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第一版汉报!
作者:天帝   穿越汉献帝:曹孟德,你来当大将军!最新章节     
    杨彪走后没多久,士孙瑞紧接着匆匆赶来。
    “陛下!”
    刘偕点点头。
    “士孙瑞,你可知朕为何让你担任国务府阁老之职吗?”
    士孙瑞摇摇头,他的确不明白。
    伏完是伏贵人的父亲,是国舅爷,杨彪之前任职司空,乃三公之一资历深厚。
    而自己,只不过是一个执金吾罢了。
    于情于理,都不该在这稀缺的六阁老之位中占据一席之地。
    以至于这几日,满朝公卿大臣都对自己议论纷纷。
    “臣不知!”
    士孙瑞如实道。
    刘偕缓缓起身来到士孙瑞面前:
    “朕需要一把刀,来对朝廷那些蛀虫下手。”
    “这把刀,必须对朕忠心,必须是干净的,必须是毫无牵挂的,如此,这把刀才能无所顾忌。”
    “朕查过你,博学多识为官清廉,中平五年西征叛军你功劳不小,平素也无党交。”
    “政事阁下设六部,刑部的事,就交给你了。”
    闻言,士孙瑞感到一阵头皮发麻。
    天子竟然能对满朝公卿大臣了然到这般地步?
    “天子之事,未敢不尽心。”
    刘偕点点头:
    “朕要你刑部设督查司,用于监察百官。”
    “而督查司设立的第一件事,就是好好查一查洛阳这些公卿大臣,总之一句话。”
    “朕要钱!”
    士孙瑞先是被刘偕这句话打了一个措手不及。
    但很快,士孙瑞就明白刘偕是要干嘛了。
    抄家。
    “臣早就看不惯这些公卿大臣,一边受尽汉恩,一边搜刮民脂。”
    “请陛下放心,七日之内,臣还朝廷一片朗朗乾坤。”
    此话一出,刘偕知道,自己没有看错人。
    “切记,大贪大恶全拉到东市口,当众砍了,以收拢民心。”
    士孙瑞恭敬地点点头:
    “陛下放心,臣一个奸臣也不放过。”
    刘偕重新回到龙椅,摆摆手,示意士孙瑞退下。
    安排了这么多,刘偕就指望这些能臣猛将们别给自己掉链子。
    商部、工部、刑部这三个最重要的部门先张罗起来。
    其他的一概等洛阳安定下来,再做打算。
    就在刘偕思忖之际,门外一个太监急匆匆冲了进来:
    “陛下,蔡邕求见。”
    闻言,刘偕心里一明。
    这才三日过去,难不成蔡邕这么短时间就把汉报给办起来了?
    蔡邕走进来,满脸欣喜。
    “陛下,汉报的报坊置办起来,您说的那小巧字块,我也找工匠做了出来。”
    “您说纸价高,臣就花重金一口气盘了两个纸坊,专供汉报印制。”
    “匠人也找了一百多人,昨夜一夜训练,大都能熟练操作。”
    闻言,刘偕倒是对蔡邕说的话有些质疑。
    “带朕去报坊看看。”
    在蔡邕地带领下,刘偕来到了位于东市的一处染坊内。
    这里之前是洛阳最大的染坊,而现在,则成了朝廷汉报坊。
    三进的工坊,而且全是大开间的屋子。
    场地很是宽敞。
    进入其中,刘偕率先看到的是大捆大捆的白纸被裁切成固定的大小。
    再往里面,是用来排版的地方。
    蔡邕当着刘偕的面,让匠人排了一篇史记中的高祖本纪。
    排版好的字模送进里面,就是流水线一般的印刷场地。
    刘偕终于看到了蔡邕监制出来的活字块。
    拿起一颗细细看去,铸造工艺非常精致,基本没有瑕疵。
    而这样的字块模组,整个工坊中一共有十副。
    很难想象这是在短短几日内制造出来的。
    而几十个工人知道是天子前来视察,都铆足了劲拓印。
    不多时,十几页高祖本纪就被印了出来。
    到这一刻,刘偕才相信,蔡邕没有说谎。
    看来,人在关键时刻,还是要逼一把。
    “算过没有,工坊现在一日能出印多少报来?”
    蔡邕直接道:
    “一个昼夜,四百份!”
    “后面再扩建工坊,加几副活字块,匠人们昼夜相继,预计可以做到一个昼夜一千份。”
    “如果陛下今日定制出一份报来,给臣三日,臣能印制出一千五百份!”
    闻言,刘偕直接让蔡邕拿来了纸笔。
    汉报的出版宜早不宜迟。
    提笔蘸墨,一笔而就。
    汉报第一版。
    头条:“蠢蠢欲动的关东诸侯。”
    第二版是两篇政事文章:
    “袁本初之心,路人皆知!”
    “如果关东诸侯打入洛阳!”
    第四版:“天子攘除国贼的来龙去脉!”
    到第五版,是经济板块:
    “震惊!钱能生钱,大汉钱庄设立。”
    “百废待兴,天子免除天下三年赋税。”
    第六版:
    “惊天变局!朝廷改制,名士贤才的机会来了。”
    第七版,军事板块:
    “经典战局分析,曹将军闪击虎牢关。”
    名作共赏:
    “天子亲题,短歌行!”
    几个版面,将汉报的正反两面排得满满当当。
    而且用的全是白话,简单易懂,只要识字就毫无阅读门槛。
    刘偕的主旨就是,通过这封报纸,让百姓看到朝廷改变的决心。
    也让百姓知道,让关东诸侯进入洛阳,洛阳将会是一副什么惨状。
    当蔡邕看完几个版面的文章。
    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
    每一篇文章都是那么具有煽动性,不由自主地将会让读报的人代入情绪。
    “主笔的名字,就署上你蔡邕的大名。”
    闻言,蔡邕眉头一皱:
    “陛下大作,臣怎敢冒领?”
    刘偕一脸无语,指着报纸上最后的一个版面。
    “署名要是写朕,那不成自卖自夸了?”
    蔡邕挠挠头。
    “那臣恭敬不如从命,就署上自己的贱名了。”
    刘偕要的,就是蔡邕的名人效应。
    半个时辰后,字块排版便完成了。
    两个时辰后,刘偕拿到了第一批成品的《汉报》。
    “三日后这份汉报正式刊发,一千四百张报,三百张留给朕,朕朝会用。”
    “五百张拿到前面店面去卖,一张报五十钱,另三百张张贴全城。”
    “东西市派遣专人,每隔一个时辰,让专人在街头宣读。”
    “剩余三百张,送至太学和军中传阅。”
    “至于第二版报的内容,明日朕会差人送过来。”
    “第三版往后的内容,就劳烦蔡主编仿照头两版主笔,稿子写好拿到朕这里。”
    “朕点头后,报坊加急印制。”
    蔡邕听着刘偕的安排,脸上的肌肉不断抽搐,毕恭毕敬道:
    “臣就是三年不回家,也要办好汉报。”
    “实不相瞒,臣觉得陛下这汉报,办得好!”
    蔡邕没说假话,他觉得自己一身才学,用在这汉报上,正好。
    刘偕嘿嘿一笑:
    “蔡邕,朕倒是没看出来,你这么会恭维人。”
    “好了,家还是要回,但汉报要是出一点问题,朕唯你是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