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搞清楚,贫僧是帮你
作者:东鸭西楼   大明:此子妖孽,断不可留最新章节     
    “我将你写的笔记,交给我哥了!
    我哥呈送皇帝,皇帝让百官讨论,最后却被宋濂给反对了……”
    朱元璋口若悬河,将那天在御书房里发生的事改头换面说了一遍。
    道衍:……
    若不是知道老朱的身份,且他头上的旁白出卖了他,道衍差点信了。
    在老朱的诉说中,道衍也知道了他目前遇见的麻烦。
    简单来说,就是古人接受不了他水中有虫的说法,另外对焚烧尸体的行为不满。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在这个观念的影响下,衍生出来的许多文化,其中一种大概就类似于死有全尸,落叶归根之类的理念。
    火葬只是权宜之计,在儒家的正统观念里,就是死无全尸的概念。
    也难怪宋濂会站出来反对,他本来就是明初的大儒,理学那一套的拥护者。
    “大师说水中有虫,空中有虫,人身中也有虫,然而虫不可见,搬出佛祖也说不不了其他人!”
    朱标温和的声音,为激动的朱元璋找补。
    道衍低下头,他想了一会说:
    “那如果贫僧能证明水中有虫,所谓的火化是不是也就没什么阻力了?”
    “倒是可以……”
    朱元璋低头思忖,过了一会说道:
    “如果证明虫乃是瘟疫之源,那火化就是事急从权,可以施行……”
    “贫僧可制作出能看水中虫的奇物,但贫僧没办法找到材料……”
    “需要什么材料,朕……真能行,我给你找!”
    道衍等的就是朱元璋这句话,他马上进屋拿来纸笔,洋洋洒洒给朱元璋写了一大堆材料。
    老朱拿过来一看,心揪了一下。
    这家伙还真当自己是冤大头呀,这是找一点材料那么简单吗?
    “大师,你这是让我找材料,还是让我给你造一个工坊?”
    老朱压着怒火,将材料清单推到道衍面前。
    道衍暗笑,朱元璋看到这个清单不心疼,他就不是朱元璋了。
    但他有信心说服老朱,因为把工坊造出来,本身就是他给朱元璋的机会。
    “如果施主有难题,贫僧也不会勉强。
    贫僧只是想帮帮施主……”
    他说帮?
    朱元璋的火气差点蹭出来,不过他强行压下去,说:
    “怎么说?”
    “贫僧对自己的方法有信心,只要李相能将这个方法推广开来,他在史书上肯定留下浓重的一笔。
    自古以来,瘟疫能夺取多少人的性命,施主应该心知肚明。
    朝廷覆灭之前,必有大灾大难,其中天灾之中,最为麻烦的也是瘟疫!
    当今陛下,就是其中的受害者,他对瘟疫的感受应该最深。
    如果李相帮陛下解决这个问题,多贫僧也不说,起码有一個好处。
    如今天下百废待兴,百姓经过十数年的战争,也变得稀少。
    天下多少无主之地荒芜,正是因为人少的缘故。
    新朝建立,当休养生息,然不管再如何修养,一个孩子从出生到形成基本的劳动力,怎么也要十三年……
    甚至,十五到十六年!”
    朱元璋听到这里,忍不住点头。
    如今他很缺人是真的。
    从他十三四岁开始,天下就变得不太平了。
    江南水患,百姓失田,加上战争的洗礼。
    太多的百姓已经变成了路边的枯骨,曝尸荒野。
    就算是现在,他依然带着大量的士兵北伐,这一路下去,也不知道有多少人会死在路上。
    如果战争顺利的话,新朝建立之后,
    他当休养生息,可休养生息并非今天执行,明日就有结果……
    “所以朝廷在短期内增加不了人口的情况下,怎么保住现有的人口,至关重要……”
    道衍一句话,让朱元璋猛地站起来。
    他对道衍治疗瘟疫的方法很有兴趣,也想认真推广。
    不过皇帝单纯就是想治理好天下,却从未如道衍一般从宏观的角度去思考这个问题。
    “瘟疫每年都会带走大量的生命,其中有老人,有壮年,也有本应该在几年后形成劳动力的孩子!
    这些孩子如果活下来,他们就是大明最中坚的生产力。
    可他们却因为不恰当的处理方式,导致在年轻的时候失去性命。
    一年的话,一个州府能死多少人?
    许多州府人口可能都没有一万,一年因为瘟疫死去的人可能成百,甚至数百……
    这些人,换算成州府的生产力,可是不小的损失,而且瘟疫可能年年都有……
    施主您想想,这些可都是朝廷的财富!”
    老朱闻言,脸色逐渐凝重,他点头,同意了道衍的说法。
    “只要李相将这笔账算给陛下听,贫僧相信陛下能明白其中利害……”
    “你说的没错!”
    朱元璋不等道衍说完,激动回应。
    “只是这一条,就能说服陛下……
    百姓就是朝廷的财富,这句话你说的很对。
    我怎么没想到这点,大概是因为这些瘟疫散在各地,不显眼吧……”
    朱元璋重将姚广孝的材料清单拿过来,仔细研读。
    这家伙要做什么东西,才能天南海北各种材料都有?
    如果他真是一般人,大概还找不全这些材料。
    就算找到,想要运过来也需要很长的时间。
    但他是皇帝,如果全力寻找的话,大概七天就能将东西运到南京。
    可是道衍说的工坊,建造也需要时间。
    朱元璋核算了下成本,材料价格他虽然不太清楚,但核算一下起码需要百两银子,造工坊,需要的一些东西,需要到管制的铁。
    这和尚还真能给自己折腾事。
    铁在战争年代,可是绝对的稀缺资源。
    他是吃准了自己是李善长的弟弟,才敢提出这些要求?
    不过朱元璋此时已经决定答应下来。
    正如道衍所言,如果他能验证自己所说,那他是在帮自己。
    比起小一千两的投入成本,道衍这套方法带来的成果,远不是钱能比。
    当然前提是有效,如果他失败了。
    老朱望向道衍的目光,杀气腾腾。
    如果他让自己丢人,那就顺手将他宰了好了。
    反正他妖僧的身份,始终是自己心头一根刺。
    “好,这些钱我出了……”
    老朱难得决定大方一回,道衍却笑了:
    “施主老爷您是不是误会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