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 准大夫考核续
作者:天麻虫草花   我在古代行医最新章节     
    “多谢三位大夫。”吴药听到自己准大夫第一轮考核通过后,他强压下心中的惊喜,朝叶大夫三人躬了一身后,便缓缓离开。
    “如何?”
    “怎么样了?”
    等吴药从里面出来后,周掌柜和白烟他们便迎了上去问道。
    “过了第一轮考核了,说第二轮考核定在明日。”吴药脸上露出一个大大的笑容道。
    一旁的朱管事闻言,眼中有些诧异的看了一眼吴药。
    “好!不错。”周掌柜闻言后,他脸上也露出喜色拍了拍吴药的肩膀。
    吴药已经是他认定的女婿了,周掌柜自然也是想他通过此次准大夫的考核。
    也希望吴药作为越大,他这个岳父脸上也越有光不是。
    “白烟,轮到你了。”
    白烟闻言,点了点头,理了理自己的衣物,颇为淡定的走了进去。周掌柜和其他人都在外面等待,心情各异。朱管事则是一脸淡定,仿佛对这一切早已司空见惯。
    “白烟,出生于清水镇旗下张李村,七岁卖入清水镇医馆,死契。
    十一岁晋升学徒、十二岁晋升弟子,今年十三岁。
    去年沟门镇闹了地龙翻身,你前去救灾立功,特批晋升弟子,前往川山县学医,我可有说错。”叶大夫查看白烟的资料后,他顿时讶异了起来。
    因为白烟的晋升速度实在是太过惊人了,和徐青衣比起来,也不慢多少的。
    按照清水镇医馆晋升的速度,学徒需要至少三年的时间才能晋升为弟子,但是白烟却只用了短短一年的时间就完成了这一飞跃。
    而且,在去年的沟门镇地龙翻身灾害中,白烟还立下了赫赫大功,被特批提前晋升为弟子,并被选派到川山县去继续深造医术。
    “不错,还请三位大夫考教。”白烟淡然的点了点头。
    “好,今日你前来考的是全科。
    年纪虽小,口子不小,不知道本事大不大,今日就让我们看看的你的医术功底如何?”钱大夫听到叶大夫诉说白烟的经历,他瞬间也对白烟来了兴趣道了。
    “还请赐教。”
    “患者八岁,发烧后出现咳嗽,呕吐,但吃了寒凉食物后咳嗽加重,晚上咳嗽明显,经过治疗后症状改善不明显。
    服用茯苓10g,干姜3g,细辛3g,五味子9g,炙甘草6g,姜半夏9g,陈皮6g,蝉蜕4g,炒僵蚕8g,防风6g,前胡10g,紫菀10g,款冬花10g........。
    七日之后,再来复诊无发烧,无鼻塞流涕,咳嗽,咽喉痒,呛咳,阵发性咳嗽,无气促,纳可,大便正常,舌淡润,苔白,脉沉细。
    辩证分析。”叶大夫上来,直接给白烟来了一个大招。
    让她结合脉案、方剂分析辩证、症状,这比单独分析脉案或是方剂要难得多。
    因为这需要大夫具备深厚的医学理论知识和丰富实践看病的经验,才能够准确地进行综合分析。但是,这样的分析对于治疗的效果至关重要。
    在脉案的分析当中,大夫不仅仅需要仔细观察患者的脉象,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病情的变化。
    脉象的变化可以反映患者的气血、阴阳、脏腑、五行等状况,对于确定病情和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大夫还需要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等因素,以便更加准确地分析脉案。
    在方剂的分析中,大夫不仅仅需要了解不同药物的药性、功效和用法,以便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组成方剂。
    方剂中的药物需要相互协调,发挥出最大的治疗效果。大夫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选择适当的方剂,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在辩证的分析中,大夫需要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结合脉案和方剂的分析,确定患者的证型。证型是中医诊断的核心,它反映了患者病情的本质和病因。大夫需要根据证型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以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因此,让她结合脉案、方剂分析辩证、症状,需要她具备全面的医学知识和技能,才能够准确地诊断和治疗患者。这也是中医治疗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康复率。
    “六经辨证:太阴病,水饮上逆,上犯于肺。
    根据问诊可知患者此时无表证,就单纯一个咳嗽为主证,这时我们要看是水饮上逆还是久病伤津(燥邪)引起?
    呛咳,阵发性咳嗽,在排除气管异物情况下,亦考虑水饮上逆所致。
    四诊合参,患儿舌淡润,苔白,可知有水饮。
    脉沉细为病邪在里,为太阴病。
    咽痒为风邪犯于咽喉。
    方中细辛、干姜温中逐饮,五味子性酸温,益气止咳,并敛细辛、干姜之辛散,这三味常在一起配伍治寒饮咳逆。
    茯苓、甘草亦益气化痰祛饮,五味配合,共治病属太阴里寒的痰饮咳。
    方中茯苓半夏一升一降,燥湿渗湿而不生痰;
    陈皮亦理气化湿,甘草调和诸药。有风邪,老师常加祛风止痉的药,最后加紫菀、款冬花,降气化痰止咳。
    两者均性温,紫菀入血分,款冬花偏入气分,两药合用可加强其止咳功效。
    患儿三付药痊愈,证中可知这是里虚寒饮重之咳嗽,辨证方药准确,即可立竿见影。”白烟思虑了片刻之后,她侃侃而谈,不疾不徐的回答。
    叶大夫三人仔细听闻,听得入神之时,还颇为赞同白烟所说的。
    “再来。”管大夫见白烟分析的头头是道,不仅仅对病症的成因进行了深入剖析,解析药方药效、搭配配伍,还提出了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这份医术功底比之之前的吴药还要强上三分的。
    吴药从小随父学医,白烟则不同,她正正经经的学医,也不过五六载的时间,到有如今这医术水平,可见她在学医方面,有极高的天赋的。
    “穴位,列缺在哪里,行针手法以及功效。”
    “?列缺位于两手张开虎口,垂直交叉,一侧食指压于另一侧的腕后桡侧高突处,当食指尖所处赤白肉际的凹陷即是本穴。??????????
    自然标志取穴法:握拳,掌心向内,手腕稍下垂,腕后桡侧可见一高突骨,其上方用力握拳时可见之凹陷即是本穴。??????????????
    向上斜刺0.3~0.5寸。直接灸3~7壮,悬灸半盏茶。??????
    主治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等肺系病证;头痛、齿痛、项强、口眼歪斜等头项部疾患;颈椎病,腕关节周围软组织疾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