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燕京,我来了!
作者:深夜打更人胖胖   重返七零,回首人生最新章节     
    陈珂这次考了560分,被燕京师范大学录取,他的父亲今天也来到了现场。
    他是城关镇党委书记,又是学生家长,同时也是学校巴结的对象。
    此刻他就坐在主席台上,在主席台就坐的还有教育局领导和学校领导,还有县委县政府的代表。
    毫无疑问,这绝对是宜城历史上的大事之一。
    一百多个大学生,就是宜城未来的核心,也许几年以后,这些人就是他们的同事,他们自然是要关心一下的。
    这种表彰大会还是一如既往的长篇大论,先是校长致辞,接着就是各位领导轮番上阵,探讨教育事业的丰功伟绩。
    谭震和数百名大学生坐在下面,一脸茫然的听着报告。
    这种大会实在无趣,谭震听的是恹恹欲睡,如果不是用双手撑住,估计已经扑倒在地了。
    “你什么时候去?”,陈珂用手推了推恹恹欲睡的谭震。
    “去哪里?”谭震显然还处在半睡半醒中。
    “装什么蒜?我说的是去燕京报道的事情,怎么…考上燕大尾巴翘上天了,哼…”。
    陈大班长一脸的酸劲,像受了委屈的小媳妇一样,在那里喋喋不休。
    谭震一脸郁闷,本来想着去了燕京,再也不用忍受陈大班长的唠叨了。
    没想到她居然报考了燕京师大,想到在燕京还要和这个“管家婆”一起呆四年,时不时的要受到她的骚扰,心里免不了有些郁闷。
    好在毕竟是两个学校,相隔也有一段距离,平时还要上课,即便想来估计也是时间有限,这么想心里又舒服了很多。
    “早一点走吧,通知书说是9月1号到学校报到,我看25号去吧,坐火车还要两天两夜呢”,谭震想了想回答道。
    “那很快了,还有不到10天,那你记得叫我,要不然,哼…”
    陈大班长管家婆的毛病又犯了,她用手掐了掐谭震的腰间。
    “丝…”,谭震忍不住倒吸了一口凉气,这小娘们也太狠了。
    可惜这是大众场合,要是在房间,呵呵…
    学校的表彰大会在领导和老师的轮番讲演后结束,接下来是同学们的自由发挥时间。
    交换联系方式自然是最为常见的,或许是告别在即,在参观熟悉的校园时,又多了一丝惆怅和相思。
    平时一起嬉戏打闹的同学,也是神色各异,考上大学的自然是兴奋和期待之情不予言表。
    没考上大学的,拿着高中毕业证沉默寡言,即使有些交流,也是寥寥几句,这就是现实版的人生百态。
    从此刻起,同学之间已经横了一道巨大的鸿沟。
    一边是考上大学的,一边是拿着高中毕业证回家的。
    不管你愿不愿意,现实就是这样,文化和工作的差异造就了你的朋友圈。
    从学校回来,谭震惊奇的发现,自己的口袋里居然莫名的多了一些小纸条。
    他甚至不知道这些小纸条是什么时候塞进他口袋的。
    他看了看,同班的一个没有,全是下一届高三班的学妹写的。
    写的也很“诗情画意”,大意就是以后要常来常往,学妹期待着你的来信。
    他苦笑一声,将这些纸条默默的装进了信封,塞进了书桌。
    对不住了!学妹!哥哥真的做不到!
    学校的报到时间定在9月1号,谭震决定提前进京,顺便熟悉一下那里的环境。
    陈大班长似乎拥有天生的领导能力,几个电话就把考上燕京院校的大学生们召集到了一起,约好在8月25号一同进京,也好一起相互有个照应。
    时间过得很快,一转眼到了进京的日子。
    一大早刘英就起来收拾,衣服裤子毛巾袜子塞了一大堆,水果和吃的东西也弄了一大包。
    如果不是路途遥远,估计她还会炖上一锅老母鸡,让谭震在路上慢慢吃。
    依着谭震的意思,什么也别带,就一身衣服,其他的到燕京再买,没想到刚一提出来,就遭到了刘英的爆锤。
    她认为这种败家子的行为不能惯着,坚决要多带一点东西,免得谭震烧包浪费。
    于是谭震的赴京之行多了几个大包裹,还是沉甸甸的那种。
    本来依着老三叔的意思,是要亲自护送谭震到燕京去的,但是谭震拒绝了。
    有那么多同学一起同行,安全到达燕京是肯定没问题的。
    要是老父亲跟他一起上京,他一个人再坐着火车回来。
    想想,数千公里的长途旅程,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在“危机四伏”的火车上,谭震心里着实有些不放心。
    要是在回来的路上,出点什么事情,他一辈子都无法原谅自己,所以他干脆拒绝了老三叔的护送请求。
    就连送他去火车站,谭震也拒绝了。
    儿行千里母担忧,虽然理解父母的心情,他还是不想在分别的时候,看到父母伤感的样子。
    他提着几个大包裹就出门了,走出了很远,他还能看见两位老人站在大门口,向他挥着手…
    因为大家约好了在学校门口集合,所以谭震提着包就直奔一中去了。
    这次进京的几个同学中不乏背景深厚的,考上燕京邮电大学的王凯是铁老大家属。
    一个电话就把几个同学的火车票全部解决了,还都是卧铺!
    要知道那个年代买卧铺可是要介绍信的,没有达到一定级别有钱也不行。
    据此推测,王凯家里肯定不简单,起码也是个干部家庭,不然不可能一个电话,搞定别人想方设法都搞不定的事情。
    不仅如此,他家还为这次出行提供了便利,安排了一辆大巴车送他们去火车站。
    宜城没有铁路,需要先到市区火车站,也就是程市站上车。
    有时候谭震真的很佩服这些人,这种人天生就是做官的料,很善于官场上的那一套。
    像谭震他们这些大学生,将来毕业以后可都是国家包分配的,可以说只要是从政,前途绝对不可限量。
    这种惠而不费的“投资”简直太划算了,既让这些大学生记住了自己的恩情,又无形中给未来的接触埋下了伏笔。
    谭震到达的时候,一辆白色的大巴车已经停在了学校门口,同学们也在陆续的赶来。
    他们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看的学校里面的同学们满满的羡慕。
    这次进京的同学有15个人,这其中也包括部分家长,除了谭震他们“三人团”。
    还有陈珂,陈梦,王凯,还有考上燕京人民大学的李思雅和考上燕京医学院的董小慧。
    四个女生,四个男生,有家长甚至开玩笑的说可以考虑组成一对了。
    在与家人的洒泪告别后,大客车离开了宜城一中,向市区的火车站驶去。
    宜城和市区火车站并不远,也就一个小时的路程,很快他们就到了程市火车站。
    王凯家安排很贴心,他们15个人刚好四个套间,而且还就在相邻的四个房间,这也让谭震感叹权势的“魔力”。
    如果没有王凯家的帮助,凭他们估计只能买到去燕京的硬座,要坐在座位上待上两天两夜,生生“熬”到燕京。
    “三人团”分到一个房间,房间有四个床铺,还加上了李爸爸。
    火车启动的时候,有那么一刻的沉闷,是离别的惆怅和乡愁。
    可是年轻的心总是充满激情的,只是一会儿工夫,车厢又开始了欢声笑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