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自知之明
作者:爱吃桃子的李子   穿到古代,天才甜品师忙种田最新章节     
    郭雀的葬礼在秋收的季节里匆匆就办了,村里人无不说王庆的命苦,留下三个孩子给他照顾。
    “好在那肚子里的是个女娃,要是个男娃那么死了就可惜啰。”
    “嗐,都怪那个女娃,胎位不正,害死了她娘啊。”
    “那也是她的命,怎么别人生娃都活,就她死了。”
    “王庆已经有两个小子了,这香火还在,就是没个媳妇,他还要拉扯三个半大的孩子,唉,命苦。”
    王兰拿着半升米白纸和线香来吊唁,听了这些话顿时觉得悲伤又可笑,死了的人最后都不落个好,人人都同情那个害死她的男人。
    她进屋给郭雀盖了白布,又烧了纸钱就回家去了,连饭都没去吃。
    村里很快又在秋收里忙碌起来,秋日里不仅仅是村里忙,就连城里都很是热闹,一年的成果就看这几日,新的米面上市,东边集市和交易市场都是人满为患。
    这日早晨,陆云风带着秦小舟和陆玉到交易市场,这里更多的是外地的商人互相购买其他地方的特产,才短短半个月,这里居然就已经小有规模。
    李菖蒲并不知道今日是来被姑娘相看,他师傅只说县城里有个交易市场,让他带着前几日晒的药草来县城里摆摊行医,听说小商贩在交易市场一个摊位五文钱就可以,他就带着药箱背着竹篓来了。
    才刚刚支起摊位,就有老妇人带着孙女来看病,“大夫,我孙女脖子疼咳嗽老不好,饭都吃不下了。”
    李菖蒲憨憨笑着给小孩子把脉,“秋日换季,这几日不下雨,有些干燥,孩子上火了,我抓一副药拿回去给孩子喝,要少吃辛辣,多吃清淡。”
    老妇人局促地不敢接药,搓着手,“大夫,这药贵不贵?我这没多少钱。”
    孙女在家不受父母重视,几天说不出话也没人管,她这个做奶奶的心疼,悄悄带着孙女来县城看看,可不敢让儿子儿媳妇知道,手里就只有卖野果的几文钱,要不是看这大夫一连憨厚朴实,她刚刚都不敢到摊位前来。
    李菖蒲把药塞老人手里,“都是山里的药材,不值什么钱,嬷嬷看着给点辛苦钱就行。”
    他行医就是这样,穷人用便宜的草药,富人用好药,价格自然不一样,何况这些草药都是他自己采自己晒的,也不需花钱买。
    老妇人感激地拿出三文钱放在摊上,这是她今日收入的一半钱了,“大夫你看这……”
    李菖蒲收起钱,“够了。”
    老人让孙女给李菖蒲磕头才带着人离开。
    陆玉在不远处看完全程,半晌才说:“他是个心好的。”
    人人都有自己的行事准则,秦小舟并不多做评价,何况这李菖蒲看着不善言辞,心却实际,虽然是穷了些,但只要对陆玉好,何尝不是一个好归宿,大不了陆家多补贴一些就行,只要不是吸血鬼,秦小舟也不介意多接济接济。
    这些事陆云风自然也是想得到的,“小姑姑,只要他对你好,日子总能过下去的。”
    陆玉心灰意冷,“嗯,只要他同意,这婚事就定了吧。”
    陆云风动作很快,傍晚李菖蒲才到家,李大夫就笑眯眯地拉他进屋,“徒儿,这是五两银子,你去找个木匠,打一副新床和木盆桌椅,再找人把我们这两间屋子好好修葺修葺。”
    李菖蒲不明所以,师傅有多少家底他大概有数,这五两银子可是要攒两三年才能有的积蓄,“师傅,这屋子好好的为什么要修葺?”
    李大夫家在李家村西南的中间,前后都有人住,家里只有两间稍大的屋子师徒一人一间,院子很大,院角有简易的厨房柴房和一间放药材的屋子,院子里有七八个搭架子,上头放着扁,都是药草。
    李大夫捋着胡须,“今日你去县城,有姑娘相看你,这不就相上了,商量商量婚事,年前就把婚结了吧。”
    李菖蒲像是被雷击了,脑子哄一下炸开,一下就紧张起来,“师傅你怎么不早点告诉我啊?我这,我今天衣服也没换,也没好好表现,这多不好,我,我还只赚了二十文钱。”
    “哈哈哈哈哈哈哈。”李大夫拍拍他的肩膀,“你怎么不问问那姑娘是谁?”
    李菖蒲才后知后觉,脸都红透了,兴奋又期待,“…是谁?”
    “王家村陆家的姑娘。”
    王家村只有一个陆家,他们家现在待嫁的姑娘也只有一个,李菖蒲不解,“那姑娘不是和北边的李阳定了亲吗?”
    陆家现在在十里八乡都是出名的人家,他家的很多事大伙都知道一些,定亲的事是半个月前李菖蒲听隔壁婶子说起过,不过他每日里都是和草药为伴,对这些事不上心。
    李大夫却对陆玉的前事不在意,“嗐,那门婚事已经退了。我看那姑娘是个好的,不介意她以前的事,你也别往心里去,以后成了亲好好过日子,可不许在姑娘跟前提,免得伤了她的心,夫妻离心。”
    李菖蒲点头应下。
    八月二十日,媒婆就敲开了陆家的门,怕再有意外,这次婚事才两日就确定下来了,日子就定在十月初三。
    陆玉又开始绣起嫁衣。
    八月下旬,崔芸亲自到绣楼来,秦小舟陪同在侧看新品,其中两件衣服很是亮眼,居然是几十根彩色羽毛绣在上头,还有几根长长的蓝色尾羽,活脱脱就是一只鸟,衣服瞬间灵动起来,“这倒是新鲜,这主意是谁想的?”
    李珍镇定道:“绣娘都讲究逼真,我这是投机取巧,不过掌柜的放心,绣上羽毛的衣服很少,不会影响了我们店绣工口碑。”
    钱嬷嬷笑眯眯上前,“这羽毛是个猎户拿来卖的,那猎户打了十几只鲜艳的鸟,羽毛齐全,珍姑娘就按照鸟原先的样子把羽毛缝在了衣服上,可真是巧思。”
    崔芸点头,“这衣裳好,无论是针脚还是绣的图案都不错,就这件装起来吧。”
    衣服很快就装好,交给了崔芸的侍女,崔芸又选了两件端庄的衣服,离开绣楼前,崔芸问:“你可知这几件衣服要送到哪里去?”
    秦小舟摇头,崔芸就喜欢她这聪明又真诚的劲儿,“那件整只鸟在上头的衣服要送去玉京东宫,送到太子侧妃手上。”
    这些名词可是天方夜谭里才有的,秦小舟当即就跪下,“多谢夫人给我这次机会。”
    “是福是祸现在还未可知,不过成大事者就要有富贵险中求的勇气。”崔芸带人离开,朱娴却没有走,抱胸靠在门框上,“我瞧着你这些衣服款式新颖,正巧,我和娘要去玉京给太子侧妃拜年,你挑些好的,我带去玉京,说不定有机遇。”
    这样大的事情,秦小舟亲自办,一天时间内检查完所有绣品,让人仔细一箱箱装起来抬到码头的船上,货船上朱娴早已等候,“我这次估计要到明年开春才回,蛋糕甜品的分红,年前我派人送来。”
    秦小舟带着陆云行上船,“我这小叔子是个读书人,还不曾去过京城,这次想托您带他去看看,开开眼。”
    陆云行昨晚接到口信,说要他去京城,他震惊又兴奋一晚上没睡着,天才亮就从家里赶来,才到码头就被赵芳塞了一个包裹,嘱咐里面有银两银票和换洗衣服,飘飘然就被推上了船,这会见着朱娴,才反应过来慌忙行礼。
    带一个书生而已,又是知根知底的,朱娴很乐意帮忙,对秦小舟道:“你是块金子,怎么不跟着去玉京看看,说不定能在那边扎根。”
    秦小舟笑了,“我确实是块金子,不过玉京金璧辉煌,我又何苦再去添砖加瓦。”
    朱娴仰头大笑,崔芸再次仔细看这个姑娘,果然是又聪明又有自知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