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液态装甲
作者:春荐   为晋升,我创造了可控核聚最新章节     
    刘毅沉思片刻,若有所思地说:\"肖部长的意思是,我们需要有足够的耐心,等待张青的方案和报告。\"
    \"没错,对张青这样的特殊人才,我们应该给予充分的理解和支持。\"肖剑平直言不讳。
    刘毅转向一同参会的诸葛隆:\"诸葛院士有何看法?\"
    毕竟,诸葛隆在严格意义上是这个项目的总负责人,尽管只是挂名。
    \"我认为,我们应该放手让张青去做,他一定能拿出让我们满意的成果。\"诸葛隆充满信心地说。
    刘毅与其他高层低声商议,良久,他代表众人发表了意见。
    \"在华夏,我们有个信念,那就是让专家处理专业事务。\"
    \"过往的经验告诫我们,行政干预科研只会导致悲剧,代价极其沉重!\"
    \"因此,我们信赖诸葛院士、肖部长的判断,以及张青同学的才华。\"
    \"等张青同学取得突破,再向我们报告吧。\"
    诸葛隆和肖剑平交换眼神,均对领导的决策表示赞同。
    \"对了,这里有份资助申请。\"
    肖剑平从口袋里抽出一份资金申请报告,递给了刘毅。
    刘毅匆匆一瞥,惊讶不已。
    \"这不是特制装甲项目组的申请吗?为何张青的名字也在上面?\"
    诸葛隆轻轻一笑。
    \"科学本就互通,你我交融,相互影响。\"
    \"我听说,张青打算将军用装甲技术应用于航天器。\"
    刘毅果断地在文件上签名。
    \"只要是张青提出的申请,不论金额大小,全部批准。\"
    说完,他看向会议室的一角,那里一缕微光闪烁,是一柱燃起的清香。
    \"华夏在太空技术和航天科技领域,长期遭受压制。\"
    \"如今,国外势力占据多数卫星轨道,还试图制定条约限制我们的卫星数量。\"
    \"所以,这个项目的紧迫性已迫在眉睫。\"
    \"张青同学的研究有望让我们在极高轨道部署卫星,是难得的进展。即使实验失败,他的成果也能助我们在低轨空间取得优势。期待早日看到成果。\"
    \"请诸葛院士务必转达我的话给张青同学。\"
    刘毅说完,深深叹了口气。
    张青的项目就像黑暗中的一束火光,承载着华夏航天界的未来希望。
    此刻,张青已返回x市的实验基地。一到基地,他就立即规划了三个实验步骤。
    首先,完成航天器的装甲涂层工作。
    其次,利用大型强子对撞机制造新型元素。
    最后,组装整个航天器。
    实际上,第一步工作张青已接近完成。
    在另一处基地,以石墨烯为主的装甲已经制造完毕。
    肖羽望着试管中沸腾的黑液,目瞪口呆。
    \"这是液态石墨烯装甲?\"
    \"没错,将这种液态石墨烯涂覆在合金上,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接下来,就看你们的研究了。\"
    钱力森也感慨万分,液态装甲,这是国外多年未曾解决的难题。
    而张青,仅仅用了两个月,就破解了这个谜团。
    \"对了,钱叔。\"张青提出请求,\"我能带走一管样本吗?审批流程繁琐,我就先行动再说了。\"
    \"当然可以。\"
    张青的特权限制,使得他能搬空整个基地,也不会引起丝毫异议。
    故此,重返x市,张青带回的是完整的成品。
    亲自操刀,他将石墨烯液体护甲细致地涂抹在航天器的合金表面。
    雷雨等人目睹这一幕,无不心生敬佩。
    要知道,现下的航天器,其外壳混合了各种材质。
    包括高分子聚氨酯,各类合金,以及最先进的石墨烯液体护甲。
    每层涂层的面积和厚度,无数据可依,全凭张青独自计算。
    \"张工的脑袋构造真是奇特,看他几次尝试就能成功一次。\"
    雷雨悄声对殷小春说,这种级别的实验,一般人可能得试上千上万次才有可能成功。
    \"那是张工,独立研发出可控核聚变的人。\" 殷小春也以敬畏的目光注视着张青。
    \"你们俩还在愣着干什么,去质子对撞机那边吧。\"
    谷若琳召唤他们,质子对撞机的实验相对简单。
    因张青已将数据输入电脑,谷若琳他们只需做基础的观察和记录。
    换句话说,只要时间允许,新元素的诞生只是早晚的事。
    五小时的观测后,三人返回实验室。
    张青不在,只留下一个涂装完毕的微型航天器,静静立于实验台上。
    \"不会吧!下午我们离开时,航天器才完成一半呢。\"
    谷若琳扶了扶眼镜,惊讶于张青的效率。
    \"话说,谷教授,我觉得自己没什么进步,这样下去,会不会被淘汰啊?\"
    殷小春整理资料时,忧虑地问。
    她觉得跟着张青学习已久,但现在只能负责质子对撞机的观测,实在是进步缓慢。
    难道是自己的天分有限,这样下去,张青是否会另寻助手呢?
    \"呵呵,你觉得观测质子对撞机很容易吗?\"
    \"你知道培养一个能熟练操作质子对撞机的研究员需要多长时间吗?\"
    谷若琳微笑道。
    \"多久?\"
    谷若琳伸出五个手指。
    \"五年!\"
    殷小春闻言一惊,自己竟有如此天赋?
    \"张青在三个月内,带你们跨越了五年的距离。\"
    \"当你感到知识储备不足,那正说明你们开始触及科学的门槛,别妄自菲薄。\"
    谷若琳说完,以崇敬的眼神看着组装完成的航天器。
    自己不断突破,周围的人也在飞速成长,张青身上究竟蕴藏着怎样的魅力呢。
    此刻的张青,正在宿舍中沉睡。
    他原本只想短暂休息,但航天器的完工意味着阶段性目标的达成。
    疲倦感袭来,让张青倒在床上,进入了深深的梦乡。
    手机屏幕微光闪烁,显示着来自小沐的二十几条未读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