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5章 各显神通(三)
作者:布鲁斯老爷   血之孙吴最新章节     
    关中,长安。

    这里不仅是诸侯联军的大本营,还是粮草汇集之地,更是王猛、钟繇、徐庶、辛评四人的所在之处。

    每个月都有二三百万石粮草从各州运抵长安,然后囤放在城外的一座座粮仓之内,再分批运往前线。

    多达百万之数的民夫都在长安来来往往,因此,王猛、钟繇、徐庶、辛评四人也显得十分忙碌。

    之所以留下四人,而不单单只有钟繇一人,是因为联军由各路诸侯军队组成。

    为了保障各路大军都能有充足的粮草供应,并保障公平、合理,于是才有了这一番安排。

    虽然四人都是大才,但面对如此庞大的粮草数量,如此庞大的民夫人数,依旧是让四人操碎了心。

    尤其是王猛忧心天下,更对前线的战事十分关心,因此每日都亲力亲为。

    好在联军之中曹军、江东军都是沿着渭水、泾水行军,突发奇想之下,王猛便决定在渭水之畔设立造船厂,然后通过水路运输粮草。

    这种事情在北方人看来简直是异想天开,但在王猛的努力下,偏偏还真被他给做成了。

    这一切全都得益于江东军带来的工匠,其中,虽然铁匠都随军出征了,但木匠却都留了下来。

    荆扬二州的木匠不乏懂得打造舰船的船匠,因此,再辅以四万辅兵,王猛建设船厂一事可谓是不费吹灰之力。

    仅仅是在诸侯联军主力离开长安的两个月后,一座造船厂就在渭水之畔拔地而起,速度之快令人嗔目结舌。

    随即,王猛下令开始全力打造舰船,又请钟繇协助派人从各地运输来木料,然后在造船厂内开始倾力打造。

    没有斗舰,没有楼船,统统按照艨艟的样式进行打造。

    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斗舰运力太小,楼船的建造速度又太慢。

    如果只是艨艟的话,一个月的时间就能打造出二十艘,速度不可谓不快。

    王猛在安排好一切事务之后,当即又把精力全部投入到了对粮草的督运之中,并开始着手解决前线运输困难等等问题。

    中原地区用来运输粮草的多是四轮马车,这种车辆在平原上使用较为便利,但在高原、山地却十分不便。

    这就使得在联军深入凉州之后,在粮草运输上越来越困难,所耗费的时间也越来越久。

    于是,王猛便与其他三人进行商议,想要解决这一问题。

    然而徐庶擅长军略,钟繇、辛评擅长治安理民,就连王猛也不懂这种奇工淫巧,那怎么办呢?

    随即,王猛就想出了一个办法,那就是贴出告示,想要从民间寻找能够解决这一困难的人才。

    功夫不负有心人,仅仅在五月底,还真被王猛找到了这样的一个人才。

    此人名叫诸葛亮,并不是重名,确实就是大名鼎鼎的诸葛孔明。

    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文学家。

    在历史上,诸葛亮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就在隆中隐居。

    刘备依附荆州刘表时三顾茅庐,诸葛亮向刘备提出占据荆州、益州,联合孙权共同对抗曹操的“隆中对”策,刘备根据诸葛亮的策略,成功建立蜀汉政权,与孙权、曹操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章武元年(221年),刘备称帝,任命诸葛亮为丞相,伐吴失败后,刘备于永安举国托付于诸葛亮。

    刘禅继位后,封诸葛亮为武乡侯,领益州牧。勤勉谨慎,大小政事必亲自处理,赏罚严明;与东吴联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实行屯田政策,加强战备。前后五次北伐中原,未能实现兴复汉室的目标。

    终因积劳成疾,于建兴十二年(234年)病逝于五丈原,享年五十四岁。

    诸葛亮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这一世,诸葛亮同样心系天下,大汉联军讨伐大秦这么大的事情,诸葛亮自然不可能不去关注。

    于是,就在今年的三月初,诸葛亮从襄阳动身,出发前往长安。

    巧合的是,诸葛亮仅仅才刚到长安,就在大街上闲逛的时候,看到了王猛派人贴出来的告示。

    诸葛亮正愁没机会求见身在长安的几位高官,这不是机会来了吗?于是立即前往官府毛遂自荐。

    这几天下来,王猛见到了很多毛遂自荐的庸才,在愁眉苦脸的情况下就见到了诸葛亮。

    看着眼前的年轻人,王猛一度以为又是个庸才,直到诸葛亮道出了他的奇思妙想。

    “独轮车?”王猛听了诸葛亮之言,顿时犹如醍醐灌顶,随即就是大喜。

    “正是!”诸葛亮手摇着羽扇说道。

    王猛很高兴,虽然不清楚独轮车是否有用,但至少听起来挺像回事的。

    当即,王猛就带着诸葛亮前往长安的工坊,然后找来几名木匠,并按照诸葛亮的说法让他们打造一辆出来试试。

    这几名木匠全都来自荆州,和诸葛亮也算是半个老乡,在诸葛亮的解释下,他们总算是明白了。

    于是,几名工匠开始按照诸葛亮的要求进行打造,花费了半天的时间终于鼓捣出来一辆。

    这时,王猛闻讯赶来,看着眼前的独轮车,当即就安排人扛来几石粮草放上去试试。

    一石,两石,一辆独轮车上整整装了十石粮草,而只需要一个人就能推动!

    “孔明真是大才!若是有了这独轮车,便能在山地如履平地,甚至这运量还不输马车,真是天助大汉取得胜利啊!”王猛很高兴,不禁感慨万千。

    诸葛亮笑而不语,他此来正是为了帮助联军,这不刚来就帮了王猛一个大忙了吗?

    王猛真的很高兴,不仅顺利解决了粮草运输的问题,还网罗到了一大才。

    “不知孔明乃是何方人氏,今年贵庚?”王猛问道。

    “亮乃是琅琊人士,时年二十三,家父诸葛珪曾是泰山郡丞,家叔诸葛玄曾任豫章太守!后随家叔迁居襄阳,亮得以拜庞德公和水镜先生为师!”诸葛亮自我介绍道。

    王猛一听,顿时又是大喜,然后说道:“既然出生官宦之家,若是孔明不嫌弃,不如留下如何?”

    “敢不从命!”

    诸葛亮不闲官大官小,就想为联军出一把力,因此受到王猛的邀请后欣然同意。

    而接下来,王猛在诸葛亮的协助下,处理各种事务也越发得心应手。

    王猛发现,年轻的诸葛亮不仅懂得奇工淫巧,还精通政务、军务,对如今的天下局势更是有着独到的见解,可谓是全才。

    这一重大发现也让王猛越发兴奋,便写下书信一封,并派人送往前线——也就是我所在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