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加入初中教材!学生欲哭无泪
作者:司文呐   让你写作文,你写进教材最新章节     
    如果说,一条定律或者定理,可以让某位大数学家,或者大物理学家青史留名。
    那么,文学家留名的方式,自然是通过文章。
    现代社会普及义务教育,不像古代读书学习一直都是一件奢侈的事情。
    如果文人要在现代社会留名,那么自己写的文章入选教材,绝对是最好的留名方式。
    因为比起数理化的课本,除非你牛逼到定律用你的名字命名,否则很难留下你的足迹。
    所以语文课本就是文人留名,同时也是文章传世的绝佳途径。
    至于沈白,一篇《滕王阁序》入选高三语文课本,还让高中生必备古诗文增加了一篇!
    此外,这篇文章末尾的古诗,也入选了小学六年级的教材,同样纳入必备的范围。
    如今,两位老学究的争执,让这件事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
    办公室内,两个年迈的身影在争吵。
    “哼,入选就入选!要让天下学子评一评,这首《水调歌头》每一句的精彩之处。”
    “行,我跟你打赌,一定是喜欢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一句的人最多!”
    “不不不,除了最后一句以外,一定是喜欢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这一句的人最多!”
    “哼,天下学子的目光都是雪亮的,咱俩就走着瞧呗!”
    望着这两个老家伙吹胡子瞪眼,为了一首词的文学内涵争来争去,早已退休的欧阳老师捋着胡子笑了笑。
    欧阳老师就是刚刚建议将《水调歌头》纳入教材的人。
    反正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你们争来争去,一个说这一句好,另一个说那一句更好,这样只能代表你们自己的观点。
    既然要争,干脆放到教材,让天下学子评判不就好了吗?
    听到欧阳老先生的建议,宋老师说道:
    “还是欧阳老师想得周到,考试经常考诗句赏析,到时候我们出一道开放式题目。”
    “让学生自己选一句,进行赏析!”
    他一边说,一边瞪了另外一名老师一眼。
    另外一名老师姓曾,他同样不甘示弱:
    “既然要考,那就编入必背的范围。”
    “到时候教学调研,就知道咱俩的眼光谁更准确了。”
    欧阳老先生上前“劝架”,温和地说道:
    “好了好了,再过一年你俩也退休了。”
    “干嘛火气还跟年轻人一样呢?”
    “既然准备将《水调歌头》纳入教材,想好放到哪个年级了吗?”
    ……
    闻言,宋老师和曾老师都犯难了。
    《水调歌头》作为一首极其优秀的古诗词,除了小学以外,好像哪个年级学都不为过。
    毕竟,全篇正文只有九十五个字。
    比起《滕王阁序》七百多个字,这已经非常仁慈,非常人性化了!
    最终,还是欧阳老先生发话了:
    “刚刚你俩争执的时候我就说过,可以编入教材。”
    “但我印象中,这个叫做沈白的作者,好像不是第一次出现吧!”
    “要不你俩动手查查?”
    于是,宋老师和曾老师争先恐后地查起来了。
    在这个浮躁的社会中,还有人会为了一首词的哪一句写得更好吵起来,这一点在欧阳老先生看来反倒别有一番滋味。
    至少不是为了金钱,不是为了利益。
    而是单纯地为了爱好,为了自己在文学上的审美倾向!
    不一会儿,两位老师都震惊了。
    欧阳老先生捋着胡子的手停了下来,望向了他们两个人说道:“咋了?”
    宋老师连忙说道:
    “欧阳啊,这个沈白岂止是有点耳熟。”
    “原来,他不止一次出现在教材上了。”
    此话一出,欧阳老师也震惊了。
    自己以为沈白只是出现在某个边边角角。
    没想到,看这两个人的反应,好像他在教材中还真有一席之地!
    曾老师也补充道:
    “高中三年级的教材,已经有了他的一篇《滕王阁序》!”
    “这还没完,就连小学六年级,也有了他的一首诗,还是节选出来的。”
    “这些事情,都是其他同事办的。那个时候估计是轮休,我们才会不知道。”
    对于快要退休的人,一般不会分配太多重要的工作。毕竟人都要离开了,万一事情没办完也找不到人,需要担责任更找不到人。
    于是,宋老师和曾老师是不知道的。
    已经退休的欧阳先生也只是在网上听说过,今天才来老单位看看老同事。
    见状,欧阳老先生只能缓缓说道:
    “高三有了他的文章,小学也有他的文章,好家伙,一篇文章入选两次这是一箭双雕啊!”
    “既然如此,只有初中方面还有余地了。”
    闻言,宋老师和曾老师不约而同说道:
    “那就初三!”x2
    说完,俩人对视一眼,冷哼一声。
    经常唱反调的人,竟然罕见地在某件事情上达成了一致。
    这一幕,倒把欧阳老先生看乐了。
    退休的日子很无聊,平日没有这些乐子看。
    “行,那就赶紧联系一下相关部门的人。”
    “让他们赶紧讨论一下。”
    “反正初三的教材也好几年没有改过了。”
    玩归玩,闹归闹,他们丝毫没有意识到,这对于下届初三来讲,将是难忘的大事件!
    世界上没有不透风的墙。
    渐渐地,沈白又一篇诗文入选教材的事情,就这样流传了出去。
    ……
    另一边。
    沈白查看苏婉清发来的消息。
    “沈白,学校的书香文学会最近在招人。”
    “你要不要试试看?”
    沈白没有直接回答,只是问道:
    “学姐有没有加入这个兴趣社团?”
    苏婉清发了一个萌娃捂脸的表情:
    “我虽然在乎输赢,但我根本没有你那么强的文学天赋。”
    沈白明白了,苏婉清好胜心强才会那么在意光华能不能赢下第一。
    但是呢,她对这方面又不是非常精通。
    因此,开学前几天才一直笼络自己……
    沈白心想:你不去,那我也不去了。
    只见苏婉清说道:
    “我的语文都是依靠死记硬背。”
    “说实话,我根本不会写诗作文,也看不懂你那首词好在哪里。”
    “比如那句明月几时有,很明显,八月十五就有了啊,干嘛还要把酒问青天?”
    沈白的脸上,写满了无语。
    次日。
    《水调歌头》入选初三教材的事情,在网上掀起了一阵轰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