    云南战后,糖田拓宽,百姓多了生计;边疆军屯也因此受益。”
    朱元璋蘸饱墨汁,一字一顿地说:“你表面上对民间疾苦无动于衷,但你的行动却实实在在推动了国家的发展。”
    “宁国县的报告,你的商业行为总是主动纳贡,哪个商人能像你这般积极。”
    他质问道,“做生意总要有些手段,但这并不意味着你不仁。”
    “商人之中,大商为国谋利,小商仅求温饱。”
    他解释道,“你是大商,理应为朕分担重任。
    先入朝为驸马,然后逐步参与政务,从我周围最亲近的顾问开始。”顾问,虽然官阶不高,却是朱元璋的核心幕僚,负责陪伴、批阅奏折,记录皇帝的日常,甚至撰写起居注。
    朱元璋与苏铭保持着表面的客气,但实际上,他已经为苏铭规划好了未来的道路。
    而苏铭,尽管脸上挂着苦笑,但明白,这已是他无法逃避的命运。
    \"太子仁慈,你却铁石心肠,两者交织,恰到好处!\"
    \"咱们也能过上几天无忧的日子,不是吗?\"
    朱老朱搁下毛笔,似乎捕捉到了某个灵感。
    他来到苏铭身边,语气透着坦诚:
    \"实话跟你讲,我并不怎么热衷这个皇位!\"
    \"只是现在太子在朝堂上还未稳住阵脚,\"
    \"我不得不暂时坐在这高位上。”
    \"原本我对太子的担忧颇深,\"
    \"但现在有了你,一切似乎有所不同!\"
    \"你的无畏和冷酷,恰好弥补了他的不足!\"
    \"我们协助太子,皇后和我在宫中种花种菜,何尝不是美事一桩?\"
    朱老朱的笑容如同春日暖阳般灿烂。
    \"当年起兵,我最大的愿望不过是有个安稳的田园,温饱无忧!\"
    \"谁能料到今日会成为这九五之尊?\"
    \"如今当了皇帝,反而夜不能寐,\"
    \"生怕做错事,民众谴责,还担忧官员会压迫良民。”
    他的初衷仅是为了填饱肚子!
    回想起当和尚的日子,
    若非无食可寻,朱老朱也不会投奔郭子兴。
    \"进了朝廷,你就忘了吗?\"他笑着问。
    \"当然会想,但绝不会再是以前那般忧虑!\"
    \"如今我们的忧虑在于老四和老二,\"他继续说道,
    \"从永乐回来后,我和你讨论了两天。”
    \"你说得对,对老四他们的关注还不够!\"
    但我们去探望老四,也明白他不同寻常!\"
    \"他确实狠辣,他说和我相似,这话不假!\"
    \"但他毕竟是老四,而非未来的君主!\"
    \"因此,我不能让他坐上太子之位,\"
    \"只能在其他方面给予补偿。”
    苏铭饶有兴趣地询问:\"你打算怎么补偿?\"
    苏铭对朱老朱提出的补偿计划感到深深的好奇。
    朱老四天生就有帝王之命!
    朱老朱要阻止他的帝途,
    无疑是对朱棣命运的挑战!
    一个注定登基的人,
    若被阻挡,任何补偿都无法填满那份失落!
    朱老朱口中的补偿,
    不过是他寻求心灵慰藉的手段!
    \"过上普通王爷的生活,安享天伦,你觉得如何?\"朱老朱期待地看着苏铭。
    片刻后,他竟说出令人震惊的话语:
    \"我提议封老四为吴王,你怎么看?\"
    苏铭愕然,吴王?
    这样的封赏意味着朱棣将前往杭州!
    东南地区向来是大明的经济支柱,
    全国税收倚仗于此。
    富裕之地,人心思变,
    那里的人们更为精明灵活!
    将朱棣安置在那里,
    岂不是等于把他送入金矿?
    财富足以使人迷失,
    有多少有志之士,枭雄人物,
    都因江南的繁华和富裕而沉沦,
    沉溺于享乐与奢华,
    最终空手而归。
    朱老朱此举明显预示,
    他相信,将朱棣置于那样的环境中,
    他会受到熏染,
    被奢华生活腐蚀,
    最终成为一个无所事事的闲散王爷。
    只知享乐,毫无远大抱负!
    朱允炆望着朱棣,似在质疑其价值。
    那可是翱翔天际的龙!
    将他安置在东南一方,
    实则是对他的磨砺考验!
    苏铭直言:“此举太过草率!\"
    “你是想让他郁郁不得志吗。”
    “荒谬,我怎会希望他如此。”
    朱棣的父亲反驳道,对自己的计划深信不疑。
    他认为,东南富饶,且离京城不远,
    自古以来,那里的诸侯王封地少得可怜。
    然而苏铭却出言惊人,称这反会让朱棣乐不思蜀!
    简直是谬论!
    苏铭苦笑,解释:“朱棣的志向,始终在军旅中寻求建功立业。”
    “无论哪个世界,他的雄心都不会改变。”
    “人的志向岂能轻易动摇。”
    “东南肥沃,这样的才子若是无所作为,只能在田园中蹉跎岁月。”
    “若不得偿所愿,他定会抑郁终生。”
    “世间最悲哀莫过于英雄迟暮,佳人未老已凋零。”
    面对朱皇帝,苏铭提及朱棣的性格:“你觉得他能忍受这种生活吗。”
    “英雄无用武之地,美人空有芳华,实为人生憾事。”
    苏铭不愿朱棣沦为平庸,他是永乐大帝的影子!
    即使朱父不让他登基,
    也无需将他困于猪栏之中!
    如此杰出的军事人才,
    应送往战场,为大明拓展疆域!
    然而,朱父显然不为所动,神色坚定,坚信自己的决定最妥当。
    他以为自己既满足了儿子,又消除了隐患。
    然而,朱允炆不解苏铭何以反对,反驳道:“我哪里是养猪?东南之地的丰饶,正是对他的补偿。”
    苏铭叹息,提醒:“虽然东南没有骄兵悍将,但反抗的力量并非不存在。”
    “财富总能成为潜在的叛乱资本。”
    “东南士族虽不及边疆勇士,一旦动员,亦非小觑。”
    朱允炆闻言,脸上的尴尬难以掩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