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四章 试射前准备
作者:梦影勿念   重生之神级操盘手最新章节     
    大铲岛,位于粤洲华南市,南山区西面的前海湾,是华南市的第二大岛。
    整个岛屿的地理形状如同一个铲子,因此与邻近的一块小岛屿,和合称为“大小铲岛”。
    区域范围,归属南山区管辖。
    而在大铲岛的沿岸,有一片尚未开放的大草地,这里非常荒凉,没有什么建筑,只有一个叫做“中稳沙场”的大型采沙场,专门为华南市的建设提供建筑材料。
    不过现在,那些采砂船、沙堆、高高的传送带和飞扬的沙砾,都已经全部消失不见了。
    取而代之的,是一片宽阔平整的土地。
    无穷大公司拟定的火箭发射基地,就修建在这里。
    作为火箭发射基地,其选址是非常重要的,不是随便选一个地方都可以。
    它需要纬度低、海拔高、发射窗口好才行。
    纬度低,可以利用蓝星自转的离心力,节省运载工具的能量消耗。
    海拔高,可以缩短地空距离。
    这两项都具备,才能提高火箭发射的成功率。
    另外,它还需要天气晴好,终年温差变化小,这样才能在一年中的时间里,有更多适合发射的天气,保证可以多批次的连续发射。
    唯一不足的就是,这里没有峡谷地形,对于安排各种检测设备,会增加不小的难度。
    不过这也是没办法的事,现在华南市的经济发展速度太快,靠近沿海的区域基本都被开发完了,想要找到一个既沿海,又拥有大面积坚实土地的地方,简直难如登天。
    多番调研,最后还是在市政部门的推荐下,收购了这个采沙场,并向外填充了一部分海域,将大铲岛和采沙场沿岸连接起来,才勉强能够用来作为火箭发射基地使用。
    否则,他们都要考虑去其它省市选址了。
    华南市的纬度,只有二十四度,就地理位置来说,十分理想。
    它常年气温平均在25度左右,大多数时候风力较为柔和,每年十月,到次年五月,都是最好的发射季节,其余月份则不太理想,需要考虑到台风的问题。
    无穷大公司总部,距离这个发射基地并不算太远,只要不是上下班高峰期堵车,大约只需要半个小时的车程。
    国防科工委、总装部的代表,到达华南市的时候,已经是四月一日。
    距离无穷大公司,第一次火箭发射,还有六天。
    这个时候,整个发射场已经完全戒严,不对外开放,甚至海面都随时有渔政人员往返巡逻。
    在岸边的不远处,能看到一些修建不久的崭新建筑,以及一些穿着蓝色工作服的人。
    这些人都是无穷大公司的技术人员。
    发射中心的外围,有配套的饭店、超市等生活设施,和一些大型的军工单位一样,实行的是大而全的封闭式管理。
    陈伟东和陈杰、林泽巨、李主任几人从黑色轿车上下来,缓步并肩而行,后面还有一些市政人员,电视台记者跟在后面。
    这个时候,才早上六点多,太阳还没有完全出来,但已经有些亮光,将远处的海平面映照成金黄色。
    在基地正前方,高高的火箭发射塔,耸立在距离海岸不远处的一片空地上,披着丝丝霞光,如同一个巨人,沐浴在朝霞之下。
    “天枢一号”火箭,静静的伫立在发射架上,洁白的火箭箭身,还没有安装卫星箭头,在三级火箭的外壳上,几个鲜红的大字“华夏航天”,是那么的醒目!
    然而,陈伟东却站在最近的了望台上,默不作声的沉静着,凝望着火箭.....
    实际上,无穷大公司的运载火箭项目,并没有表面上看起来的那么顺利。
    这个计划在二零零三年立项,提交给国防科工委审批的时候,就有航天部门的相关人士,公开表示:坚决反对民营企业进入航天工业!
    理由很多,什么关系到**安全,一旦发射失败,影响国家在火箭发射市场上的声誉,等等之类的。
    随便一个,都能让一般人无法承受。
    甚至,那段时间还有人在私下,对陈伟东发出了严厉警告,让他好好了解一下,牟其中之类的“前车之鉴”,有些行业不是他想搞就能搞的。
    陈伟东听完他的话,什么也没说,扭头就走。
    他没有找那个传话的人争论,面对这种威胁的语言,最好的办法,就是从技术上压倒他们!
    经历过重生,陈伟东已经无法容忍自由受到威胁。
    死过一次的人,无法接受自己受到别人的控制。
    同时,他也很难接受,重生以后还要受这种罪!
    这一切的一切,让他更加坚定了乌托邦计划的必要性!
    列目标、拨经费、找供应商、生产、组装、发射,这种传统的航天模式,弊端很多。
    更是因为行业垄断,外界对火箭发射技术,几乎不了解,都是听专家说很难。
    而那些拨下来的科研经费,也早就被固定的产业链,瓜分的一干二净。
    从一九七零年,到二零零五年,一共发射了七十多次。
    只看结果的话,可以说效率非常低。
    除此之外,如果民营航天企业,搞的比国营航天企业还要好,那么航天部门将会被置于何地?
    还会有外国客户,找国营航天企业采购发射订单吗?
    毫不夸张的说,几十万航天人的铁饭碗,都会被砸的稀巴烂!
    所以,这是一个很现实,又无法避开的郑智问题。
    如果不是无穷大公司的研究人员,多次阐述,发展民企商业化航天的必要性。
    加上陈伟东一再表示,火箭项目,会自负盈亏,这个项目才被不太情愿的审批通过。
    否则,按照历史进程。
    他们最起码,也得等到十年之后,才有可能松口。
    但那个时候,很多东西还追得上吗?
    在一间戒备森严的厂房内,陈伟东他们登上了钢架天桥,在上面,俯瞰那颗正在进行检测的小卫星。
    不少人以为火箭和飞船是两回事。
    其实不是的,人们在电视机里,看到大柱子一样的东西,确实是火箭,但它的作用是把飞船送上天。
    而火箭顶端的那一部分,就是飞船所在。
    宇航员就是坐在里面的。
    不过这是无穷大公司,第一次进行火箭试射,所以只准备携带一颗小卫星,用作收集科研数据使用。
    厂房内部,外面看似高大的建筑,里面其实是拉通的整体架构、通透的空间,从屋顶到地面,足足有七八层楼高。
    这样的设计,是为了在做卫星检修的时候,有足够的空间。
    其次,也是为以后的大型桁架式卫星做准备。
    厂房左侧,十来个穿着蓝色衣服的技术人员,正围在一个直立的空心圆筒周围。
    圆筒的侧壁是活动的,这个时候处于打开状态,在圆筒的表面,喷绘着一面巨大的红旗,还有重新设计过,识别度很高的无穷大公司图桉标识。
    【鉴于大环境如此,本站可能随时关闭,请大家尽快移步至永久运营的换源app,huanyuanapp.org 】
    那些技术人员,远远的望着正在进行检测的卫星,指着圆筒,嘴里说着什么。
    “那是什么?”李主任好奇的问道。
    “那个是卫星仓,发射的时候,卫星就放在里面,下面以托架支撑,以保护卫星不会因高温摩擦而损坏,到了预定发射高度,舱门会自动打开,实现星箭分离。”
    刚忙完手头工作,小跑过来的赵工,很专业的解释道。
    一众人从高处下来,李主任向那群围在卫星仓旁的工作人员走去,那些人也都认识他,热情的向他打着招呼。
    通常一颗卫星,从设计到制造,标准流程下来,大约需要三十六个月。
    但无穷大公司非常讲究效率,加上他们几年前,就曾经协助空间研究院,设计制造过通讯卫星,还参与过多次火箭发射任务,所以现在自主研发,也不是完全没有底子。
    在制作这颗相对简单的小卫星时,就仅仅只用了五个月。
    那些研究人员,见到陈伟东他们,都没有太大的反应,只是自顾的和技术人员讨论着,几天后的发射任务,如何保证一次发射成功。
    如果一切顺利,那么他们就是世界上,第一个独立发射火箭的民营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