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回到老家
作者:竹枝客   我从世界杯走向人生巅峰最新章节     
    “好的老板。”
    黄凰应了一声,便起身出门,给莫茜打电话去了。
    “程先生,说来惭愧,我和周市长两人上任两年了,对眉州的发展可以说是举步维艰,现在都是摸着石头过河,经济发展迅速,搞得我们两都有些摸不着头脑。你是着名的投资人,不知道你对我们眉州的发展有没有什么建议,不妨说来听听,我们也参考参考?”
    投资谈成了,董若来压住了心里的激动,耐心询问道。
    “董书记,关于这个问题,我有一些还不够完善的想法,希望能给两位提供一些参考。尽管咱们眉州有着众多的景点,但实事求是地说,从交通便利性来看,确实存在着较大的困难。拿咱们市区来说吧,如果我是一个外来游客,到了这儿之后,可能真找不出什么值得游玩的地方,整个城市缺乏独特的魅力。今天早上我跟我的秘书还谈到过这个事儿呢。”
    “依我之见啊,我们完全可以把眉州打造成一个融合旅游、文化和美食等多种元素于一体的城市嘛!具体怎么做呢?一方面,要大力改善住宿条件和环境卫生;另一方面,可以投入资金去打造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重点项目。
    此外,通过互联网加强宣传也是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哦!甚至还可以邀请一些知名明星担任咱们眉州的城市形象大使呢!这样一来,就能更好地向全国各地推广咱们眉州啦,让大家都觉得眉州不仅好玩、好吃,而且还好住哟!”
    程又青笑着说道。
    “嗯,程先生你说的确实是个道理,但是这其中最需要的就是钱啊,我们眉州这样偏远的城市,怎么可能获得这么多的资金,这点就是我们的天堑啊,程先生有没有意向,对这方面做一下投资呢?”
    董若来思考片刻,知道程又青说的确实是非常好的一个投资,他也想做,但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董书记啊!您看这事真不是我不想帮您忙,但咱们青川资本向来就没涉猎过这种业务领域呀!要知道这类项目不仅投入巨大、耗时长,还充满各种变数和风险呢!
    所以说让我们去眉州投资旅游业并实现盈利,我心里还真是没底儿。不过,如果您真对这事儿感兴趣,我倒是能给您介绍一家公司,他们可是专搞广告策划的行家,没准儿就能给您提供满意的解决方案!”
    程又青第一时间想到的自然是舒沁的舒美了,这种城市旅游建设是非常简单的事情,难就难在怎么去设计,去调查规划,这点舒美是专业的,从设计包装,再到宣传,一条龙直接拉满。
    “那麻烦程先生替我引荐一下这个公司吧。”
    董若来有些心动的说道。
    “黄凰,你把舒沁的电话给董书记吧。”
    程又青对黄凰说道。
    “好的老板,我这就和舒总联系。”
    黄凰刚打完电话回来,就听到程又青的吩咐。
    “莫茜那边怎么说?”
    程又青问道。
    “莫总说,这些企业负责人两天之内都会陆续来眉州签订合同,他们都希望眉州政府这边能够给他们一个相应的优惠。”
    乔莉回道。
    “嗯,好,我知道了。”
    在和董若来和周建生的聊天结束后, 程又青的心情复杂而沉重,建设家乡是他应尽的义务,先不说是念乡情节,就单单是自己出生于这里,这里养育了自己,现在自己有了这份能力,自然要回报家乡的。
    程又青给父亲程国民打了一个电话,现在已经快三点钟了,祭祖也早就做完了,现在正在二叔家里,老房子已经推倒重建了,家人准备趁着祭祖的机会团聚,希望他回家,能低调一些,不要让财富成为亲情的隔阂。程又青深知家乡那些亲戚的嘴脸,他们对他的态度,早已在心中预演过无数次。
    电话里父亲的语气,应该是被亲戚为难了,具体是什么原因他也不知道,不过他还是决定遵从父亲的意愿,毕竟在老人的眼里,什么都没有落叶归根更为重要。
    母亲朱秀荣则在电话里担忧地询问他此行的安全,担心他们的生活会因为程又青的身份而遭到打扰。她更希望他能像常人一样,拥有平静的家常生活。程又青承诺母亲,他会妥善处理,让家人安心。
    带着冬美娅,程又青便上了车,自从昨晚混混闹事以后,刘裕祥出于对程又青安全的考虑,从魔都调来的二十名安保,都是随时跟在程又青身边的,即便是程又青有要求,让他们远远跟着,刘裕祥也是随时带着对讲机,以防不测。
    刘裕祥的车在村口停下,程又青下车后,牵着冬美娅,踏着熟悉的泥土路,一步步走向记忆中的家乡。他们没有选择张扬的豪车,没有豪华的排场,只是一对平凡的夫妻,走进了那个充满回忆的村庄。
    黄澄澄的泥土、青翠欲滴的竹子、光秃秃且布满褶皱的页岩山交相辉映;小桥下清澈透明的溪水流淌而过,发出清脆悦耳的潺潺声。尽管此刻天气寒冷异常,但仍能看到三三两两穿着厚厚棉衣的小孩在路边追逐嬉戏着,他们红扑扑的小脸蛋上洋溢着天真无邪的笑容,仿佛忘却了这冬日的严寒。
    这里才是程又青最熟悉的地方,刻在骨子里,刻在了灵魂里的地方,上次回来,因为舒沁逼婚的原因,只待了一晚上,就匆匆离开了老家,没来得及仔细看看,算上上辈子的时间,程又青对老家的记忆都快感到模糊了,记忆最深刻的就是门前流淌的小河。
    摸鱼抓虾,和同村小孩儿一起在水里游泳嬉戏,晒得像一个煤炭球一样,依然乐此不疲,还有爬山,挖兰草,挖苦丁茶,砍老鹰茶,这些一桩桩一点点,不知不觉就涌上了程又青的心头。
    “小心肝,咋啦,这是近乡情怯吗?”
    牵着程又青的冬美娅似乎感应到程又青情绪的不稳定,打趣的说道。
    “哈哈,才二十来岁,居然就有了思乡情结。”
    程又青苦笑着对冬美娅说道。
    村口离大伯家还有些距离,程又青一路上就给冬美娅指着小时候自己玩过的地方,和她讲自己小时候的趣事。
    临近傍晚的阳光斜照在程又青和冬美娅身上,他们沿着记忆中的小路缓缓走向大伯家,那熟悉的砖瓦和黄土路仿佛能把人带回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
    还没等两人抵达大伯家门口,程又青便看见姐夫李志宏的车停在门前。车的出现预示着父母已经在里面,与亲戚们共聚一堂,而他们的对话声也随着微风飘出,虽然声音不大,但足够让程又青听清楚那些刺耳的话语。
    他们谈论的焦点显然是程又青,那些亲戚们用尖酸刻薄的口吻,评论着程又青,丝毫没有顾忌他的父母正在其中承受着无形的压力。程又青的脚步变得迟疑,他能清晰地感觉到冬美娅紧握着他的手,她的眼神中充满了担忧。
    “正所谓“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世间众人,总是喜欢通过与他人比较来获得满足感和优越感。他们宁愿花费时间去贬低别人、抬高自己,也不愿坐下来与亲朋好友聊聊家常、回忆往昔美好时光。
    这种行为实在令人费解!那些喜欢显摆自己、嘲笑他人的人,真不知道这样做究竟有何意义?或许他们以为这样就能显示出自身的优越,但实际上,他们不过是一群目光狭隘、自以为是的家伙罢了!
    就像刚才说话那人,尽管从他口中听到的都是些自我吹嘘之词,让人感觉他似乎日子过得十分滋润。然而,仔细一想便知,他终究也只是个生活在乡间田野的普通人而已,又有什么资本值得如此骄傲自大呢?
    人生在世,本应以平和心态对待周围事物,珍惜身边真正关心我们的人。与其费尽心思去攀比和炫耀,不如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提升自我修养和品味之中,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的价值所在。毕竟,真正的成功并非取决于外在物质条件,而是源自内心的丰盈与满足。只有懂得尊重他人并保持谦逊态度之人,才能赢得他人发自内心的敬重与赞赏。”
    屋内人说话的是谁,程又青早就记忆模糊,但是不难听出是在嘲笑父母,匆匆赶到上海,现在又灰溜溜的回来,嘲笑父母癞蛤蟆吃天鹅肉,异想天开了。
    再怎么说,父亲也是这一家的大哥,他们小时候可是没少受到父亲的照顾的,程又青记得,就像小姑,她其实比程又红也没多大几岁,当时父亲是四兄妹,小姑是唯一的女儿,奶奶生她以后,身体就不行了,爷爷也是年事已高。
    家里很穷,父亲为了一家人的生计,早早的就辍学在家,帮着爷爷奶奶赚钱,供二叔三叔上学念书,二叔自己不争气,初中读完就读不上去了,也辍学回家, 但是整日里就瞧不上老实木讷的父亲,三叔倒也争气,读书成绩好,最后是考上了大学的。
    程又青的记忆里,三叔一家永远都是高高在上的,每次回来都是显摆他们一家过得有多好,有多厉害,怎么也瞧不起种地的大哥,完全就不记得,现在的自己能有这个成就,完全是他大哥一锄一锄从地里给他挖出来的。
    再说小姑,基本就是父亲一手带大的,为什么姐姐才三十二,父亲就已经快六十了,还不是因为家里穷,父亲要挑起家里的大梁,供二叔三叔,没有姑娘看得上,后来还是母亲见父亲为人老实心地善良,义无反顾的嫁给了他。
    不仅仅是长嫂,还帮着带才五岁的小姑子,可以说,父母年轻的日子过的也是极为的不易,再到后来爷爷奶奶去世以后,重担全都落在了父母的身上,照顾小姑子,还有女儿,日子哪儿能过得如意呢,二叔在爷爷奶奶去世以后,也成家了,也挣了点钱,可是从来就没有帮过他大哥大嫂一丝,从来就没有照顾过自己这个妹妹。
    三叔就更别提了,再到后来小姑嫁人以后,也不知道是哪根筋不对,反正回来以后就跟她的二哥三哥亲,也不怎么看得上老老实实种地的大哥大嫂,可谓是让父母伤透了心。
    可是父亲每次都还是笑呵呵的看着他们,可能在父亲的眼里,他们都是兄妹,一家人,打断骨头连着筋吧,程又青自小也很疑惑,为什么父亲会这么忍让,每次逢年过节三叔和小姑回来,就是可着地里的菜薅,每年不管家里有多穷都会杀一头猪熏腊肉。
    这二位回来,最少也会扒拉一半走,但是这么多年来,父母依然是笑呵呵的,从来没和他们红过脸,现在听到屋里的话,程又青也有些明白了,为什么父亲要让自己像是破产了一样回来了,他应该是不想看到弟弟妹妹那翻脸比翻书还快的样子吧。
    推开门的那一刻,程又青看到父母坐在那里,脸上挂着微笑,尽管那些微笑里,隐藏着不易察觉的疲惫和勉强。他们对亲戚们的话报以宽容,没有争辩,没有反驳,只是静静地听着,仿佛那些指责与他们无关。他们的隐忍让程又青既心疼又敬佩,他知道他们是多么希望能维护这个家庭的和谐,哪怕这意味着要忍受那些不公。
    程又青走过去,没有直接坐下来,而是先和他们一一问好,试图打破僵硬的气氛。他轻声询问他们的近况,母亲朱秀荣微笑着回应,而程国民则静静地看着他,眼神中充满了理解和鼓励。他们的微笑背后,是对他决定的理解和支持,尽管他们知道这将带来多少难堪。
    亲戚们的目光在他身上扫来扫去,他们的言语中充满了讽刺和怀疑,但程又青并没有回应,只是默默地看着他们。
    “青儿,喊人啊。”
    程国民见程又青进屋有些沉默,他自然知道自家儿子受不了这份冷眼嘲讽,自己儿子在魔都是什么样的身份,虽然他了解的不多,但是从各处也看得出一二,自家儿子在魔都那也是首屈一指的人物,被这样嘲讽,自然不愉。
    程又青看着父亲那有些哀求的眼神,顿时胸中的怒火熄灭的无影无踪,父亲一辈子最在乎的就是亲情,自己也不好驳了父亲的面子,只能一一喊道。
    “哟,这是青儿回来了啊,虽然在魔都混不下去了,但是在老家不还有几亩地吗,只要勤快点,饿不死你的。”
    三叔程国栋假笑着说道。
    “谢谢三叔,我在魔都还行吧,起码还是衣食无忧的。”
    程又青笑着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