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一章 围城离职潮
作者:梦影勿念   重生之神级操盘手最新章节     
    “李老,这个任务交给他们这些年轻人就行了,我还是让人早点送您回住处休息吧!”
    病毒小组的组长冯川,急忙站起身来,非常恭敬的对老人说道。
    眼前这位老人,正是华夏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李三立。
    作为国内最早的一批计算机专家,他毕生从事这方面研究,着作等身。
    现在无穷大公司,计算机实验室里就有几位专家,曾经是他的学生,在计算机技术、巨型机领域,是绝对的权威。
    这些年,他已经是半退休状态,但最近无穷大公司和军方的这个工程太重大,而且他个人也很感兴趣,才请他出马,参与设计符合军方要求的主控程序组件。
    他的名头,只要是从事计算机行业的人员,都如雷贯耳。
    在冯川说话的时候,所有人都起身,向他表示尊敬,并在旁边附和道,生怕老头站累了。
    “那好吧,不过你们有把握在短时间内,完成这个程序的反编译吗?”老人看了一眼电脑右下角的时间,微微点头,但还是有些不放心的问道。
    反编译,就是通过对程序的逆向操作,推导出该程序的整体设计思路、资源结构,甚至源码的过程。
    这个过程,难度可以说非常之大。
    大到什么程度呢?
    你编译一个程序,相当于把一头牛分解成分子形式。
    而反编译,就是相当于是让你把一堆分子,组合成一头牛。
    不过,谈及这个世界计算机界都痛苦不堪的逆向工程,冯川却笑了笑,解释道:“李老,您就放心吧,我们已经有了一个预案,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对程序的反编译,而且准确率无限接近于100%。”
    “怎么可能?!还有这种方法?你们能给我讲讲具体的运行逻辑吗?”老者闻言,顿时瞪大了眼睛,抓着冯川的胳膊,神情错愕的问道。
    冯川尴尬的笑了笑。
    “唉...你们....就当我这个老头子没问过,当我没问。”老人摆了摆手,神情中透着一丝失落。
    这是一个研究人员,对新兴技术的本能求知欲。
    不过他也非常清楚,这是人家的商业机密,不向他透露也在情理之中,毕竟无穷大公司本质上,还是一家私人企业。
    反之,如果是国家级的研究机构,那对他这个级别的人物,基本上是不存在保密的。
    只要他想,随时都可以调阅相关的技术资料。
    送走了李三立院士,冯川立刻让姜远通知计算机实验室那边,调来了一台网络隔离的光子计算机。
    他们的办法也很简单,利用光子计算机强大的运算力,搭配天道系统的人工智能,对熊猫烧香29kb的病毒程序进行逐条解析,把机器码或者字节码翻译成普通的源代码。
    最终结果,将会生成几十,上百份的样本。
    之后,再由反病毒小组的成员,人工筛选出最接近资源结构的源代码,编写出符合变种病毒特征的专杀工具。
    这个方法,也是无穷大公司的研究人员,在完善天道系统的过程中,无意中试验出来的。
    这个方法的出现,意味着,在软件安全领域(盗版\/反盗版,外挂\/反外挂等)将迎来一系列的重大变革。
    只要无穷大公司的工作人员想,几乎可以破解世界上的任何一款软件。
    与此同时。
    就在反病毒小组,加班加点对病毒程序进行反编译的时候。
    互联网上,关于“熊猫烧香”病毒作者身份的种种猜测,也开始不断流传。
    在千度“熊猫烧香”贴吧中,就有数百名深受“熊猫”所害的网民发帖,“通缉”病毒制的造者,更有某位企业的老板,开出了10万美元的悬赏金额。
    有人说,病毒的作者是江城的一名15岁天才少年,证据是网络上流传的他和一名黑客的聊天截图。
    还有人说,病毒的作者是桂l市一家软件公司的副总裁,因为他曾经编写过多个流氓软件,消息来源是反病毒论坛。
    当然,流传最广,最让人能接受的,当属国内杀毒软件公司的员工,故意编写病毒,促销相应杀毒产品的说法。
    这个推测从逻辑上,确实非常合理,而且有不少杀毒软件公司,在早些年,刚起家的时候,还真干过这种事。
    那些受害的网民,仿佛瞬间找到了宣泄口,纷纷指责那些杀毒软件公司,说他们为了赚钱毫无下限,竟然自己编写病毒,到处搞破坏。
    到时候,肯定又自导自演,推销他们的杀毒软件,来杀这个病毒。
    网络上吵的沸沸扬扬,导致许多杀毒软件公司,急忙在公司内部进行了自查,并对外发布澄清公告,称这次的“熊猫烧香”病毒,和他们没有任何关系。
    病毒的作者,应该另有其人。
    传言都是空穴来风,网友们不要听风就是雨。
    然而,这种态度强硬的澄清公告,非但没有将风波平息下来,反而争吵更激烈了。
    一些网友开始大肆爆料,挖掘那些病毒软件公司曾经的黑历史。
    直到无穷大公司的反病毒小组,发布了他们最终版本的病毒专杀工具,这股风潮才被揭过去。
    “熊猫烧香”到了这个时候,才算被真正遏制住。
    400多个变种,无一例外,都能被有效查杀。
    底层代码和逻辑,已经被完全解析。
    彻底堵死了“熊猫烧香”再次变种,造成破坏的可能性。
    与此同时,无穷大公司的数据安全中心,工作人员也没有闲着。
    他们通过数据筛查,很快就发现,病毒的作者经常浏览卡卡社区反病毒论坛,随时关注外界的病毒查杀工具,以便更新病毒。
    而卡卡社区有59万余名会员,病毒作者一定身在其中。
    通过大数据分析,工作人员很快就将范围,锁定在了江城,一名叫做“李俊”的年轻人身上。
    相关的证据,立即被提交到了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
    二零零七年,三月十七日。
    鄂省公安厅宣布,李俊及同伙八人已经落网。
    纵观整个华夏互联网历史,这样的案件也是首例,其代表的意义无需多说。
    最后法院以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判处李俊有期徒刑四年,其余的人最重的两年半,最轻的一年。
    值得一提的是,“熊猫烧香”病毒的作者李俊,并不是网络传言中的天才少年,反而只是就读于一所普通技术学院的技校生。
    因为没有学历这个敲门砖,他在毕业后只能去电脑城、水泥厂打工,并且一干就是六年。
    当然,在电脑城打工的他,并没有过着浑浑噩噩的日子,反而通过网络自学,不断精进自己的计算机技术。
    要知道,这个时期,哪怕你懂一点点简单的技术,在普通人眼里,也是牛逼哄哄的大神。
    更别说拥有一定天赋和自学能力的李俊了。
    机缘巧合下,使得他最终产生了编写一款强大电脑病毒的疯狂想法。
    不得不说,他的误入歧途,令人唏嘘。
    李俊在入狱后,计算机界也有不少杀毒软件公司的老总喊话,表示看好他的计算机天赋,等他出狱后,仍然愿意接纳他成为公司一员。
    而一向对人才非常重视的无穷大公司,则出奇的没有进行任何回应。
    因为在计算机部门的许多技术人员看来,搞破坏比搞建设容易多了。
    单论能力,李俊未必比得过网络安全公司的普通技术人员。
    厉害的病毒讲究隐藏和保护自己,熊猫烧香就是高调地破坏,没必要、没意义的破坏,他们并没有像普通人一样,把李俊看成是怀才不遇的大神,反而觉得他是个有技术的流氓。
    时间进入到四月。
    天气也逐渐热了起来。
    各个地区的春季校园招聘,也开始陆续结束。
    这一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了惊人的495万人。
    不过这个时期的大学生,都是天之骄子,是千万考生中遴选出来的英才,也是国家未来建设中的栋梁。
    进入二十一世纪,改开的后劲开始爆发。
    民营经济的活力,令人瞠目结舌,优质的岗位、行业机会层出不穷,完全能够消化几百万的毕业生。
    这个阶段。
    别说几百万的应届生数量了,就连整个经济市场,都像是一张填不饱的大口。
    只要做生意,什么东西都好卖,什么东西都能卖光。
    外贸、内需,持续的高增长。
    下海经商、纵横职场,闯出一番事业,成为当下许多年轻人的人生规划。
    而对考公、进体制,这些铁饭碗的工作,则是兴致缺缺。
    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在这个经济形势一片大好的环境下,只有没能力的人,才会选择职业生涯一眼就望到头的“体制”。
    但凡有点能力的人,都应该出去闯一闯,而不是拿一辈子的死工资。
    不得不说,在这个年代,这种说法还是很有市场的。
    许多人深以为然。
    就连那些已经进入“围城”的人,也有不少,在父母妻儿的埋怨下,咬牙辞职,投身商海之中,试图捞到第一桶金,成为这个时代的弄潮儿。
    改开这些年,人们的职业偏好,也在潮起潮落地改变着,很难说这些年轻人的选择对不对。
    不过,也不是谁的性格都适合经商的。
    除开教育、医疗等社会福利有兜底保障的职业。
    论起社会地位,科研工作者,应该是当下最具性价比的职业了。
    然而,国内的研究机构,大多人际关系复杂,且待遇偏低,导致大学生们,投身科研的热情不高,就算有人,想要在某个领域深造,也多半会选择出国。
    无穷大公司成立以来,大幅度拉高了科研人员的待遇,直接对标欧美。
    学术委员会的存在,更是让那些“学阀”、“学霸”没有了滋生的土壤。
    公司的六大实验室,早已是华夏最大的民间研究机构,各种正在进行中的科研项目,达到了惊人的一千两百多个。
    上到航天,下到农业,行业覆盖之广,难以述说。
    光是“科技进步奖”获得者,就已经达到了一百二十六人。
    至于其他大大小小的专利、技术成果,更是不胜枚举。
    公司高层考虑到未来的发展,从这一年开始,停止了对应届生的招聘,并同时给予了六大实验室,向社会自主招收人才的权限。
    不过,最终的人员名单,仍然要经过学术委员会的审核,还有一系列的背景调查,才能成为正式研究员。
    总体来说,都是比较严格的。
    已经不下于“政审”。
    但尽管这样,还是止不住有些人,想要钻这个空子。
    这一天,一名身穿灰色西装的中年人,步履匆匆走在无穷大公司园区的道路上,而他的身后,则紧紧跟着一名戴黑框眼镜,身材有些发福,白白胖胖,看起来有些像领导干部的人,手里拿着几份档案,边走边说道:
    “祁部长,我们学校的这个学生,是真的有心报效国家,想为我国的科研事业贡献一份力量,你们怎么能不收啊.....”
    他的语气非常诚恳,不知情的人听了,恐怕真的要为之动容。
    这时,被称为祁部长的中年人,也终于停了脚步,深吸一口气,尽量用心平气和的语气说道:
    “钱主任,我说了,这个学生的资料我已经看过了,不太符合我们公司的用人标准,实验室那边,就更不可能了,要不,你让他到隔壁公司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