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写论文、抓老鼠
作者:海螺的曹阿蛮   从高考开始的激情岁月最新章节     
    作为北大数学系主任,段学复长期从事代数学的研究。
    特别是在有限群的模表示论这个领域内,他是绝对的专家。
    一九五二年之前的那几年,当时中科院数学研究所的筹建工作,段学复便参与了其中。
    所以今年四十六岁的段学复,其实在学术领域、教育领域等方面,都已经作出过很大的贡献。
    尽管他的学术研究,并不是在几何学等层面上,但并不代表他不知道庞加莱猜想。
    没错,陈国华就是在研究庞加莱猜想。
    其实在去年年底的时候,陈国华就已经发表过了一篇关于五维空间和五维以上的证明。
    但是这个证明,在内地数学界这边,并没有引起多大的讨论。
    很简单,大家都没有认真研读陈国华的论文,并且也认为他就是民科。
    纯属凑热闹的小丑。
    内地的学术界,是没多少人知道陈国华这个人的,特别是数学理论研究这个领域。
    主要是他太年轻了。
    今年也才十九岁罢了,而且也没有很系统地学习过数学,加上也他也不是什么出名的学者。
    所以被忽视也很正常。
    华罗庚倒是看到过陈国华关于五维空间证明的这篇论文,但他也没有仔细地研究。
    一来他主要的研究是在解析数论、典型群、矩阵几何学、自守函数等领域上面。
    所以他在高维空间方面的研究也不多。
    偏偏陈国华发表出来的这篇五维空间的证明论文,就超出了华罗庚的研究范围。
    二来当时陈国华也还在调查当中,华罗庚也不想惹事。
    尽管他很欣赏陈国华,但人性的弱点便在这里:没人真的会一直很关心你!
    更何况,对于华罗庚而言,陈国华也只是一个他欣赏的年轻人罢了。
    他自己的事儿也很多,能通过审阅,让陈国华的论文发表,就已经很不错了。
    至于说其他?
    对不起,他很忙的。
    等到陈国华在一月份复出之后,华罗庚到现在都还不知道前者去了振华研究所呢。
    秦元勋、苏步青、张素诚、熊全治等内地数学家们,当然也看过了陈国华发表的这篇论文。
    可还是那句话,内地在这方面的研究人员,很少。
    涉及的层次有点高深,导致他们也无法确定论文的价值,加上对陈国华又不熟,所以就归类为民科了。
    而国外在高维庞加莱猜想层面的研究,倒是有很多数学家,比如斯梅尔、米尔顿·弗里德曼等人。
    只是出版了中文版本的论文,自然也无法引起外国的轰动了。
    要说陈国华的论文没有被发现,只能够说,时也命也。
    “他这是在证明庞加莱猜想?”
    边儿上,徐献瑜听到了段学复的惊呼声,不由反问道。
    “我也看不是很懂,但想来应该就是吧?”
    后者有些迟疑地说道。
    “我们内地还是太少这样的研究学者了,居然都没人能够理解他在做什么.”
    两人对视一眼,相继苦笑。
    高维庞加莱猜想层面的理论,当然不是那么容易被证明,被发现的。
    因为一旦被确认证明成功,那就会从庞加莱猜想,变成庞加莱-陈国华定理了。
    再说了,即便是国外,很多顶尖的证明论文,那都是需要多名顶级数学家,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验证之后,才能够下定论的。
    最好的办法,其实就是陈国华召开一次学术报告会,或者参加国际数学家大会、非线性振动会议等等。
    只要有很多数学家参加的学术交流会议,特别是那些顶级数学家也会参加的顶级会议,在其中进行报告会的话,那就可以让更多人了解透彻他的论文了。
    但,哪有那么简单啊?
    更何况,陈国华怎么可能出国呢?
    “我不是很看得明白,既然他要证明庞加莱猜想,为什么会写这些非线性微分方程呢?”
    “这应该是研究几何机构的相关理论证明,我记得前几年,华教授去参加过国际数学家大会,当时好像就有人提出了一个猜想.”
    “具体是什么猜想,我倒是忘记了.”
    段学复和徐献瑜两人聊着天,铃声很快响起,而陈国华也停止了继续写字。
    “下课!”
    陈国华把粉笔扔回盒子里,然后说了一声,便准备离开了。
    结果,却被段学复和徐献瑜两人给拦住了。
    “陈老师,能不能说明一下,你这黑板上面的公式证明?”
    “教授,段主任,可能不行,我现在要赶着回去,我想把刚才的论文写下来”
    闻言,陈国华摇头拒绝道,并且说完之后,就绕开他们二人离开了。
    俗话说,趁热打铁!
    思绪来了的时候,就应该抓住机会,赶紧把这些事儿给做了。
    不要等到灵感跑掉,才想着去写,到时候就麻烦了。
    见此,段学复和徐献瑜两人面面相觑,却也没有再拦住陈国华了。
    只不过,两人却没有让学生把黑板给擦掉,而是找来纸和笔,把上面的内容给抄写下来。
    他们准备把这些内容拿给华罗庚看一看,说不定他能看得懂一些。
    至于说华罗庚会不会因此盗窃这篇论文,呵呵,这绝对不可能。
    先不说华罗庚此时根本不需要这样的成就,更何况他对自己的学术成就很自信和骄傲,怎么可能会去做这样的事儿呢?
    中科院,计算机研究所。
    华罗庚看到了段学复拿过来的资料,尽管上面的公式有些潦草,并不太完整。
    可他还是很快就瞧出了端倪,吃惊地说道:
    “这不是前几年卡拉比提出来的猜想吗?”
    段学复闻言,也跟着附和道:
    “我记得你说过,但想不起来了。”
    听到此话,华罗庚倒是笑了。
    他解释了一下,其实是前几年的国际数学家大会上,一位来自意呆利的几何学家卡拉比提出了一个猜想:
    在封闭的空间,有无可能存在没有物质分布的引力场。
    卡拉比本人认为是存在的,可由于没有人能证明,所以它就只是一个猜想。
    “所以,陈老师他证明了?”段学复闻言,不由惊讶地问道。
    如果真的是被证明的话,那这也太牛逼了吧?
    而且这样的成就,绝对能够获得一个菲尔兹奖了。
    当然了,陈国华是内地人,能不能获得,也是两说之事儿。
    只因为那些大奖可不会随便颁发给内地这边。
    特别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更加不可能了。
    也因此,段学复在提出问题之后,很快他自己就叹了一口气。
    “就算证明了,也拿不到奖,唉,生不逢时”
    他的感慨不是没有道理。
    如果是在十几年前,那么陈国华拿出这样的证明论文来,那么绝对没有问题。
    可是现在嘛,没办法咯。
    华罗庚摇摇头,没有附和对方的话。
    别说拿奖的事儿,就算是卡拉比猜想,也不是那么容易证明的。
    还是等陈国华的论文出来之后再说吧。
    等段学复离开之后,闵乃大跟着走了进来。
    “老华,刚才老段过来找伱了?”
    听到闵乃大的话,华罗庚点点头,便又听前者好奇说道:
    “他来找你是有什么事吗?咦,这是谁写的公式?”
    几分钟后,闵乃大这才知道,原来是陈国华又写了一篇论文出来。
    知道陈国华在写论文之后,不管这论文有多牛掰,对于闵乃大来说,他可不是很懂这些理论研究。
    理论研究属于非常前沿的科技,虽说也很厉害,但一般来说,对当下或者未来几十上百年,都不会产生多大影响的研究。
    对于喜欢搞应用层面研究的闵乃大来说,陈国华此举,怕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举动。
    由于陈国华故意隐瞒,所以,闵乃大这边都还不知道陈国华已经复出搞科研了。
    不过现在是还能够瞒得住,等到集成式计算机出来之后,只怕是瞒不住了。
    沉默半晌,闵乃大这才说道:
    “所以他是不能再进行科研工作了吗?”
    华罗庚当然知道对方问的是谁,可他也不知道陈国华的情况啊。
    自己都一堆事儿,忙得要死,哪有时间去八卦陈国华的事儿啊?
    当即便摇摇头,询问闵乃大找自己是有什么事儿。
    “老华,是这样的,你也知道我们材料科研所那边,目前的情况实在不容乐观”
    “所以,我希望今年七月份的毕业季,能不能多匀几个大学生给我们?特别是北大计算数学系的学生”
    对于这样的诉求,闵乃大也是没辙了,只能是希望有年轻大学生的注入,给科研所带来一些活力了。
    其实他最希望的还是目前五八届这批学生,尤其是薛晋权、章济川、杨宇和等人。
    毕竟这些学生,都被陈国华重点关注过。
    从材料科研所的那些老人,比如王宝柱、顾毓珍、苏元复、陶延桥等人的口中,闵乃大当然知道薛晋权他们这些北大学生,到底有多厉害。
    同样是大学生,甚至同样是北大学生,薛晋权他们这十人就要比其他人厉害很多。
    不管是创新创造力,还是思维理解能力等,都比其他人强一大截。
    对于这样的学生,闵乃大不可能不喜欢。
    甚至,闵乃大还幻想过,如果陈国华能够重新回来材料科研所的话,那将会更爽了。
    到时候他基本上可以躺着把功劳给捞了。
    只可惜,别说陈国华了,就算是薛晋权他们这些学生,也不是他说请就可以请得来的。
    但,做人总要有梦想,不然跟咸鱼有什么区别呢?
    对于闵乃大的要求,华罗庚苦笑着摇头道:
    “别想了,北大那些学生,有一个算一个,全都被预定了,不是我们能够拿下的”
    闵乃大闻言,顿时大吃一惊:
    “北大的计算数学系,那些学生不来我们材料科研所搞计算机的研发工作,难道让他们去机关单位看报纸喝茶吗?”
    华罗庚闻言,瞪了对方一眼:
    “部委也是需要这样的人才,而且也不可能全都是研究员啊.”
    “更别说今年的北大计算数学系毕业生,拢共才十个人,其中三人已经提前毕业留校了,他们计算数学教研室严重缺乏教师”
    “三人已经提前毕业去了第七机械部那边,还剩下的四人,两人去了部委,另外两人去了物理研究所二部”
    “就这,还有振华研究所等好几个单位都没能争得过呢,你以为我们计算机研究所能够争得赢吗?”
    听到此话,闵乃大倒吸了一口凉气。
    部委要两位大学生干嘛?
    还有物理研究所二部也真是的,平时天天催促他们材料科研所,结果没想到还跟他们争夺这样的人才。
    至于说振华研究所这些单位,闵乃大纯当没听到。
    而第七机械部那边,闵乃大更是不敢问,反正不是他们材料科研所能够招惹的。
    同样都是科研单位,自然也有轻重缓急的。
    虽然计算机也被列为了‘发展规划’的四项经济措施之一,但论重要性,依然差了蘑菇蛋这些科研项目一筹。
    “不行,我得去找王树迎同志问问清楚,凭什么他们物理研究所二部还要了两人?”
    闵乃大越想越不对劲,当即便顾不上那么多了,直接就出去了。
    华罗庚看着对方的身影,无奈摇头。
    跟二部去争人才?
    你争得过吗?
    北大这边,徐献瑜听完段学复的话之后,不由叹了一口气。
    “原来不是庞加莱猜想啊,我还以为卡拉比猜想也很重要吗?如果是真的被国华证明了,真的可以拿奖啊?”
    老徐对这些高深的数学领域常识,不是很懂。
    拿不拿奖,能拿什么奖,他也不知道。
    段学复摇摇头道:“现在说这些还早,还是等他把论文写出来再说吧”
    接下来几天,陈国华更加忙碌了。
    花了差不多五天的时间,他这才终于把论文给写了出来。
    写出来之后,他就打了电话给鹿乔山,让后者过来把论文拿走。
    晚上,翠花胡同,鹿乔山已经在等着了。
    “国华,你终于对它下手了”
    他一张口,陈国华顿时嘴角抽搐了起来。
    旁边的于沫离捂嘴偷笑,差点笑疼了肚子。
    而胡萍姑、陈梨花她们也差不多,笑得特别开心。
    “鹿主编,论文我已经写完了,麻烦您以后,就别再催我了”
    “那不行啊,国华,要不你顺便把论文给翻译一下?还是我找人帮你翻译好之后,你再帮忙审阅一下?”
    鹿乔山闻言,顿时有点急了。
    国际版的论文,他已经准备好了。
    经过他这么长时间的奔波,上面总算是审批了下来。
    虽说新创刊的国际版,可能会经营困难。
    但没关系,有志者事竟成嘛。
    所以,鹿乔山准备把陈国华写出来的所有数学论文,全都翻译一下,然后校正之后,再通过国际版发表出去。
    到时候就在港岛那边进行发表,由华润公司这边帮忙经营一下就可以了。
    毕竟陈国华写出来的论文质量本来就不差,没道理内地这边没有什么波澜的。
    大概率是内地这边的顶尖人才太少了。
    毕竟现在内地几乎是很少有专门从事理论研究的科研人员,大家都需要从事应用层面的研究呢。
    比如华罗庚、段学复等等。
    段学复是教育学家,人家的主要职业是北大数学系主任,是教书的。
    所以他搞理论研究,也只是兼职罢了。
    专门的理论研究,那就太清苦了。
    而且现在国家也不太需要这样的人才,还是帮助建设国家吧。
    国外应该有不少这样的人才,所以国际版期刊,势在必行。
    听到鹿乔山的话,陈国华顿时沉默了。
    好家伙,如果是英文版的话,会不会影响到自己?
    算了,这件事也阻挡不住,他只能够保证自己不去国外就是了。
    当然了,他很忙,翻译的工作,自然是交给鹿乔山他来负责了。
    至于说审阅的工作,陈国华相信对方能够做好,他就不参与其中了。
    论文交稿之后,陈国华就没有再去关注这件事了。
    接下来的时间,他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振华研究所上面了。
    郑桂萍的事儿,截至目前也依然没有什么发现。
    陈国华很想说,安国昌这家伙不会是吹牛逼的吧?
    还是说郑桂萍已经被打草惊蛇了,所以安国昌现在没办法引蛇出洞?
    而伴随着时间来到五月下旬,陈国华来到了京城钢铁厂这边。
    “陈主任你来了,来来来,你来看看,这是不是你想要的合金材料?”
    汪兆惠看到陈国华过来了,顿时兴奋地说道。
    后者闻言也露出了笑容,快步上前去查看。
    一块金属物质出现在他面前,旁边的车间主任熊大福咧嘴介绍着。
    这是他们车间跟九所的研究员,以及5341工厂的研究员一起研制出来的。
    参与到这样的科研项目当中,让熊大福极为兴奋。
    特别是研制出来后,通过了各类强度测试之后,熊大福他们就更加兴奋了。
    几乎可以说,这就是陈国华想要的合金材料。
    不管是在强度还是在抗腐蚀性、耐高温等层面,都已经达到了极致。
    陈国华听完之后,惊讶不已,“耐高温能够达到一千两百度?”
    这个性能,绝对是非常令人吃惊的。
    要知道,很多航空发动机内部的工作温度,绝对是超过了一千度。
    甚至有些性能优越的发动机,还能够超过一千两百度,甚至是一千五百度。
    这意味着,航空发动机的材料,必须是具备这样耐高温的材料才可以。
    而陈国华需要的超导合金材料,是需要耐高温在一千度左右就可以了。
    没想到,他们那么厉害,居然搞出来了这么好性能的超导材料。
    旁边的戴希璋闻言,则是咧嘴一笑,道:
    “呵呵,这是我的要求,我们整个团队都知道你要的材料是什么规格,所以在试验的时候,就按照你的方案来执行”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投入不同比例的铌、钛等金属,在熔铸锻造的过程中,以不同的高温状态下,会产生不一样的化学反应”
    “后来我们才知道,其实在你的技术方案里面早就有了.”
    “你也知道,我们九所最近就是在航空发动机层面的材料,特别是叶片”
    “这种合金材料的出现,绝对是我们内地航空工业的新篇章新时代啊”
    所以,他们九所当然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直接就深入展开来研究了。
    当然,一千两百度的耐高温材料,并不是他们想要的,还得需要进行更多的研究。
    而陈国华拿出来的技术方案里面还有几十个不同配比的方案,绝对能够研制出来。
    陈国华闻言,笑着点点头。
    他们能够研制出来,那就最好。
    这些技术留在他自己手里,也没什么用,还不如在他们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呢。
    不管如何,陈国华拿到了自己想要的合金材料,那就没问题了。
    “走走走,既然已经确定了材料,大家也都在,今天不管如何,都要喝一杯再走.”
    汪兆惠最是开心,直接就揽住了陈国华的肩膀:
    “前几次让陈主任你给推掉了,现在都到饭点了,你可不能再跑了吧?”
    “我们食堂都已经准备好了饭菜酒水”
    后者闻言,顿时苦笑一声,得,今天是跑不掉了。
    外面的天色还没暗下来呢,看来只能够在这边吃过饭再回去了。
    给家里打过电话之后,陈国华就被汪兆惠给请来饭堂这边了。
    钢铁厂这边的食堂是真的大,比北汽制造厂的还要大。
    哪像他们振华研究所啊,食堂就很小了。
    没办法啊,谁让振华研究所的人很少呢。
    如果振华研究所的人都超过一千了,那可不得了呀。
    毕竟能够进入振华研究所的人,必然都是大学生,要不然就是很厉害的技术型人才。
    反正现如今的振华研究所,除了保卫科等后勤人员,所有研究员,他们的学历都是大学生。
    包房内,汪兆惠、戴希璋、徐燕谋等人都在,陈国华作为主要客人,直接被安排在了主位上,旁边就是主陪汪兆惠了。
    餐桌上的伙食不算非常丰富,但饭量充足,菜也有不少。
    今年的春耕,还算勉强过得去。
    内地缺粮,已经是既定事实了。
    所以现在各地都是节省为主,但在钢铁厂这样的小天地里面,山高皇帝远,偶尔庆祝一下也很正常。
    陈国华没说什么,他每天都需要吃很多饭菜,现在看到了饭菜,干饭就是了。
    其实他知道这个时期,内地十分困难。
    可他只是一个人,有心也无力。
    在很多农村地区,有人受罪,也有人作威作福。
    就像钢铁厂一样,山高皇帝远,人家作为一把手,想怎么样就怎么样。
    觥筹交错之间,陈国华也喝了几口,然后就开始装醉了。
    他当然可以作弊,但作弊的话,只怕他们敬酒会更加频繁。
    包房的角落里,还放着一箱普通的老白干呢。
    人家汪兆惠说了,今天说什么也要喝个尽兴。
    这一群人都是酒鬼,平时也很少有喝酒的机会,现在好不容易出了科研成果,那肯定要往死里喝呀。
    即便被上面发现了,那也没关系,反正有科研成果在,有处罚的话,也不会很重。
    两个小时之后,陈国华起身离开了包房。
    而此时的包房内,全都趴下了。
    没人能够喝的过他,谁让他可以作弊呢。
    外面的闫守春已经在等着了,看着他出来,还想帮忙搀扶。
    “老闫,你看我像是喝醉的人么?”
    笑着说了一句,陈国华便坐上了越野车,“走,开车回家。”
    “主任,那他们呢?”
    闫守春担忧地看了一眼包房,结果却看到其他人已经走了进去。
    这事儿哪里需要陈国华操心啊,人家钢铁厂、九所等单位也是有人的。
    转过天,邱宗岳就一个电话打了过来。
    “你们昨天研发出了一款合金材料?而且这个材料还能应用在航空发动机上面?”
    刚回到办公室的陈国华,听着电话里面的大嗓门,不由把话筒放远了一些。
    “是的,领导,昨天刚研制出来,您这边都知道了?”
    原本他还准备今天报上去呢,看来应该是钢铁厂或者九所那边提前报上去了吧。
    既然这样,那还省了他的事儿。
    “现在大家都知道了,你们可真行啊,一声不吭地就放了一颗大卫星出来”
    “我问你,这个项目不是你们振华研究所的吗?怎么还有钢铁厂等几个单位参与?”
    听到邱宗岳的话,陈国华顿时意识到了什么。
    不会是王树迎打小报告了吧?
    那也不应该啊,如果是他的话,之前就应该打报告了才对。
    再说了,振华研究所跟其他单位合作,不是很正常的事儿吗?
    怎么听领导的语气,不是那么高兴呢?
    还是说跟邱宗岳有矛盾的其他领导,在他面前吹嘘了啥?惹他不高兴了?
    事实上就是如此,因为今天的邱宗岳就被人一顿阴阳怪气,心情能好,才怪!
    陈国华简单解释了一下,邱宗岳当即便说道:
    “下次有需要跟其他单位合作的事儿,你先跟我说,我来帮你解决这些问题
    “领导,您确定?”
    后者闻言,心里有点奇怪,但还是给予了肯定的回答。
    开玩笑,他作为一个领导,难道还不能够帮下面的单位进行协调了吗?
    这本来就是他的工作啊。
    听陈国华的语气,这是在质疑他的工作能力呢。
    “领导,是这样的,我这边手头上还有一个项目,您也是知道的,那就是光刻机项目.”
    电话这头的邱宗岳,听到陈国华的话,脸顿时就黑了。
    好家伙,居然拿这件事来埋汰他这个领导,有点飘了小陈!
    不等陈国华说完,邱宗岳当即便黑着脸打断道:
    “你小子少来这一套,我还不知道光刻机项目啊?这个是其他单位能够帮助你的吗?啊?你小子故意的吧?”
    “领导您误会了,真不是故意的,您先听我狡辩.啊呸,是解释,领导,情况是这样的”
    陈国华一时顺嘴,对面的邱宗岳忍着不生气,心说:这下属是自己选的!
    不生气!自己选的!
    “领导您看哈,我们光刻机这个项目,我很早就已经拿出来了,并且也已经开始准备了”
    “但现在都五月下旬了,马上就是六月份了,再眨眨眼,很快就是明年了”
    “所以啊,我是这么想的.”
    还能怎么想?
    就是能不能跟其他大学再合作之类的,多来几位光学、化学、材料学、物理学等层面的人才。
    再不济,也多来几个七八级工人吧,反正到时候肯定用得上。
    毕竟领导刚才可是说了,以后跟其他单位协调的事儿,都要跟他说一说。
    这么好的机会,陈国华没道理不抓住啊。
    邱宗岳闻言,脸色已经漆黑如墨了。
    “行了,你小子别说了,这件事就别想了,好好做的事儿,到时候上面会有奖励给你的”
    意思就是说,要人才没有,奖励肯定少不了,办法你自己想。
    “领导,您刚才不是说”
    陈国华的话都还没说完,就被打断了。
    “我说什么了?我什么都没说,就这样,挂了。”
    邱宗岳只能赶紧撤退,不然的话,到时候有他头疼的时候。
    主要是因为陈国华的这个要求,属实是过分。
    那么多单位都盯着全国的大学生呢,而每年全国毕业的大学生,都不到十万人。
    除去那些医学院、文科等方面的大学生,理工科的大学生,还能剩多少?
    虽说吧,建国之后,内地成立了不少理工科大学,但依然杯水车薪。
    所以,在这样的时候,要大学生?
    想屁吃。
    陈国华笑呵呵地放下话筒,心说,就看什么时候有奖励了。
    另一边,郑桂萍已经彻底把自己给隐藏了起来。
    根本不敢有任何的动作,就是生怕自己被发现了。
    至于跟林志武的关系,目前也只是维持在藕断丝连、若即若离的状态。
    反正后者这样的舔狗,她再怎么对待他,对方也不会真的舍弃她。
    毕竟林志武已经浪费了很多沉没成本,在没有得到她之前,又怎么可能放弃呢?
    “太严密了,太冲动了!”
    居住的房间内,郑桂萍每天晚上下班之后,都十分规律地回来看书学习。
    只是偶尔会跟林志武出去一趟,但也是非常有限的几次。
    之前那次,郑桂萍以为自己会很快完成任务,却没想到林志武那么不堪。
    毕竟陈国华只是呵斥了一句,林志武就跑回了实验室。
    如果能够在周晓芳出事之后,林志武去帮忙,在陈国华面前多表现一二,说不定郑桂萍就成功了呢。
    林志武发现一微米晶体管技术资料丢失之后,直接上报给陈国华的举动,也是郑桂萍没有想到的。
    因此,现在维持跟林志武的简单关系,也仅仅只是应付审查,以免被人发现不对劲罢了。
    至于林志武这个人,她已经放弃了。
    同时,伴随着五月下旬的到来,郑桂萍知道,如果她还不完成任务的话,等待她的后果,只会更惨。
    可越是紧张的时刻,她越是冷静。
    毕竟她跟陈秋凤不同,她的心理素质和思维能力都更强大一些。
    “如果明天再找不到机会的话,那我只能另寻其他办法了.”
    在郑桂萍如是想着的时候,监视监听郑桂萍一举一动的安国昌等人,也都在暗暗嘀咕。
    难道郑桂萍,真是被冤枉的?
    其实,安国昌不止一次跟童敬之申请过,直接撤回来吧,毕竟郑桂萍看着就不像是老鼠。
    至于说安全屋的事儿,看来也是子虚乌有。
    不过,童敬之却没有同意这个提议。
    他已经打算跟陈国华耗下去了,自然不能够被后者看低了。
    只是现在都已经五月下旬了,看来不太可能了。
    就在童敬之也纳闷的时候,郑桂萍却在第二天的时候,开始了自己的行动。
    她准备从医务人员小高这边入手,先是让小高这边去厕所蹲坑。
    而食堂这边,她也会放一些泻药,除此之外,还会在一处仓库那边放火。
    计划是很不错的,就看行动了。
    下午,正在办公室办公的陈国华,很快就发现了不对劲的地方,门口的两大门神,居然肚子疼?
    “那你们快去吧,我暂时不会离开办公室的。”
    批准了两个保卫科职员去卫生间之后,陈国华依然觉得有些奇怪。
    当即便起身来到了窗外。
    果然,远处的公共厕所里,已经去了好几人,有点混乱的样子。
    “食物中毒?还是老鼠在搞鬼?”
    不管如何,陈国华都直接拿起了电话,第一时间就打给了邱宗岳。
    给后者汇报过此事之后,他又马上给童敬之打了一个电话过去。
    “童处长,不知道我们振华研究所的老鼠,你们抓到了没有?”
    后者接起电话,知道是陈国华之后,心情还美了一下。
    终究是年轻人啊,居然就坐不住了?
    见对方的提前给自己打电话,追问老鼠的事儿,童敬之笑呵呵地准备应付一下。
    “怎么?陈主任着急了?”
    “呵呵,原来有关部门也是浪得虚名啊,我们研究所刚才已经有不少人去厕所排队了,整个研究所已经有点乱了,呵呵,我想老鼠应该在行动了吧?”
    陈国华冷笑连连:
    “童处长,你们有关部门可是号称抓尽天下一切老鼠的王牌部门啊,怎么现在这点小事儿都办不好呢?”
    “我要抓老鼠了,童处长,要不要过来看看,随你的便。”
    说罢,他就挂断了电话。
    看着外面厕所门口排着的长队,陈国华脸上的冷笑之色更甚了。
    好家伙,这个老鼠还挺狡猾的啊,知道如何制造混乱。
    只不过,这样真的有用吗?
    包括保卫科在内的所有后勤人员,以及研究员,全都有不同程度的腹泻症状。
    就连医务人员小高也同样如此。
    走出来的陈国华,已经确认了外面所有人的情况。
    门口守着的马明伟和殷孟伦,看他们的表情就知道,他们估计不太好受。
    但身为战士,他们还能够以莫大的意志力坚持。
    只要守在门口,那么就不怕那只老鼠逃跑。
    而陈国华和闫守春两人,由于中午是在北大食堂那边吃的饭,所以逃过一劫。
    今天上午,是段学复他邀请陈国华过去一趟,聊一些关于数学论文的事儿。
    结束之后,陈国华就跟于沫离一起在食堂吃了饭,这才回振华研究所的。
    因此,现在就只剩下陈国华和闫守春两人没事儿了。
    “老闫,过来,跟我去抓人!”
    挥手招来闫守春,陈国华回头看了一眼紧锁门窗的办公室,扭头就前往晶体管实验室了。
    前者很快过来了,手上已经拿好了一把手枪,神情十分紧张。
    “主任,要不我们还是等马科长他们来抓人吧?”
    “等他们来抓人?黄花菜都凉了!”
    陈国华冷冷一笑,闫守春闻言,顿时不再言语了。
    后者能够确认的是,除了他们保卫科的人,所有进入这里的人,都没有武器。
    最多就是实验室里面的武器罢了。
    振华研究所总共就只有四个厕所,所以只要中午在食堂吃饭的人,都会中招,也会前往厕所。
    刚才陈国华就已经看了一眼,截至目前为止,就只有郑桂萍没有在厕所门口的队伍当中。
    所以,几乎可以确认,郑桂萍就是那只老鼠。
    基于对自己记忆力的判断,陈国华目前能够确信的事儿,那就是郑桂萍应该是在窃取了技术资料之后,会赶紧藏起来。
    出了上次的事儿之后,林志武应该是把自己的资料给保管好了。
    可架不住现在事发突然,那么林志武应该是没有可能把资料放回柜子里的。
    而这,就是郑桂萍的机会。
    她应该是趁乱盗走资料,然后找机会藏起来。
    就在陈国华即将来到实验室门口的时候,林志武却突然出现了。
    看到林志武的时候,陈国华心中顿时感觉不妙。
    郑桂萍呢?
    难道她刚才第一个冲进厕所里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