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臊子面,每个人心目中的独一无二
作者:嘟嘟都嘟嘟   美食:从一碗手擀面开始最新章节     
    提起臊子面,大多数人会想到的是“岐山臊子面”!
    因为“岐山臊子面”知名度最高,甚至在不少当地人心中,“岐山臊子面”就是最具代表性和最正宗的臊子面。
    但是,对于一名吃货来讲,一名面食爱好者来说,臊子面的种类很多,你说“某某臊子面”最为正宗,这不是纯属瞎扯。
    每一位面食爱好者的心目中,都有一碗最美味,无法替代的臊子面。
    光是陕北地区的臊子面种类,就有很多种,详细划分,臊子面分为干臊子和汤臊子。
    比如:
    独具特色的扶风一口香、口感独特的荔浦炉齿面、风味别致的武功旗花面、古老醇厚的礼泉烙面;再到韩城大刀面、滋味浓郁的乾县浇汤面、清雅诱人的户县摆汤面、鲜美异常的麟游血条面、回味无穷的耀县咸汤面等等。
    老陕人把面条玩出了花样,并不是只有油泼面和岐山臊子面。
    煤省地区的臊子面,最为出名的当属“刀削面”。
    刀削面的浇头臊子,是纯猪肉碎末,不放任何的配菜。
    但饸烙面的臊子,会放一些土豆,豆腐、木耳。
    像最近网络上大火的“天水麻辣烫”,人人都知麻辣烫好吃,却不知天水的臊子手擀面在当地亦堪称一绝,而整个甘肃绝对是吃面大省,定西的陇西,臊子面的味道也是独具特色;by市靖远县的臊子面,年轻老少均喜欢咥上一碗。
    兰州拉面知名度响彻全国,殊不知,兰州的臊子面,同样很受欢迎。
    xj地区,不止有xj拌面闻名全国,诸多面食爱好者不远千里前去打卡。
    其实xj的臊子面,味道也不差,生活在xj东部hmd区的巴里坤人,对于臊子面是情有独钟。
    老爷子熬的臊子面,配料只有猪肉末、土豆丁、豆腐丁、木耳丁。
    至于味道。
    绝对是苏子秋心目中的no.1。
    “姗姗,哥煮完面条你浇臊子,撒上芫荽和韭菜。”
    “哥,我知道啦,很简单的工作,交给我啦。”
    “爸爸,我想帮忙~”
    “小丫头片子一边玩雪去。”
    “哼!”
    田旺嘿嘿一笑,“小兄弟女儿都这么大啦,真是漂亮的小丫头,我有个儿子.......算了,唉,他不配!”想起家里的儿子年仅十岁吃成了150斤的胖子,他直接把话憋了回去。
    围观的食客发出一片哄笑声。
    田旺笑问,“小兄弟,交警说最迟明天上午通车,你这下午还来吗?”
    “来,明天上午通车吗?下午来最后一趟。”
    游戏任务还有一项,要在高速公路上免费送温暖。
    等中午回去和老爷子商量下,整点什么免费饭在大家吃。
    “各位老哥,人手不够忙不过来,大家排队自己盛酸辣汤取馒头。”
    一锅煮五碗面。
    虽然不是专业煮面桶。
    但也是猛火灶台,只要水开了,煮面的速度相当快。
    很快,五碗面出锅。
    “这塑料碗有点烫手啊,嘶嘶嘶......”一名大学生端起来差点扔了,烫的连忙把臊子面放在了地上,缓了一分钟,才端起面条迅速的放到了汽车的前机盖上.........
    “呼呼!”他吹了吹冒着热气的臊子面,白花花的面条上,被浓郁的汤汁浸泡着,光是闻着味就让他直流口水。
    “哧溜~”
    大学生迅速的嗦了一筷子面条。
    “真是香味十足啊,这面条的味道绝了,比羊汤面好吃多了啊!”
    “土豆和豆腐软绵,总感觉缺点什么,对了,忘记放醋了......”他立马屁颠的冲入人群中的折叠桌旁取了一瓶老陈醋,面碗淋了几滴陈醋后,将醋瓶子放了回去。
    “呼,真过瘾,爽!”
    另一边。
    一堆人聚集在一起排队盛着酸辣汤。
    白花花蓬松暄软的馒头,泡在浓郁酸香的的酸辣汤中,一口咬下去,整个人是说不出的满足。
    “小兄弟厨艺真不错,该不会某酒店专业大厨吧?”
    “这酸辣汤的味太正了,吃着额头的汗都冒出来了,妈的,不会感冒吧?”
    “有一手,绝对有一手,小老板说不准是专业厨子。”
    “真是太痛快了,好久没有如此畅汗淋漓的吃一碗面条,味道太绝了!”
    一碗寒冬中的酸辣汤,让所有食客的的味蕾在酸与辣的交织中,享受着一场美妙的盛宴。
    “.............”
    “这些人说啥子?这小伙儿是专业厨子?他这破技术,连火候都掌握不明白,能和专业能搭着边吗?”
    小老头刚打开车门,便听到众人的惊叹声。
    所有人都在称赞苏子秋多么的专业,厨艺多么的牛叉。
    这?
    他们不是瞎胡说吗?
    保温桶里的炖鸡,他和婆娘只吃了半桶,鸡肉的口感实在是太柴了......形同嚼蜡,过于差劲。
    倒是汤汁还算浓郁鲜香,不吃鸡肉的话,拌点白花花的面条,味道还算不错。
    剩下半桶,他干脆利落的倒在了路边。
    “真是乱夸人啊。”他把保温桶给苏子秋提了回去。
    “小伙儿,干了几年厨子啊?”
    小老头好奇询问。
    “大爷,我刚刚入行没多久。”
    从昨晚切土豆丝的开始,他算是入行了吧?
    虽然切的不咋滴,但也是表明了决心,要将刀工磨炼的炉火纯青。
    “呦,入行了?”
    小老头一脸的难以置信。
    “待会能借你的煤气灶炒两个菜吗?我车里有菜哈,不白用煤气灶台,给你五十块钱。”
    “行,可以!”苏子秋微笑着答应。
    钱,他就不收了。
    谁让他糟蹋了小老头的老母鸡。
    “老板,有辣椒吗?油泼辣子什么的。”
    有人问道。
    “抱歉啊大叔,没有油泼辣子,我才入行两天,还不知道油泼辣子怎么配呢。”
    家里有一碗油泼辣子是王秀兰妇女亲自做的,临出发前,苏子秋纠结了几秒钟,还是没舍不得拿出来。
    田旺拍了拍小伙子的肩膀,语重心长的道:“兄弟,你要求太高了,去哪给你找油泼辣子去,老板的做法是家常做法。”
    “没事,老哥,我问一嘴,毕竟这天寒地冻的,有一口热乎面吃就不错了,咱也不是下馆子,要求不能太高了。”
    即便没有油泼辣子,一些吃面条的食客更是大呼过瘾。
    一碗面条还没下肚,便开口让苏子秋再煮一碗。
    所有人大快朵颐,风卷残云的干着碗里的面条。
    一碗面不过瘾,再来一碗。
    煤省人咥面的速度,恐怕只有老陕人以及xj加面达人能与之较量。
    真的是狼吞虎咽,风卷残云。
    更有一名身材圆滚滚,身高接近两米,体重250斤左右的大汉,犹如一头饿疯了的猪,一碗面下肚,又来一碗,连续干了三碗面才满足的吐了口气。
    “砰~”
    点燃香烟。
    “呼~”一口烟雾吐出,壮汉感觉整个人的身体,从里到外,通透无比!
    苏永红同志的鲜牛奶不到一小时就售空了,他火急火燎的开着五菱返回家中,又取了两大桶牛奶赶了回来。
    咱彤彤乖宝宝也是干活小能手,每一名食客嗦完面条,碗里都是一丝不剩,小丫头塑料袋拿下来扔进垃圾桶,碗里重新套上新的白色食品塑料袋。
    没有店铺,空碗不够,属于是街边摆摊,只能是这么做。
    “哎呦,这小姑娘真懂事啊,今年几岁啦?就出门帮爸爸妈妈干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