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7章 议定盟约(上)
作者:布鲁斯老爷   血之孙吴最新章节     
    曹军在我方大营以北也立了一座大营,双方相距十里,又各自距离高台五里。

    三天后,到了约定的日期,双方各自倾巢而出,在高台周围布下阵势。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昨日,我方的辎重队便已经抵达。

    此时,位于高台南侧的我方大军有近十万之众,增加了孙贲的无难军、我和周瑜的部众。

    双方再次会面,我方首先交还俘虏,一万俘虏终于回归大本营,不禁喜极而泣。

    谁知,曹操面对归来的俘虏,只是看了一眼,便不再多管,一副冷酷无情的面容。

    所有俘虏已经归还,我方再不相欠,因此面对曹军更加从容。

    随后,双方的主要人物再一次登上高台,然后面对面坐下来。

    接下来,便是针对双方盟约,进行商议的环节。

    曹操方拟定的盟约书写在一卷布帛之上,我接过来之后便将其展开,然后与周瑜、王猛、鲁肃一起查看起来。

    只见上面洋洋洒洒写满了文字,赫然是十项条件,内容如下:

    一、贵方交还全部的俘虏;

    二、贵方交还南阳一郡;

    三、贵方需要为我方提供粮草支援;

    四、双方开展贸易往来;

    五、双方边境——淮南地区驻军不得超过两万,南阳地区驻军不得超过两万;

    六、贵方务必出兵加入联军,组建联军,共同讨伐异族;

    七、贵方出动的军队数量需达到联军总数的两成,并提供联军所需粮草的五成;

    八、盟约长期有效;

    九、凡朝廷的征召,或再有组建联军的需要时,贵方不得拒绝;

    十、贵方不可讨伐未被定性为逆贼之诸侯,否则盟约失效。

    ………

    曹操方的盟约几乎都是针对我方拟定的,要求不可谓不严苛,但都在情理之中。

    眼下,第一项要求归还俘虏,已经达成了。

    第二项要求归还南阳也没问题,但按照韩当的提议,我方也要求曹操方要补偿广陵一郡。

    第三、四、六、八项要求也没问题,唯独第五、七、九、十项,都是关于军事方面的。

    其中,第五项规定了我方在边境的驻军人数,乍一看有点让人不爽。但如果按照我方的提议,双方就此以淮南为界的话,那也算不上什么问题了。

    至于第七项同样乍一看有点让人不爽,但我细细想后,便也释怀了。

    倘若联军总数达到五十万,那我方就需要出动十万大军,这都在我的意料之中。

    唯独其中涉及到的粮草问题,五十万大军一年的粮草消耗量高达三百万石,再加上运输中的消耗,以及战争中的折损,就需要一千万石,而我方需要提供一半,那就是需要五百万石!

    扬州的耕地面积约为七千万亩,亩产二石,一年的粮食产量便在一亿四千万石。

    再按照我方现如今的税收——大致是二十税一,那就是大约七百万石的农业税收。

    单单一个扬州就有七百万石,假设荆州的情况和扬州差不多的话,那就是翻一倍,也就是一千四百万石。

    再加上我治下的百姓,因为我的治下经历了赋税改革,所以赋税极低。不仅百姓家家户户都有余粮,粮食还吃不完,因此百姓也会把多余的粮食平价卖给官府。

    也因此,我方已经有别于其他诸侯的粮本位,而是成了金本位。

    所谓金本位,就是我方的赋税以收取钱财为主,粮草为辅。

    因为我的治下大兴工商业,加上高昂的商业税收,所以我方以后每年的赋税中商业税占了大头。

    从商贾手上收取的商业税,都以财货的方式进行支付,这也导致了我方每年赋税收上来的粮草远比其他诸侯要少,但财货远比其他诸侯要多。

    所谓有钱能使鬼推磨,在官府有钱之后,便也有了能力实施辅兵制度。官府会给参与军事训练的青壮发钱,给服徭役的民夫发钱,还有大量的财力养活无数的工匠。

    而有了钱后,还能用钱向百姓收粮,这可比通过高赋税收上来的粮食要好多了。

    这一系列制度下,不仅让百姓们生活过的更好,也让官府在民间的口碑越来越好。

    所以在仔细研究完曹操方拟定的盟约之后,我方毫不犹豫,直接就全部答应了下来。

    接下来,就等着曹操和他的谋臣们,研究我方拟定的盟约了。

    因为盟约是双方共同需要履行的,所以在我方接受对方条件的同时,对方也需要接受我方的全部要求。

    倘若曹操也答应,那接下来就好办了,只需要根据双方的条件重新拟定一份正式的合约。

    倘若曹操不答应,那也无甚要紧,就像做生意讨价还价一样继续谈呗!

    但结果也是一目了然,对于我方提出的条件,曹操并不能全部接受。

    “吴侯,这联军一事还需从长计议,由谁担任盟军、主帅一事,都需要日后商量着来!因此,请恕曹某不能答应吴侯的第一项条件!”曹操说道。

    “既然如此,也罢,那第一项咱们就从长计议吧!”我回答得也是十分爽快。

    “还有第三项,南阳本就是天子的祖地,吴侯理当归还。而广陵属于徐州,和吴侯无甚关系,如何就要作为补偿?”曹操提出了他的见解。

    “倘若魏公愿意让出广陵,我等双方在盟约达成后,便可以淮水为界。如此一来,我方在南,魏公在北,双方井水不犯河水。倘若魏公同意,那魏公所要求的我方边境驻军数量,我方也是好说!”我微笑着说道。

    曹操听后不禁皱眉,但其实并非曹操不同意,而是身为徐州刺史的桓温不同意啊!

    要说桓温本是曹操乡党,二人自**好,桓温也是四位刺史中对曹操最为忠心的。

    也就是说,曹操的决定应当能够代表桓温的意志,可现在怎么反过来了呢?

    所谓事出无常必有妖,原本以为曹操会爽快答应的一件事,现在竟然出了变故。

    我不禁眯着眼睛,看着曹操,脸色也不善起来。

    注:桓温(312年~373年),字元子,谯国龙亢县人,东晋时期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

    出身谯国桓氏,姿貌伟岸,豪爽大度。

    咸康元年(335年),参与庾翼北伐。

    永和元年(345年),掌握长江上游地区的兵权,溯江而上,灭亡成汉,声名大振。

    掌权期间,抑制朋党,改善吏治,抑制兼并,实施土断,重视民间疾苦,改善教育。三次出兵北伐,在声望受损后,奢求朝廷加九锡,受制于王谢势力阻碍,未能如愿。

    宁康元年(373年)七月,病逝于姑孰,享年六十二岁,丧礼依照安平献王司马孚、西汉大司马霍光的旧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