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打字机和磁芯板
作者:海螺的曹阿蛮   从高考开始的激情岁月最新章节     
    科研目的是想要获得低成本、高效率生产的高性能碳纤维技术。
    陈国华是拿出技术来了,但问题是,内地这边的落后生产力和技术员,很难才能拿出真正的实物。
    “陈所长,没问题,我们保证能够在三天之内,拿到新的试验数据。”
    听到顾崇杰的回答,陈国华摇摇头,道:
    “试验数据是你们必须要做的记录,但这不是你们做实验的目的,制造出我想要的高性能碳纤维才是我们这个实验室存在的意义,懂吗?”
    懂!
    众人点点头,对陈国华的严格要求,大家也只能虚心接受。
    回到十一号仓库之后,陈国华继续干活。
    下午五点之后,成时若他们出现了,开始继续干活。
    夜幕下,灯火通明的十一号仓库,此时大家都屏气凝神。
    百万字节的磁芯板,近在眼前。
    其实前面已经失败过了三次,如果这一次还失败的话,那就必须再来一次了。
    然而此时的时间,都已经是靠近凌晨了。
    由于明天并不是周末,因此大家肯定不能够零点之后才睡觉的。
    所以不管怎么样,都必须在零点之前,成功把百万字节的磁芯板给拿出来。
    伴随着时间一点点流逝,终于,陈国华他们成功地制造出来了。
    做好相关的试验步骤,记录好数据之后,陈国华再次确认了一下,然后忍不住咧嘴笑了出来。
    霎时间,仓库内爆发出一阵欢呼声。
    门口的叶茂昌,回头看了看,嘀咕了一句,又继续站岗了。
    而起夜的夏孟远,隐隐约约听到仓库这边的声音,也不由感慨了一句,年轻真好。
    老夏是老头子一个,天黑之后没多久便睡觉了,不过他起得很早,通常都是凌晨三四点左右就起床了。
    仓库内的陈国华等人,并不知道外面的事儿。
    欢呼庆祝之后,陈国华就赶紧催促大家睡觉了,不能再耽误时间了。
    众人躺在床上,依然兴奋地小声讨论着什么。
    百万字节的磁芯板都被他们制造出来了,让他们的心态,在这一刻,得到了极大的膨胀,满足感、成就感也是快溢出胸膛了。
    如此兴奋的心情,想要睡着觉?
    难咯!
    不过他们也确实是非常非常累了,所以聊了没一会儿,眼皮便止不住地想要打架。
    然后很快就睡了过去。
    转过天,吃早餐的时候,成时若他们追着陈国华询问,下一个科研项目,什么时候开始?
    “现在已经是五月下旬了,想要再准备一个科研项目,还是需要时间呢”
    顿了顿,陈国华继续说道:
    “我这里倒是还有不少项目,比如磁芯测试仪等设备,再比如脉冲变压器”
    “还有就是我最想干的一件事,芯片!”
    众人听到他提出了好几个新名词,其他都还好理解,但芯片是什么鬼?
    薛晋权直接就追问了,什么是芯片?老陈你赶紧给我们讲一讲啊,别老是吊我们的胃口
    “呵呵,那我先考考伱们,晶体管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听到陈国华的话,众人不由一呆,似乎回到了教室一样。
    只不过,为什么要提问这么浅显的知识?
    在场众人,都基本上学霸学神一类,尽管都是计算数学专业,但本身就是要学习物理学的,对物理学的接触也是很深的。
    何况,去年中科院搞出了一个晶体管计算机项目之后,大家对晶体管的认知和理解就更多了。
    毕竟北大计算数学教研室,乃是全国第一个教研室,对前沿科学的探究是非常敏感的。
    更别说,夏培肃等教授都还是教研室的培训讲师之一呢。
    原时空历史上,北大、清华等学校,那可都是第一个有103型电子管计算机的。
    而全国的其他很多高校,也是在七八十年代的时候才有的计算机,这个落后得可不是一点半点啊。
    当然了,北大作为全国知名高校,本来就是科研的最前沿阵地,也是需要肩负起这样的重任,毕竟欲戴皇冠必承其重嘛。
    “晶体管的主要功能是放大和开关电流,它由三个不同的区域组成,分别是发射区、基区和集电区.”
    “通过在基区施加电压,可以控制电流的流动,从而实现信号的放大和开关,老陈这些都是讲义里面的内容,你到底想要问什么?”
    等曾抗生说完之后,陈国华这才慢条斯理地说道:
    “这就叫温故而知新。”
    狗屁!
    他们哪里知道什么新了?
    就知道温故了,却还不知道芯片到底是什么,又跟晶体管有什么关系。
    “我知道你们很急,但是请你们先别急.”
    “老陈,我就问你一句,我们二十人的拳头加一起,你挡不挡得住吧!”
    陈国华顿时脸黑了起来,成时若他们却是哈哈大笑了,毫无形象地肆意大笑。
    闹过之后,陈国华这才开始给众人解释。
    其实计算机的发展,到了晶体管计算机这个阶段之后,之所以很快进入到集成电路时代,而不是什么量子计算机等等,当然是因为集成电路更加简单嘛。
    单个晶体管的功能有限,自然是无法满足现代电子设备对于更高性能和更小尺寸的要求。
    就好像,陈国华在面对日益繁重的文字编写工作,想要申请打字机。
    如果没有打字机,是不是会想着发明一个打字机?
    或者有了打字机之后,会不会想着如何再改进打字机,或者有没有其他办法来提高打字速度呢?
    又比如于敏等研究员,在进行相关科研任务的时候,有着大量的计算要求。
    而研究所内又没有足够的数学家帮忙完成繁重复杂的计算任务,偏偏上面又希望该科研单位能以最快时间完成这个科研项目。
    如果这个时候,恰好有一台运算速度高达十万次每秒,甚至是百万次每秒的计算机出现了,是不是就能帮到很大的忙了?
    甚至,如果现在有一台运算速度高达上亿次的高性能计算机,是不是就意味着,于敏他们所在的科研项目,能更快地完成呢?
    所以集成电路便是在这个时候应运而生的。
    陈国华还知道量子计算机,但他敢往这方面研究么?
    连量子理论的基础框架都没做好,怎么研发?
    这就像极了之前的吴几康一样,他对陈国华提出来的十万字节磁芯板的理论,有所怀疑。
    加上在研发设计过程中,遇到了极大障碍,所以吴几康教授便退而求其次,转而去研发一万字节的磁芯板了。
    毕竟在此之前,电子管的贮存量,也就是几千字节而已。
    基于此,一万字节的磁芯板存储器,其实已经是非常大的进步了。
    “老陈,你提出来的芯片,我们都听明白了,但是怎么实现呢?”
    薛晋权等人皱眉不已,提出了他们的疑惑。
    陈国华刚才说了,芯片是一块由半导体材料制成的薄片,上面集成了大量的晶体管和其他电子元件。
    光是这个理论,就足以让人头皮发麻了。
    因为一枚芯片里头,居然要集成如此之多的晶体管、电子元件,那岂不是说,要在一枚芯片里面修建一座城市,乃至是一个国家?
    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这样的设想,仅仅只是想法,就足够惊艳所有人了。
    但对于薛晋权他们这些痴迷于技术的学生来说,求知欲才是他们此时内心世界里的全部。
    他们也惊叹于陈国华的设想,但更加想要迫切地了解,如何在一枚芯片里面,添加如此之多的晶体管、元器件。
    “怎么实现?那就只能想办法咯。”
    陈国华呵呵一笑,旋即便把话题转移开了。
    “好了,这些都是很后面的技术了,现在我也仅仅只是理论研究罢了,如何实现的问题,交给以后再说,现在你们该回学校了。”
    众人只好收拾了一下,起身出门了。
    尽管没有知道更多关于芯片的事儿,但也已经十分满足了。
    目送曾抗生他们上了大卡车,陈国华这才收回目光,然后拿着十万字节的磁芯板,准备回中科院那边。
    结果于建川过来了,二把手找他。
    二把手办公室里,薛亚军热情地招呼陈国华坐下来,嘘寒问暖了好一会儿。
    后者好笑不已,直接回答了对方关于磁芯板的研发问题。
    主要是百万字节磁芯板的事儿,此事非同小可。
    得知陈国华他们真的弄出来之后,薛亚军激动到面色潮红。
    过了好一会儿,这才反应过来,好像老段还不知道这件事呢?
    不过老段去部里面开会了,否则的话,也不会是他来找陈国华了。
    “小陈,这是一份全国农业技术研讨会的邀请函,时间就在三天后,原本我们早就收到了这份邀请函,只不过最近你在忙,所以没有打扰你”
    聊完事儿之后,薛亚军这才说出了他今天找陈国华的目的。
    后者一听,顿时目瞪口呆:
    “领导,您不会是搞错了吧?这可是农业技术啊,我又不是搞农业技术的,让我去参加,不适合吧?”
    “怎么不合适了?”
    薛亚军顿时好笑不已:
    “你忘记去年冬天,你研发出来的农用地膜了?还有蔬菜大棚技术,那可是出口到了北方呢”
    听到对方这么一说,陈国华顿时尴尬不已。
    他当时哪里想那么多呀?
    只是单纯为了掩盖自己空间里的那些蔬菜,然后才想办法搞出了蔬菜大棚。
    却没想到动静闹得还不小呢。
    现在可倒好,农业技术方面的研讨会,居然都邀请他去参加了?
    可他并不想去,毕竟他并不想在农业方面有多大的发展。
    搞一搞汽车技术、电脑等等相关技术,就已经很好了。
    再不济,最多就是研究一下农业机械相关的技术,毕竟这玩意儿也是跟机械有关嘛。
    但他事情繁多,哪里腾的出手来搞这些研究啊?
    每一项研究,都是需要海量人才和设备,以及最重要的时间。
    或许等到西伯利亚冷风过境的时候,他才有可能有时间去弄这些技术。
    “领导,能不能帮我婉拒掉这个会议啊?”
    陈国华讨好着说道,“您也知道,我对这些会议什么的,并不感兴趣,而且这也太占用我的时间了,我更想把这些时间放在研究上面.”
    “还有啊,我又不善跟人打交道,万一搞砸了怎么办?”
    “另外,咱们不是还要弄一个能够创造外汇的发明吗?我这都还没头绪呢”
    薛亚军顿时头疼不已,却摇头拒绝了对方的请求。
    这个研讨会,还真不能推辞。
    没办法,因为这是农业部门相关领导负责的会议,而且陈国华还被点名了。
    如果陈国华没去参加会议的话,北汽制造厂肯定要吃桂落。
    得,听到薛亚军不容置疑的严厉语气,陈国华只好无奈地接受了。
    “对了,领导,我最近的工作实在太忙了,我想申请一台打字机。”
    “打字机?”
    薛亚军疑惑不已。
    早在一九一五年的时候,孔孟之乡的留学生祁暄发明中文打字机。
    在往后,商务印书馆的舒震东在周厚坤的基础上,又改进了内地第一台实用的中文打字机,只不过这玩意儿更像是检字机的中文打字机。
    一九四七年的时候,林语堂发明的明快中文打字机也终于制造了出来。
    而建国之后的内地,在五八年的时候,津城的红星二厂基于舒震东的舒式打字机进行改良,成功研制出了文化牌打字机。
    魔都那边也陆续研制出了万能牌打字机、飞鸽牌打字机等等。
    但这些都算是高端玩意儿,也就是电报局等单位才能使用的啊,一般人根本玩不起。
    这也是为什么这个时代的电报费用那么贵的原因。
    因为不管是打字的打字员还是电报员,在这个时代都是很少见的,还有电报机、打字机等机器也同样十分昂贵。
    不少电报局、编辑社等等的打字机,都是进口货。
    北汽制造厂也有一个印刷厂,但也仅有一台打字机啊。
    “对啊,领导,您也知道我平时需要写很多技术材料,还需要画图纸”
    陈国华理直气壮地说道。
    “要不您跟段书记说一说这件事,下次也别奖励其他了,就帮我采购一台打字机,怎么样?”
    薛亚军闻言,更加头疼欲裂了:
    “小陈啊,要不你再换一个其他要求吧?而且即便你有了打字机,你的打字速度也不够快啊.”
    “嘿嘿,领导,那您可就小瞧我了,要不咱们现在去一趟印刷厂那边,我给您看看我的打字速度如何?”
    听到陈国华的话,薛亚军顿时狐疑不已:“你的打字速度很快?”
    陈国华自信满满地指了指自己的脑袋,道:
    “领导,您也知道我的脑子相对好使,很多文字都可以很快在大脑中形成,而且记忆力也还不错.”
    “因此,相比那些专业的打字员,其实我的优势更加明显,那就是我不需要思考,很快就能编辑出文字了,所以我的打字速度肯定比打字员还要快.”
    对此,薛亚军充满了疑惑,心里也有些怀疑。
    但既然陈国华那么自信,那就带他去印刷厂试一试吧。
    印刷厂这边,薛亚军和陈国华的到来,倒是让负责人马思源惊讶不已。
    马思源也很快就知道了薛亚军他们的来意,当即便笑着说道:
    “陈所长,您之前可是有接触过打字机?”
    打字机可是印刷厂的宝贝,轻易不能让人尝试,因为一旦坏了,可不好维修。
    尽管印刷厂这边的打字机并不是进口设备,但也是国产的好货啊。
    舒式打字机是十分笨重的,得有六七十斤的重量。
    但相比进口货来说,舒式打字机的造价便宜很多,而且可靠能用。
    饶是如此,整个北汽制造厂,除了他马思源之外,也只有打字员谭秀英能触碰这台打字机了。
    “我是没有接触过打字机,但我看过,我也知道如何编辑文字.”
    听到陈国华的话,马思源当即便道:
    “那可能让陈所长您失望了,现在我们的打字机还有很多任务,可能暂时没办法借用给您了.”
    满是敬意的语气中,却是拒绝和搪塞。
    他不敢得罪陈国华,也不敢得罪薛亚军,而且拿任务指标当挡箭牌,这绝对是一个非常好的借口。
    打字机,并不是谁,都可以接触的。
    “呵呵,薛书记看来我们自己的打字机,也没办法用啊。”
    陈国华冷笑了一下,眼前的马思源是不是太把自己当回事了?
    他陈国华用一下打字机,又怎么了?
    就算弄坏了,厂里面没人能修么?
    还任务指标呢,那玩意儿能唬得了别人,还能唬得住他陈国华?
    再说了,旁边还站一位二把手呢,马思源也太目中无人了吧?
    薛亚军脸色一沉,“小马,赶紧去准备一下打字机,别浪费我们的时间。”
    马思源瞬间便泄气了。
    面对强势无比的薛亚军,他还真没办法。
    而且陈国华只是轻飘飘一句,便直接击溃了他那可笑的理由。
    双方根本不在一个层次之上。
    过了一会儿,打字机前,薛亚军好奇地询问谭秀英:
    “小谭,你现在的打字速度怎么样?”
    “领导,我现在是每分钟四十五、四十六个字左右”
    谭秀英傲然地说道。
    她解释了一下她这个速度的水平,因为在全国所有的打字员当中,能达到每分钟四十五六个字的人,屈指可数。
    如果是普通人的话,那就更加不可能突破这个速度了。
    陈国华沉默不语,他知道这不是打字员的原因,而是这个时代的打字机,本来就是有这样的缺陷。
    其实早在一九五二年的时候,在洛阳的打字员张继英,便站在使用者的角度重构了打字机字盘的排列方式。
    也就是赫赫有名的张继英十八盘拣字法,就是后世几乎所有输入法都会带的一个功能:预测输入或者联想输入。
    这个发明可以让整体生产效率提升百分之四十,几乎可以做到每分钟打字一百字上下。
    然鹅这只能是在特定场合当中才有可能做到。
    在电报等实际应用场合当中,几乎很难做到这样的速度。
    而且要达到张继英所说的那种水平,其实需要大量的练习才有可能。
    众所周知,五二年十月的时候,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还把张继英的事迹拍成了纪录片。
    在报纸上面也有报道过,张继英是从十几岁开始学徒拣字,到五二年的时候,已经有二十多年了。
    在五二年当年的全国印刷打字大赛中,张继英通过自己的刻苦钻研,这才创造了每小时拣两千两百字的全国新纪录。
    因此,这背后的辛苦付出,也就是张继英能做到这样的速度,其他专业打字员,还得努力训练才行。
    所以刚才谭秀英才会说这样的打字速度。
    “小陈,你现在觉得你还能做到像小谭这样的速度么?”
    薛亚军闻言,顿时笑着询问道。
    陈国华回过神来,看见老薛的表情,哑然失笑道:
    “领导,我当然能做到了,我现在就给您展示一下。”
    说罢,他就大大方方地坐在打字机前。
    眼前的舒式打字机,其实就是建国之前造的那种老旧款式,并不是去年隔壁红星二厂造出来的文化牌打字机。
    不过也没关系,陈国华也只是打字而已,又不是要干嘛?
    至于说张继英的那种十八盘拣字法,陈国华早就会了。
    要知道他在上辈子可是码农,工作的时候,天天都要面对键盘打字的。
    尽管很多时候,打的不是中文,毕竟忙工作要紧,较少打字聊天。
    直到后面升职了才有时间闲聊打字,即便这样,他的打字速度还是非常快的。
    因此,当他把手放在键盘上面的时候,手速一开始,还是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这个时代的中文打字机,跟ibm公司生产的打字机,以及湾岛那边的打字机,都有很大不同。
    ibm公司的打字机键盘有三十六个灰色按键,能打出5400个汉字,但每打一个汉字,需要按四个键。
    因此,速度绝对快不了。
    而舒式打字机可是类似发电报的那种玩意儿,单手去按键,然后在一个硕大的盘子里寻找文字。
    传统的汉字印刷,就是二十四盘拣字法,而张继英之所以弄出了十八盘拣字法,便是因为二十四盘太难了,太影响效率了。
    陈国华拥有强大的大脑和记忆力。
    尽管一开始,对于这样的打字方式,他是不太习惯的。
    但当他手速跟上脑子的速度时,文字编辑就变得非常快了。
    一只手操盘,另一只手按键,一个个汉字出现在前面的纸张上面。
    眼眸盯着秒表的薛亚军和马思源两人,都十分惊讶。
    这才过去三十秒,陈国华就已经编辑出了一行半的文字,这也太快了吧?
    站在陈国华身后的谭秀英,更是张大了嘴巴,满脸不敢置信。
    太厉害了!
    她不敢呼吸,生怕吵到了陈国华。
    仅仅只是盯着打字机上面的纸张,文字出现的速度非常快,她就已经知道陈国华的打字速度,绝对是远超于她的。
    或许陈国华都已经可以跟那位全国打字速度记录保持者拼一拼了吧?
    现如今,打字速度最快的便是张继英。
    他在今年的时候,又创造了一个每小时拣6648个字的全国纪录,绝对是非常牛逼的存在。
    “一分钟到了,数一数有多少字。”
    伴随着薛亚军的声音,谭秀英和马思源都已经凑近过来,用手指开始数了起来。
    “98,99,100,嘶,总共是一百一十二个字,陈所长,您是怎么办到的?”
    此时的马思源,根本没有了之前的轻视和不满,只剩下了尊敬和崇拜。
    他也是打字员,之前最快的速度,也不过是每分钟三十九个字罢了。
    后来谭秀英被他带出来了,他升职了,就很少打字了。
    原本他还以为谭秀英就已经十分不错了,没想到全国来说,也只是优秀水平,远不如张继英。
    但陈国华的出现,直接刷新了马思源的认知。
    刚才在外面的时候,他就问过陈国华,知道后者并没有打过字。
    也就是说,陈国华今天第一次使用打字机打字,速度却是达到了每秒钟一百一十二个字的惊人速度。
    太恐怖了!
    “呵呵,就是这样办到的咯。”
    陈国华笑了笑,旋即看向薛亚军道:
    “领导,怎么样?要不我再测试一遍?”
    后者苦笑不已,他早应该想到的,陈国华这小子,根本就不是普通人。
    然而他却是用普通人的眼光来看待这件事,所以他现在就骑虎难下了。
    “那你就再测试一遍吧。”
    他想再看看,陈国华刚才的打字速度,是不是昙花一现。
    同时,他也在思考一件事,怎么跟老段说这事儿呢?
    毕竟一台打字机可不便宜,即便它只是造价相对便宜的文化牌打字机。
    五分钟之后,当陈国华又完成了几次的打字之后,薛亚军这才不得不感慨自己又掉进前者的坑里了。
    陈国华的打字速度,基本上稳定在每分钟一百五十字左右。
    编辑出来的文字,其实就是他的那篇数学论文。
    基本上整个开篇都被他编辑出来了。
    至于说陈国华这样的速度能持续多久,那就要看这台打字机的情况了。
    如果陈国华的速度持续两三个小时以上的话,很有可能打字机被干冒烟了,而陈国华自己还没有什么事儿。
    事情都到了这里,那么薛亚军也只能想办法给老段说一说,看看怎么处理这件事了。
    不过老段应该会答应吧?
    谭秀英还在思考着陈国华说的话,而后者已经跟在薛亚军的身后离开了印刷厂。
    踩着二八大杠,陈国华来到了中科院。
    他现在心情还不错,毕竟他都表现出这么快的打字速度了,老段和老薛他们应该会同意采购一台打字机的吧?
    中科院计算机研究所,陈国华走了进来,蔡尚思听到动静,抬头一看,顿时嘿了一下。
    “我说老陈,你终于出关了?”
    “哟,陈大所长终于舍得回来了呀,真是难得啊,听说前几天你的数学论文找回来了啊,当时我们都去开会了,没看到精彩画面呢.”
    “对对对,老陈你给我们说说,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
    孙宗鹏、鲁小石、商崇新等人纷纷打趣了起来,陈国华瞪了一眼:
    “你们这么喜欢八卦的人,会不知道那天发生了什么事儿?”
    梁胜才偷盗论文,然后拿去期刊发表,却被华院士撞了个正着。
    这样的事儿,别说是中科院了,即便是外面也有不少人知道了呢。
    前几天,成时若他们几人就聊过这件事了。
    因为北大那边也已经听说了此事。
    毕竟有句话叫好事儿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虽说文化人不叫偷,得叫窃。
    但坏事就是坏事,不仅在知识分子圈子里传得沸沸扬扬的,即便是普通京城老百姓,也都听说了此事呢。
    梁胜才的名字,一时间都传开了。
    反倒是作为事件主人公之一的陈国华,却没有什么名声。
    “嘿嘿,这不是得亲自问问你这个受害者嘛,我们还担心你想不开呢.”
    蔡尚思几人挠头尴尬地说道,陈国华懒得搭理他们,便询问夏教授去了哪里。
    老夏没在办公室里面,蔡尚思他们也不知道前者去了哪里。
    毕竟人家夏培肃可没有告诉他们自己行程的必要。
    “话说你今天过来找夏教授是有什么事儿么?对了,你手里拿着的是什么呀?半天都不舍得放下来”
    闲嗑了一会儿,鲁小石便好奇地发问。
    他这么一说,大家也注意到了陈国华那怪异的举动。
    对啊,谁没事儿一直抱着一个物件啊,办公室又不是没有位置,放一下不行吗?
    “我懒得跟你们说,我先去找教授了。”
    说罢,陈国华就出门去了。
    既然老夏不在,那就他自己去找华罗庚院士或者闵乃大组长。
    这两位大佬,应该能够决定一些事吧?
    办公室里,陈国华找了一圈,终于在闵乃大的办公室内见着了后者,当然还有待在这边的华罗庚院士。
    “华院士,闵组长,是这样的,前段时间”
    见到两位大佬之后,陈国华客套了两句,就直奔主题,同时还把他手里的十万字节磁芯板给拿了出来。
    不等他说完,见多识广的华罗庚和闵乃大两人看到磁芯板之后,顿时就挪不开眼睛了。
    “你刚才说,这是你自己造出来的?”
    反应过来之后,闵乃大指着桌上的磁芯板,沉声问道。
    好家伙,这个磁芯板确实是很完美,不管是穿线还是记忆磁芯的排列组合,都跟完美的工艺品一样,令人拍案叫绝。
    相比之下,之前吴几康他们研制出来的磁芯板,那真的是不堪入目了。
    “不是我自己造出来的,而是我带领我们北汽制造厂的科研团队,经过几个月的努力,这才制造出来的”
    华罗庚一听,顿时更加呆滞了。
    旋即马上反问道:
    “你是说,当初我没批准给你磁芯板,你就自己造出来了?”
    他的语气更加不可思议,闵乃大也是瞠目结舌地看着陈国华,半天说不出话来。
    去年春节前,也即是二月初的时候,差不多快过春节那会儿。
    那个时候,磁芯板刚造出来没多久,陈国华兴冲冲地找到华罗庚,希望可以得到一块磁芯板用于科研。
    只不过当时就被华罗庚给拒绝了。
    然后,年少轻狂的陈国华当初就表示他要自己造。
    当时闵乃大、王传英等人也都在现场,还嘀咕嘲笑了好几句,说是陈国华不可能造出来的。
    事实上,想要制造磁芯板,就必须研制出记忆磁芯。
    可记忆磁芯又不是安全带,更不是什么农用地膜等之类的东西,这玩意儿可是高科技啊。
    要不然,吴几康领着那么多研究员,从去年十月份开始,到现在五月份,已经过去整整七个多月了。
    目前也只是造出来了一万字节的磁芯板,而三万字节的磁芯板,还没弄出来呢。
    由此可知,磁芯板这东西的技术含量,一点也不比记忆磁芯差多少。
    但是,现在,五月下旬这一刻。
    距离春节前的二月初,也就只是过去三个多月罢了,陈国华就捣鼓出来了磁芯板?
    “对啊,华院士,您不是说,如果想要磁芯板的话,那就自己造去,喏,我现在造出来了。”
    陈国华眨眨眼,满脸天真无邪地说道。
    华罗庚深呼吸一口气,好悬没被眼前这个气人的臭小子给气晕过去。
    饶是他见多识广,也是第一次看到如此莽的年轻人。
    说造磁芯板,真的就去造了,偏偏还真的造出来了。
    “我当时就是一句玩笑话,你还真的去蛮干了呀?”
    摇摇头,华罗庚收拾了一下心情,好奇地指着磁芯板问道:
    “测试过了么?能不能正常运转?”
    “我们制造厂也没有计算机啊,我又还没有单独制造出磁芯测试器,要不然的话,早就可以测试了.”
    陈国华摇摇头,道:
    “不过,我能确认这东西是正常的,所以我现在就想来找华院士和闵组长,希望你们能让我测试一下这块磁芯板的存储性能”
    “按照我的设计方案,它是达到了十万字节的贮存量.”
    十万字节?
    他的话还没说完,就被华罗庚和闵乃大两人给打断了。
    两人急促似的惊呼声,把陈国华都给吓了一大跳。
    两双眼睛都跟牛眼一样大,真不知道他们为什么如此惊讶。
    其实两人刚才看到磁芯板的时候,也以为是几万字节的磁芯板,却没有想到,会是十万字节的磁芯板。
    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那么这意味着什么,两位大佬当然十分明白了。
    妥妥的世界领先水平啊。
    “是的,这是十万字节的磁芯板,华院士,闵组长,怎么了?”
    陈国华小心翼翼地问道。
    见他这副模样,华罗庚和闵乃大两人都很生气,明明造出来了世界领先水平的磁芯板,居然还这副模样?
    算了,不管年轻人是在装,还是真的很淡定,都无关紧要。
    现在还是拿这块磁芯板检测一下吧。
    于是,两人直接带着陈国华,来到了吴几康教授所在的研发工作室内。
    后者此时正带着几位研究员,埋头在办公桌前,指着图纸进行讨论呢。
    听到敲门声,大家这才抬头望去。
    见是华罗庚和闵乃大两人,至于身后跟着的陈国华,被吴几康给无视了。
    简单问候过后,闵乃大就直奔主题,让吴几康打开磁芯测试器,给陈国华递过来的磁芯板检测一下。
    吴几康后知后觉,但他那几个研究员,却已经看到了陈国华手里的磁芯板,都惊呼了起来。
    大家都不是一般人,而且他们还天天对着磁芯板、图纸等研究,岂能不认识磁芯板?
    可对比一下,陈国华的磁芯板就像是已经完成的精美画作,而他们研究的磁芯板,却是草草涂鸦之作。
    不仅不合理,而且极为占用空间。
    “这是谁造出来的磁芯板?”
    盯着陈国华手里的磁芯板,吴几康老半天才移开目光,看向华罗庚和闵乃大两人,眼神里充满了惊讶和疑惑。
    后两者却是无语,特别是闵乃大,更加没好气地说道:
    “我刚才就说了,这是陈国华同志制造出来的磁芯板,吴教授,你刚才耳聋了么?”
    吴几康顿时如遭雷击,直接脱口而出:“不可能,这怎么可能是他造出来的呢?”
    陈国华闻言,直接回敬了一句:
    “为什么不可能?吴教授,我当初就跟您说过了,我设计的高级程序语言,必定是可以编程到计算机里面”
    “您之前研发的一万字节磁芯板,当然不行了,还得这个十万字节的才行!”
    此话一出,吴几康更加难以置信了。
    只见他目光在磁芯板和陈国华之间来回看了一下,道:
    “你为了能让你设计的高级程序语言进行编程到计算机里,你亲自造了一个十万字节的磁芯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