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为王祖仙创作歌曲
作者:任吉琳   四合院:入梦众禽最新章节     
    要知道,在后来的时代,房贷公司不仅会要求你抵押房产,每月还会收取百分之一到百分之五不等的利息。
    如今,每月七十万的代价仅需兑换一千多元,实在低廉得惊人。
    况且,许大茂深信自己能在两年内赚得这笔数目。
    再者,就算他未能达成,估计王祖仙的投资也会迅速回笼资金。
    说不定明年或后年,王祖仙就会因一部作品声名鹊起。
    那时,找她代言的费用足矣偿清投资。
    许多未来的计划都需要资金支持,这七十万的贷款不仅资助王祖仙,也是他启动项目的资本。
    他爽快地将五十元交给了名叫张青的票贩子。
    张青拿着许大茂的身份证和户口本,步入了出入境管理局。
    不久,他出来通知许大茂下午两点再来办理。
    他会指导许大茂具体操作。
    许大茂不多言,直接去废品站检查上午的收获。
    毕竟,昨天以二十元收购的马踏飞燕青铜器,今日已抵押换来七十万巨款。
    若能再收到几件古董,他便可真正飞黄腾达。
    然而,美梦并未成真。无论是李海龙还是猴子他们,虽收到不少看似古董的物品,却没有一件是真的。
    不是伪造品,就是年代不长的物件价值微乎其微。
    下午,他督促大家加倍努力,期待有所突破。
    两点钟临近,许大茂再次来到出入境管理局。
    张青已在上午交易的地方等候,见许大茂到来,便递给他一本户口本。
    扉页上印着张青的名字,内页夹着一张纸条,写着许大茂的姓名和身份证号。
    张青指示许大茂:“一会儿,你拿着这户口本去大厅的二号窗口,直接交给工作人员。
    “按她的指示填写一份表格,然后拿着护照、身份证和户口本就可以离开了。
    “别多说无用的话,明白吗?”
    许大茂点头示意,这些规矩他清楚。
    照张青的指示,半小时后,许大茂在出入境管理局成功获取护照和身份证户口本。
    与张青道别后,他带着自己的东西离开了。
    有了护照,前往湾岛的计划得以顺利进行。
    回到住所,他立即用大哥大给王祖仙打电话。
    这次接听的是位年长男士,许大茂推测可能是王祖仙的父亲。
    他礼貌地表示要找王祖仙,这让王祖仙的父亲既欣喜又困惑。
    王祖仙的父亲以为女儿交了男友,叫王祖仙过来时,眼神中透着戏谑。
    王祖仙瞥了父亲一眼,接起电话,语气平和地问:“喂,您好,请问找我有何事?”
    许大茂笑嘻嘻地回应:“王祖仙姑娘,我的护照办妥了,如果一切顺利,我打算明日搭乘航班前往湾岛,你可要记得来接机哦。”
    王祖仙惊讶地答道:“哎呀!你这么快就要来啦?好,好的!我记住了,你起飞前务必通知我,我会到机场迎接你的!”
    父女俩没再多聊,毕竟王父正等着她解释呢。见女儿挂断电话,他便询问:“仙儿,交男朋友了?”
    王祖仙连忙澄清:“哎呀,老爸!你想哪里去了?他是我在内地的朋友,明天要来湾岛出差,问我有没有空陪他四处逛逛。”
    “绝对不是男朋友!”
    听见父亲误以为许大茂是她的恋人,王祖仙心里有种难以名状的感触。
    不是反感,反而带着一丝期待。
    王父看着女儿的表情和话语,显然两者并不相符。但他并未深究,他知道女儿的能力。相信她能妥善处理与异性的关系,父母过度干涉有时反而适得其反。
    而许大茂挂断电话后,开始思索如何在湾岛与王祖仙相见后,助她在娱乐圈迅速立足。单纯投资并不能短期内产生显着效果。
    突然,许大茂轻拍自己的额头,喃喃自语:“我怎么把这个忘了,我是穿越者啊!拥有超前的知识,还记着许多未来的流行歌曲和影视作品!”
    “虽然不能一字不差地记住所有,但我能哼唱出来啊!”
    “我可以帮王祖仙挑选几首动听的粤语歌,通过发行唱片和打榜来快速提升知名度!没错,就这么决定!我真是糊涂了!”
    不过,不能随便给王祖仙选歌,他必须弄清楚哪些粤语歌已存在,哪些还未问世。最安全的方法是回想1990年以后的粤语歌。
    1985年之后的歌曲不能选,他无法确保这些歌曲是否已被他人演唱。但1990年后的粤语歌肯定无人问津。
    他开始回忆,忽然想到两首歌曲特别适合王祖仙演唱。首先是香港天后梅艳芳的《夕阳之歌》,这首歌是1989年由一位日本歌手在2月发布的。
    现在是1983年,离1989年还有六年。相信那位日本歌手尚未走红,提前创作并注册这首歌曲应无大碍。
    其实还有一曲,可视为《夕阳之歌》的另一种诠释。
    尽管旋律相同,但其歌词堪称经典中的瑰宝。
    王祖仙的声线,演绎这两首曲目无疑是游刃有余。
    毕竟对当代明星而言,演技与歌唱技巧是必备素养。
    王祖仙在这方面毋庸置疑。
    他迅速完成了这两首歌的歌词创作!
    灵感一现,许大茂立即动手,迅速拿出纸笔开始他的“创新”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