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5章 全面开花
作者:2川   七零军婚这女同志太能干了得升职最新章节     
    迟家完了。
    向暖在迟建军第一次向她行贿的时候,就让人开始调查迟建军了。
    这一调查才发现,迟建军的关系网还真不一般,机械厂那片区的好几个领导都跟他称兄道弟,所以迟建军在那一块,也算是个人物了。
    再任其发展几年,这人必将成为一方祸害,不仅如此,这片区的领导,估计也要被他腐蚀光了。
    一个月后,宣判出来了。
    迟建军因为多次向厂领导,区机关等单位领导实施行贿,自己也多次收合作方的贿赂,并且造成公家财产损失严重,侵占国家财产,证据确凿且金额巨大,最后被开除组织,判有期徒刑十五年。
    机械厂厂长邓广铭德不配位,担任机械厂厂长期间,造成厂内资产流失严重,且受贿金额巨大,被开除组织,判有期徒刑十二年。
    潘仁义非法侵占国家资产且金额巨大,向他人行贿,被判有期徒刑十年。
    孙有德是个社会闲杂人等,也因为乱搞男女关系,扰乱社会治安,被判了有期徒刑一年半。
    迟暮因为乱搞男女关系,被机械厂开除,全家搬离了机械厂宿舍。
    汪雪申诉离婚成功,要了女儿迟月的抚养权,并且托关系将月月的姓给改了,以后跟她姓。
    这个时候户籍管理还不严格,派出所那边有关系改一下姓名还是很容易的。
    迟家以一种所有人都想象不到的速度快速崛起,又快速衰落,这导致机械厂的领导也来了个大换血。
    新厂长很快就到位了,可采购部主任是要厂长来任命的。
    新厂长想了很多人,最后打起了汪春林的主意。
    汪春林在机械厂当了十几年的采购部主任,所经手的每一笔账都没有问题,且以他向暖的关系,新厂长也想卖个好。
    面对厂长亲自来请他重返岗位,汪春林要说不心动是不可能的,但他去上班了,老婆子怎么办?
    汪雪看出父亲的担忧,于是笑着道:“爸,你去上班,我来照顾我妈。”
    “你不上班了?”汪春林惊讶地问。
    “我本来就是给人带班,现在人家生完孩子回来了,我也没事干了,不过我找到了新的出路。”
    众人都看着汪雪。
    “我要做个自由撰稿人。”汪雪很自豪的宣布:“我现在每个月给省报以及其他报刊投稿,也能有一笔稳定的收入,前几天我还跟省报的故事板块签了合同,每个月给他们提供两到三篇的故事,这样我就能照顾妈跟月月,也能挣钱,多好啊。”
    汪母还是有些担心:“我现在身体比以前好多了,你们都去上班,月月这孩子懂事,不需要我费心的,我看着点就行了,再大点就能送幼儿园了。”
    “妈……”汪雪攥着汪母的手:“你可别瞧不起人,我算了下,我每个月就稿费都能拿四五十,够我们娘仨的生活开销了,爸上班的工资给您买药,这样我们家的生活就能越来越好了。”
    汪母虽然还是担心女儿因为她放弃了工作的机会,但见她主意已定,也不再劝了,大不了让老头子养着她们母女俩,这是他们欠女儿的。
    就这样,汪春林重返机械厂,重新担任了机械厂采购部主任的职务。
    汪雪托向暖在省城那边买了轮椅回来,每天早上拖着汪母溜达一圈顺便买菜,吃过早饭后给母亲读报纸,等汪母休息了,她再开始写稿子。
    十点半左右开始准备午饭,十二点汪春林就回来了,一家人一起吃饭。
    小月月终于长肉了,性格也开朗起来。
    有爸妈,有女儿,汪雪只觉得现在过的每一天都是幸福的。
    如果是要经历前期的苦难才能让她拥有现在的幸福生活,那她不计较了,她愿意放下一切向前看。
    九月,陶大柱终于从花城赶了回来。
    他这次回来暂时就不去花城了,花城那边还剩下一个小项目交给了他的几个兄弟。
    当年跟着大柱一起去陈家帮向暖讨公道的那十个人,后来都被大柱带出去打工了。
    他手上的活儿一多,就需要领头的,那十个人大小都是个小包工头了,这些年跟着大柱没白混,都混成万元户了。
    大柱这次带回了不少资金跟一部分的工人,于是建材城这边的进度加快了不少,一期工程有望在年底前全部投入使用。
    再加上来c市投资的各个厂子现在也开始建造,一旦开始就需要大量的建筑材料跟工人,以前荒凉的开发区,每天天不亮就开始热闹起来了。
    这边一下子来了上千的劳动者,住房是个大问题。
    有的就在工地上住,有的找附近的村民租房子住。
    村民们自然是高兴的,这一下子就让他们增加了收入,他们不但把房子租给农民工居住,自己也加入了。
    开发区是占了一部分农田的,有些人家里的田地房屋都被征用了。
    虽然给了补偿,但对于种了一辈子地的农民来说,没田地就没了主心骨,于是就跑远一点开荒,种点蔬菜,油菜,芝麻什么的,也卖不了几个钱,大部分都是自己吃。
    平时也四处打零工,他们没有一技之长,进不了工厂,零工工资低,但日结,也只能勉强维持生计。
    如今开发区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这些人终于有了可用之处,上到六十多岁的大爷,下到十六七岁辍学不想念了的少年,都蜂拥而至来开发区做工。
    这里工地多,这个工地不要,那就去下个工地,做不了大工,那就做小工,临时工也可以,只要肯卖力气,在这里就饿不死。
    老乡带老乡,同学拉同学,开发区的人流量每天都在增加,相对的一些机构也陆陆续续成立。
    开发区派出所是第一个成立的,在这之前,这里是属于大丰镇的,镇政府暂时行使管辖权。
    有政府出面,有些混乱的开发区,渐渐就走上了正轨。
    于是,就延伸出了很多的副业,开小卖部的,工人们需要用到的,这里都有。
    有人直接去工地门口卖盒饭,有些工地包吃住,有些不包,于是就只能在外面买吃,一顿一块钱,也能有一菜一汤,吃不了多好,但能吃饱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