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六十六章 鸿台论事
作者:盐蜉   汉末三国之乱世道皇最新章节     
    对于刘协来说这可是一举多得,一方面,城中的流民得到了安置,城中治安好起来。另一方面,也是刘协最在意的,少府内库中的钱拿去修建水利,可是售卖土地的钱却由春兰收取,无形之中进了刘协的腰包。

    虽然内库里面的钱也是刘协个人处置,但是,这些钱可是无数双眼睛盯着,刘协想要挪用到洛阳的重建上去,那可没那么容易。

    现在好了,经过这么一转手,无数的钱财就从明处流到暗处。刘协想要怎么用,就怎么用,再也不用听那些大臣们唠叨了。

    还有一个方面,刘协派那些太监出去监工,那可不是白看的,需要从中发现优秀人才。这些人才,将是刘协第一批送到洛阳参加重建的人。

    “陛下。”春兰从从台阶上爬上来,累得气喘吁吁的。

    这鸿台的确有些高,足足四十丈,放在后世,这妥妥的就是一座高楼的楼顶。春兰一个弱女子,快速的从鸿台底部走上来,的确累得慌。

    “快来,坐下歇歇。”刘协赶忙上前,扶着春兰。

    春兰扭动身体,挣脱刘协的搀扶:“陛下,奴婢只是一个奴婢,怎么敢让陛下搀扶。要是被大臣们看了去,岂不是笑话。”

    “哈哈,你看看,这周围有谁?”刘协笑道。

    春兰四周看看,鸿台上一个人都没有,只有刘协一个人。其他人都在鸿台下面,站在台阶上值守,就连潘颖,也在距离顶部五个台阶的地方站着,根本看不到鸿台上面的情况。

    “陛下。”春兰娇羞的靠在刘协身上,好久才说到:“陛下,今天开始,我们投资的房产田地开始有了盈利。”

    幸福,往往是不经意的。春兰的幸福来自于对财富的占有,当初刘协拿出百万斤黄金到长安购置房产田地,遭到春兰的反对。但是现在看到百万斤黄金全部收回,还有大部分田地房产没有出售,盈利可不止一倍两倍,春兰心中那种幸福感油然而生。靠在刘协的身上,觉得世间上没有比这个时候更美好的了。

    “小样。”刘协摸摸春兰的头,有点老气横秋的说道:“这才哪儿到哪儿,等洛阳那批大户到长安,你就等着数钱吧。”

    “洛阳大户?”春兰抬头看着刘协,原本以为能够收回成本,赚一些庄园给西迁的家属住也就不错了,没想到刘协还有后手。一时间,春兰不知道怎么说才好。

    “瞧你,没出息的样子。”刘协笑笑:“我们真正要赚钱的,就是那些不是主动跟着朕西迁的大户们,从今天开始,长安东第和北第的房子涨价一百倍,北城的房价涨价五十倍,外城的房价田地涨价十倍,新开垦的田地,除了参与开垦土地的可以每人享受十亩五折优惠外,其他的涨价一倍。”

    “百······百倍?他们会买吗?”百倍的价格,春兰可以想,但是从来不认为会出现。但是现在出现了,还是在自己手中。春兰有些不敢相信,如果房子田地卖不出去,那可一个钱都赚不到。

    “放心吧,看,长安东第西面是未央宫,东面是长乐宫,朕不是住在未央宫就是住在长乐宫。这里的宅院可不是用来住的,他是地位和脸面的象征,能够在这里拥有一个宅院,至少是大汉朝的冠族,这点钱对他们来说只是小事。最主要的是,这里只有那么几个宅院了,他们再不下手就没了。”

    刘协拉着春兰,笑眯眯的看着鸿台西面那几处宅院,王家、杨家、赵家搬进了这里。从鸿台上看去,三家人来人往,热闹非凡。特别是王家,门口排着送礼的也有半里路。

    这些人缺钱吗?当然不缺,他们缺的是身份地位。普通的家族就算买得起,也不敢来住,四周都是三公九卿,别人家人来人往,你家一个人都没有,你说住在这里心中舒服吗?

    就好比赵谦,因为在处置四大家族时出现了错误,在三公之中位置迅速下滑,身为太尉却不如司徒王允。

    现在,赵家门前,一个上门拜访的人都没有。

    如果短期内,赵谦不能翻身,那就意识着赵谦的三公就当到了头了。不用等到董卓回兵长安,赵谦就可能从太尉的位置上拉下来。

    “董卓要是把袁隗杀了,陛下让谁来做太傅?”春兰有些担忧的说道。

    袁隗在的时候,袁隗与董卓互相争斗,刘协左右平衡,相对更好控制。但是现在袁隗被董卓所杀,袁家倒台,董卓一家独大,刘协就要独自面对董卓。而一个有实力的太傅,是牵制董卓的最好手段。

    “唉,从实力来看杨家是最好的选择,可是杨家明哲保身,不肯出头。目前没有合适的人选,况且,就算要封太傅,董卓为了独揽大权,也不会让太傅在朝中的。所以最大的可能是刘虞,刘虞在幽州,名望又很高,能够服众。只要董卓略施小计,让山东诸侯拦住刘虞,刘虞就无法回京,这个太傅就对董卓一点影响都没有了。”

    刘协回顾历史,历史上董卓就是奏请刘虞为太傅,结果又派人半路袭击朝廷使者,让刘虞接不到天子诏,以至于刘虞一直在幽州,没有回京。

    只是刘协可不是这么想的,一个太傅,能够做什么?就算到了长安,还不是会落得被董卓弄死的下场。

    如果忠于朝廷的人一个个被董卓弄死,刘协这个皇帝还当个屁啊。现在要想办法弄死的是董卓,而历史上最著名的就是王允,所以,现在暗中培养王允才是正道。

    “耿阳从万年县带走数百人,接任了京兆府都尉,整顿京兆府郡兵,把军中那些吃空饷的人全部剔除,军队也有了一些起色。不过,听说也有五陵少年都去投奔耿阳,耿阳却一直没有表态。”

    春兰说出了耿阳的消息,眼睛看着刘协。耿阳是刘协手下第一批人手,在刘协心中的地位不低,所以春兰小心的说着耿阳的事情,生怕刺激到刘协。

    五陵少年,不是说都是纨绔子弟吗?怎么会去投奔耿阳?不对,当初何颙所说,耿阳也是五陵十少之一,如果是这样,还真不能简单的看待这五陵少年。

    耿阳没有表态,这是什么意思?是有所顾忌?顾忌什么呢?顾忌自己还是顾忌这五陵少年不受约束?

    既然如此,那就暂缺关注吧。

    “那个叶新调查清楚了吗?”刘协问道。

    “调查了,此人原本是函谷关军侯,与函谷关一带的贼匪常有来往。但是不知道什么原因离开函谷关来到长安,取得了西门庆的信任,在京兆府做典吏,西门庆倒了过后,此人又轻易的进了卫尉寺,做了张温的亲卫。”春兰轻声回答。

    “张温的亲卫中有我们的人吗?”

    “有。”

    “让他们盯住这个叶新,此人不声不响的就成为了张温的亲卫,却是可疑。朕怀疑上次到万年县找你的那个叶新就是这人。”

    “需要奴婢去证实一下吗?”春兰问道。

    “不需要,此人能够得到张温的信任,自然不是一般的人。他刚刚到张温身边,对周围的一切都很警惕,这时候你的出现会打草惊蛇的。只要让人盯着他就好,看看他究竟要干什么。”

    “陛下,这鸿台太显眼了,陛下今后还是不要到这里为好。”春兰劝道。

    “朕知道你所担心的,不过这里地势高,周围没有任何遮挡,在这里说话,才能真正做到你知我知。行,今后如果不是特别重要的事情,就不到这里说了。你还没说王允那边的情况呢?”

    王允在刘协心目中就是一个谜,从王允的生平看来,王允应该是一个忠臣。可是在绞杀董卓过后,王允一反常态,诛杀异己,独揽大权,最后在处理李榷投降的事情上犯下大错,导致李榷兵犯长安。

    是什么事情让王允做出如此大的改变呢?历史上没有记载。刘协想要知道,这是为什么?如果能够及时制止王允的改变,收缴李榷郭汜的兵权,然后徐徐图之,大汉朝也许就少走几年的弯路。

    “王允到了长安之后,大量的招收人才,填补送去各衙门后留下的空缺。我们的人手也很多进入王府,但是贴身伺候王允的人还没有。其他各大家族都在忙着搬家,暂时还没人有什么动作。”

    “嗯,继续安排人手监视各大世家,但不能轻举妄动,朕可不希望他们有任何损失。”

    “遵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