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故人相遇,意想不到的人
作者:东鸭西楼   大明:此子妖孽,断不可留最新章节     
    朱元璋在集庆路经营多年,江南的生产虽然不能说恢复,但好在逐步稳定。
    过去的集庆路,如今的南京城,穷苦人多道衍理解,可逃荒的人这么多,他还是有些意外。
    “都是北方来人……前阵子,蒙古人偷袭了几座城,杀了不少人,很多人受不住干脆逃到淮河以南……
    只是这一路上,也不知道饿死了多少人。
    这些人就算来到京城,也不好过……”
    毛骧淡淡地给道衍介绍这些人的来历,他声音麻木。
    相比起只来到这个世界一年多时间的道衍,毛骧见过太多的苦难。
    如今南方逐步稳定,可在过去的十几年,战争带走太多人的性命。江南人才刚过上几天太平日子,这片土地沾染的血腥味也没有完全散去。
    对于逃荒的流民,毛骧并没有在意。
    “他们这些人。朝廷会开仓放粮,回头江宁县也会妥善安置。
    他们算是幸运的,如今朝廷荒地多,安排去开荒总算有条活路……”
    乱世,活着就不太容易了,这也是他一直犹豫要不要还俗的原因之一。
    在洪武五年,朱元璋开始对佛道二门下手之前,当和尚和道士多少还是有些红利期的。
    道士和尚不事生产,却还有一些不错的收入。
    放在这个时代已经是非常好的了。
    一个乱世的富家翁,未必能有他现在舒服。
    一场战乱,或着官员的欺诈。
    都足以让人家破人亡。
    也只有洪武五年那场改革,僧道才变得难受起来,
    当和尚几乎就跟坐牢差不多,这个职业才会显得没有性价比。
    他没有在流民身上浪费太多的时间,只是带着毛骧去采购。
    道衍采购的东西,千奇百怪,五花八门。
    除了各种物资之外,他还让毛骧带他去找工匠。
    既然朱元璋将自己丢在瓦官寺养起来,自己怎么也不能亏待自己。
    如今的瓦官寺,说不是废墟,其实跟废墟也差不多了。
    刚好自己重建了,也算是给自己留个安家的地方。
    如果自己找到更好的去处,还俗跳出佛门,也不可惜。
    “今日陛下下令,取消了北京,改汴梁为开封府……
    中都那边,似乎也停下来……”
    年轻时候的毛骧,还是非常健谈的。
    道衍从他口中知道了不少消息。
    道衍闻言很是开心,朱元璋停下中都这件事,可是间接救下不少人命。
    如果按照原来的历史轨迹,皇帝抽调过去的民夫不说,工匠也是天量。
    因为镇物事件,中都在建造到快好的时候按下暂停键,对一個国家而言不但浪费了资源。
    老朱杀光那些工匠,也是巨大的损失。
    这些人,放在后世来说就是技术人才,一个国家的中坚力量。
    朱元璋在他执政的三十一年里,杀了太多这样的人。
    朱元璋的杀性,道衍想着就头疼,别看他现在和老朱关系看似挺好。
    难道李善长和汤和等人跟他的关系就不好吗?
    那位君王的自私和冷酷,哪怕自己看过太多的关于他的旁白,他也不曾完全放心下来。
    道衍也不是没想过悄然离开,他也确实有离开南京的把握。
    可是,去哪?
    当他离开南京城的瞬间,朱元璋马上会意识过来自己看破他的身份。
    他会怀疑,为什么自己要跑。
    跑可以跑,只是从跑的那一刻开始,道衍就要面对自己和皇帝之间的不死不休。
    普天之下,他往哪跑,才能逃过即将统一天下的皇帝的追捕。
    中原,江南地区肯定不行?
    往云贵的山里扎根?
    不说大明朝未来四面八方都有战争,云贵、漠北,吐蕃……
    这些地方可都不是太平的地方。
    就算没有战争,类似的地方,自己能不能熬过周围艰苦的环境,还是未知数。
    这个世界,没有对症的药物,一个疟疾都能要人命的。
    “至少在那天之前,我要积累能离开的资本……
    而在此之前,也不妨置换一些资源……”
    他没有回头路了。
    道衍看了一眼自己购买的物资,如果他没被朱元璋抓过来的话,仅凭当个畅销书作家,自己肯定弄不到的。
    “道衍师父,你想找什么样的工匠……?”
    听说道衍要找一些泥瓦匠,毛骧自告奋勇帮他安排。
    将东西送回瓦官寺,道衍打扮一番,才有了些许住人的样子。
    瓦官寺现在连大雄宝殿都年久失修了,也就是几间厢房还好着。
    不过大雄宝殿,总算有人修整过,开门营业没问题。
    但道衍要修缮的,并不是大雄宝殿。
    反正他对仙佛都没兴趣,只是想让自己过得好一些。
    如果能利用瓦官寺挺大的荒地,做一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那就更好了。
    所以他回来之后,跟毛骧大概说了自己需要哪些工匠,然后做什么。
    毛骧领着他的要求回了皇宫。
    “他想要折腾,就由他折腾,但人给朕看紧了,也别被他觉察出什么?
    瓦官寺那边不是荒着么,安排一些人过去……”
    朱元璋没有时间理会道衍的事,他最近除了关注北方的战事,还有另外一件事也挂在他心上。
    孔希学终于听到什么消息,本来慢吞吞地往京城磨蹭,突然加快了速度。
    只是皇帝已经懒得去理他,只等着孔克仁去曲阜祭祖,看看那位衍圣公的反应。
    朱元璋更加关注另外一件事,那就是流入京城的百姓,该如何安排?
    战争之下,从不缺乏逃荒之人。
    这次不少北人南下,给了他一些提示。
    ……
    瓦官寺,道衍的日子还是一天一天的过,朱元璋不来找他,他乐得清闲。
    只是瓦官寺周围本来应该是废址,但他一来,周围也热闹起来。
    其中,也有不少流民,被暂时安置在附近。
    他从这些人头上,成功认出那些检校来。
    工匠就位之后,寺院开始朝着道衍期望的方向改造。
    有些东西工匠不懂,道衍随手指点一番,他们恍然大悟。
    他在寺院的一举一动,有心人记下来他也不在乎。
    他正想着,朱元璋什么时候给他寺院里安插人的时候,
    有一天,突然有人跪在他面前,喊道:
    “道衍师父……”
    “张维?你怎么在这里?”
    见到眼前的孩子,道衍大吃一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