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4章 用什么保温?
作者:八零阿涛   四合院里的读书人最新章节     
    中午吃过饭,冉秋叶等一众妇女便挑着箩筐木桶原路返回,收拾家。
    男人们休息片刻,继续开干。
    人多力量大。
    这话在这里得到了证明。
    百十号人围着五处工地忙活大半天,终于将原先的猪圈整改完。
    看着加高加厚的墙壁跟顶棚,看着一根根竖起来的木桩子,众人心中满满的成就感。
    “接下来就是搭架子,上薄膜了!”
    杨小涛在一旁说着,虽然眼前的大棚有些粗糙,但这已经是最快速度了。
    最重要的是,不影响使用。
    一旁老金跟太爷坐在板车上说着话。
    “好长时间没干活了,一干这疼那也疼!”
    老金揉着手臂感慨着,别看他比杨太爷小三岁,但干起活来,速度还真赶不上。
    杨太爷又拿起了烟杆子,真比起来,干活时候还是这种旱烟更有劲。
    “今晚可以睡个好觉了!”
    太爷在一旁笑着,两人之间原本就有不少共同话题,尤其是打鬼子的时候。
    现在更是一起干过活,加上杨小涛的存在,彼此间更多了份亲切。
    “那倒是!不过这里真冷啊!”
    杨太爷听了笑着,“住时间长了也就习惯了。”
    “以前家里棉袄都得可着干活的劳力,现在日子好了,小孩子都能在雪里跑哩。”
    “是啊,对比以前,现在就是好的了!”
    老金叼着烟,跟着感慨。
    “等你有时间去沪上,我带你坐船游黄浦江~”
    杨太爷笑着,“长江我去过,不过不是在沪上,那时候跟着船去了金陵呢…”
    闻言老金笑起来,“我把这事给忘了。不过现在的沪上可比以前好多了,啥好东西都有!”
    杨太爷听了吧唧两下烟斗,“那有大棚没?”
    闻言老金皱起眉头想了会,最后开口,“没有!”
    “哦!”
    杨太爷应了一声,老金脸上有些挂不住。
    然后就听杨太爷问道,“话说回来,别看我们这些个人忙的跟死狗似的,但这大棚是啥玩意还真不知道!”
    “要不是小涛回来说大棚是干啥干啥的,我们都不知道冬天里还能种地!”
    “这玩意,听着就稀奇呢。”
    闻言老金默默点头,他也只是听说过,真的怎么做,还真不懂。
    “这大棚啊,以前就跟暖屋一样!咱们国家古时候就有了!”
    旁边的老校长听了开口解释着,几人都看过来。
    “当然,这就跟夏天取冰一样,都是权贵的特权!”
    老校长感慨着,“以前王公贵族为了冬天满足口腹之欲,就让人盖个暖房。”
    “这玩意可不简单,不仅要专人照料,还要有专门的技术,一个暖房耗费的物资比普通百姓一年都多。”
    “那里面热乎的跟春天一样,正好种植蔬菜瓜果。”
    “不过那都是上层人才能享用的,劳民伤财,底下人能有柴火烧就不错了。”
    老校长说着,又看向不远处的人群,“这次,咱们可不是为了某些贵族老爷,咱们建这大棚,可是为了劳苦百姓啊!”
    众人听了,俱是点头,同时看向大棚也多了份不同的色彩。
    这可是属于劳动人民的啊!
    另一边,杨大壮几人跟在杨小涛身后听着怎么搞大棚,一个个用心记着。
    杨小涛可是说了,这大棚建起来可不是为了一时之需,以后搞不好还会种蔬菜。
    到时候,冬天也能吃韭菜呢。
    几人不敢马虎,一个个跟在旁边听着。
    “大棚里能够让植物生长主要靠的是阳光和温度。”
    “这东西,就可以理解成单独的一个空间,当成春天也可以。”
    “所以,这墙一定要厚实,这样才能挡住西北风!”
    杨小涛拍着刚刚加厚的砖墙,里面填充土后,已经达到了一米的厚度,这样才能有效的保温。
    “这白天的时候,一定要让光透过大棚薄膜照进来,让里面的植物接受阳光照射…”
    “所以这薄膜的用处很大,不仅要满足透光率,还要结实,不能一戳就破,还要…”
    杨小涛说着,一旁的杨石头听了问道,“涛哥,这么好的薄膜,咱们有吗?”
    众人也都看过来,杨小涛心里一沉。
    这个问题,也是杨小涛想要知道的。
    要知道,为了购买这批薄膜,联盟可是狮子大开口。
    价格足足提高了十倍!
    若不是国内这段时间挣了不少外汇,加上这药草急需,上面也不会痛快的答应下来。
    即便如此,也是低声下气的花了大价钱。
    这也让国内的人意识到,有时候,不是你有钱就能买到东西的。
    就跟治疗的特效药,你可以拿来卖争取外汇,但这些钱要买东西,人家就会用更高的价格挣回来。
    这就是卖方市场的优势。
    不同的是,现在华夏也有一定的优势,比起原始空来,强了不少。
    至于以物换物,用药品来换取国内急需的物资机器,这点外贸那边正在交涉,只是难度不比够买低。
    早知道,国外掌握话语权的永远是一少部分人,他们的政策可不会考虑底层人的死活。
    见周围人都看着他,杨小涛露出自信的笑容。
    “咱们国家正在组织科研单位进行研制,用不了多久就能搞出来。”
    “不过这次急着使用,规模又这么大,所以先从联盟那里买了点拿来救急,大家放心,以后咱们会有自己的薄膜。”
    听杨小涛这样说,周围人也是大受鼓舞。
    “这薄膜要及时除冰,除雪,这样才能保温,还不会出现压塌情况…”
    杨小涛继续讲解着,众人虽然没有看到大棚建起来的样子,却也能想象出来该怎么做。
    “夜里也要注意温度,一定要控制好,不能太冷,若是太冷的话,里面的苗就会冻死。”
    “所以大棚里面用的土一定是好土,还要用猪粪,若是有化肥的话更好,这样才能在冬天长得有劲…”
    随着杨小涛的讲解,一众庄稼好手渐渐了解了什么是大棚,怎么操作大棚,如何种植粮食等等…
    就在杨小涛带人往回走的时候,落在身后的杨石头突然嘟囔了一句,“晚上这么冷,得烧多少柴火啊!”
    杨小涛正走在前面,听到后立马笑道,“其实用不了多少,到时候薄膜上面盖上毯子就行!”
    “什么毯子?”
    一旁杨大壮突然开口,脸色复杂。
    杨小涛也突然呆愣住,而后看着杨大壮,“大壮叔,村里没有草毯子?”
    草毯子?
    众人面面相觑。
    见此,杨小涛这才意识到,貌似,他忽略了一件重要的事情!
    ……
    杨家庄,大队部。
    冬天黑的早,眼下不过是六点刚过,外面已经黑洞洞的,伸手不见五指。
    屋子里,火炉子烧着水,上面冒着一点点水汽。
    周围一群人围着,有的靠在桌子上,有的依着墙壁,更有的互相靠着。
    十来号人将这屋里挤的满满当当,却是沉默不语。
    杨小涛坐在桌前,同样眉头紧皱。
    下午时候,说起大棚的保温时,杨小涛忽略了保温材料。
    原来想着村里有防雨水的草扇子,应该也有草毯子吧。
    可现实给了杨小涛狠狠一巴掌。
    防雨水的草扇子那是用小麦杆编起来的,说防雨还行,可要说是保温,根本没用。
    所以,现在当务之急,就是找出保温的方法。
    杨小涛心里思索着,前世见过的大棚确实用的草毯子,可用什么材料做的,他是真不清楚。
    眼下,也只能靠这些个老农民来想办法了。
    “要不用毛毯?家家户户凑一凑,应该可以吧!”
    一旁九叔吸着烟率先打破沉默。
    然而刚说完,一旁的杨大壮就摇头说道,“小涛说了,一百个大棚,别说咱们几个村子,就是咱们镇上也没这么多。”
    “而且,要是刮风下雨怎么办?”
    “这一湿透了,硬邦邦的,可别压坏了薄膜。”
    几个人开口反对着,众人再次沉默。
    “要不用草吧,实在不行还有芦苇杆子啊!”
    一旁的丁胖子说着,他听说杨小涛回来了,还要搞什么大棚,特意从粮站赶过来,没想到碰到这事。
    “咱们用草绳编起来,就跟玉米叶子那样。”
    这人说完,立马有人附和,“丁胖子说的对,咱们可以用玉米杆子啊,中间用叶子填里面。”
    “以前咱们蓑衣不就用这个嘛!”
    “可拉倒吧,玉米杆子那么粗,那刮个风不得哪哪漏气啊!”
    “还有芦苇杆子,也不细啊!”
    “再说了,这是要保温的,你那是防雨的,跟草扇子有啥区别!”
    立马有人反对着,周围人听了点头。
    “那你说用啥吧?”
    丁胖子随口一问,然后,都不说话了。
    “咳咳”
    突然间,主动参加会议的老金轻咳两声,周围人都看过来。
    杨小涛也看向老金。
    “那个,我提个意见!”
    老金迎着众人目光说着,“我听刚才说起蓑衣来想到一件事!”
    “不知道咱们这边蓑衣是啥做的,但在我们南边啊。你们也知道种稻子的比较多,就用这稻草杆子来做蓑衣。”
    “关键是,这蓑衣我穿过,不仅防雨水,而且还保暖…”
    砰
    杨小涛突然一拍桌子,脑海中那一卷卷的草毯子终于知道是啥了。
    稻草杆子!
    没错,肯定没错啊!
    就是稻草杆子,然后用绳子一把一把的捆着,串在一起,就成了稻草帘子。
    白天就从下往上一点一点的拉起来,晚上就放下去。
    “就是这个,就是这个稻草帘子!”
    见杨小涛惊奇的拍着桌子,众人都吓了一跳,可又听杨小涛这么说,众人又放下心来。
    老金更是脸色变换,最后露出笑容。
    他终于能帮到杨小涛了!
    只是这方式嘛…
    算了,别的方面更难。
    杨小涛这会儿看着杨大壮,“大壮叔,咱们这里有稻草杆子没?”
    杨小涛不奢望有现成的,但只要有稻草杆子,发动人手也能迅速做出来啊!
    可闻言,周围几人再次沉默。
    然后就听杨太爷开口,“这四九城周围确实有些种稻子的,但不多!”
    “而且,稻子收晚了,都拿来烧火,估计剩下不多!”
    杨大壮在一旁补充着,“估计现在也没多少了!”
    杨小涛冷静下家然后看向老金。
    “外公,这东西南方应该不少吧。”
    老金听到后想了下,“有是肯定有的!”
    “当地的每年收下来都会用来烧火取暖,地里应该有存货!”
    老金说着,让杨小涛心里头一松。
    只要有就好。
    而且南边还有袁组长帮忙,只要打个电话,相信会帮忙解决的!
    实在不行就让黄老他们想办法,他们路子多,肯定能办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