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津贴
作者:非有常非无常   大明道士天子,但是在永乐最新章节     
    砰地一声,朱悟净重重跪地,只是腰肢依然笔直。

    “回禀皇上,孙子没有这种想法。”

    朱棣没有说话,双手叉腰,周围的宫女太监背后早已冷汗涟涟。

    “皇位之争,乃是生死争斗,父子相残,夫妻反目、兄弟攻讦,历朝历代皆有。”朱悟净震声解释:“但是我永乐一朝,父不杀子,子不逆父,弟不害兄,兄能容弟。”

    “皆是因为皇爷爷以身作则,眼中不仅有皇位,还有亲情。”

    “大伯可以容的下父王。”

    “父王也不会因为一句‘世子多疾,汝当勉励之’而生出暗算大伯的心思。”

    “孙子不才,当珍重亲情。”

    听到这话,朱棣稍微缓和下来,冷哼一声:“那你为何如此笃定瞻基容不下老二?”

    “因为大哥怕父王!”

    朱悟净大声回话。

    “天子怎可惧怕藩王!?”

    一句话,说破了朱瞻基和朱高煦的矛盾本质。

    孩子害怕父亲,害怕成年人,原因十分简单,畏惧成人的力量,这是天生的。

    但是。

    朱高炽天性仁厚,少了父亲的威严,再加上太子妃张氏也是一个强势的女人,家里朱高炽也有些惧内的意思,自然不会让朱瞻基感到畏惧。

    朱高煦则不同,那是可以将小孩子吓破胆的人物。

    换言之,朱瞻基自小就害怕朱高煦。

    若是寻常人家,乃至藩王家族,有一个凶神恶煞的叔叔,根本不是什么大问题,偏偏放在皇帝身上,就是天大的问题。

    天子怎可惧怕藩王?

    朱棣心神震荡,不由想起了建文帝朱允炆。

    朱允炆手段如此强烈的削藩,其根本原因就是因为惧怕藩王,害怕他的这些年富力强的叔叔们,这是自小养成,根本无法治愈。

    天子怎可惧怕藩王?

    “算了,你也不容易。”朱棣叹息一声,不再深究:“你这孩子杀心过重,有伤天和,咱让老和尚找些高僧,你和他们聊聊,学点佛法,平复心里的杀意。”

    朱悟净:“……”

    这对付蒙古人的手段怎么先落到我身上了?

    “你下去吧。”

    朱棣挥了挥手,示意朱悟净离开。

    但是。

    朱悟净不为所动。

    “你还有什么事吗?”朱棣问道。

    “孙子是为了官员俸禄一事,军机处官员虽然无品无职,皆为兼职,也应当没有俸禄,却也没有让人打白工的道理,还请赐下赏赐。”

    若是有俸禄,那就是正经官职,所以军机处必须没有俸禄。

    但是,军机官员皆是天子近臣,自然没有白干活的道理,所以朱悟净暗示朱棣应当以“赏赐”的名义,给予军机大臣和军机佥事工资。

    朱棣有些为难,想起以前官员俸禄的改革失败,旋即将问题踢回给了朱悟净。

    “军机处是你一手建立,你觉得应当如何?”

    朱悟净悠悠道:“既然没有俸禄,那就换个名号就是,就叫‘津贴’吧。”

    “用来对军机官员进行金钱补助,类似于洪武朝的二俸、三俸,只是军机处无职无品,故不是俸禄,而是津贴。”

    “既然不是俸禄,自然需要同俸禄区分,不能按月来发。”

    “孙子建议将其分开,化为全勤奖、出差补贴……”

    旋即,朱悟净将现代的那套工资制度道出,提出由朝廷拨款,根据军机官员的政绩分发。

    朱棣听得十分认真,时不时还插嘴问上两句,双眼流露出沉思。

    等到朱悟净说完这个完全不同于俸禄的工资制度,朱棣方才皱眉开口问道:“瞻壑啊,你说这个津贴,可不可以在整個朝廷施行。”

    “以后,朝廷的官吏,同时有两份工资,一份是太祖定下的俸禄,一份是咱发放的津贴。”

    “这样一来,可以有效激励官员们的工作热情,也可以防止官员因为俸禄微薄,而贪污的问题。”

    听到这话,朱悟净下意识地吐口而出道:“原来你也知道官员贪污成风是因为薪水太少了啊!”

    “你小子说什么呢!”朱棣拍了下朱悟净的脑袋。

    这孩子,没大没小的。

    朱悟净轻咳一声,吐槽道:“爷爷既然知道问题所在,为何没有提升官员的工资?”

    朱棣拢袖而立,咂舌道:“官员俸禄乃是太祖皇帝定下来的,不能随意更改,朕之前借着靖难功成,已经给官员增加了一些俸禄,自然不能再改。”

    朱悟净微微颔首,表示理解。

    作为造反上来的皇帝,还是需要注重一下孝道的。

    名正言顺可是很重要的。

    自己不也是要借着道家的壳子,宣扬现代的科学思想吗?

    没毛病!

    但是。

    朱棣接下来的话让朱悟净绷不住了。

    “后来锦衣卫发现了许多官员贪污,以及一些敛财的手段,朕觉得需要增加官员收入。”

    “朕沉思许久,发现俸禄皆是粮食,这些粮食不太好卖,影响了官员收入。”

    大明官员月俸主要是俸米,不过在洪武朝也会米钞中半兼支,但是主要还是俸米,也有专门的机构收米。

    朱棣续道:“所以朕经过计算,决定施行官俸折钞之法,将官员俸禄全数折算成宝钞。”

    朱悟净嘴角微抽。

    不是。

    永乐朝核动力印钞机是个什么情况,你自己心里没数吗?

    “虽然一开始确实增加了官员的俸禄,让他们不至于拮据,但是后来米价发生波动,一斗米需要的宝钞上涨许多。”

    “这样一来,官员原本可以买到十斗米的宝钞,反而只能买到八斗米,收入似乎变少了。”

    朱棣语声带着疑惑。

    “为了增加官员的收入,朕依靠着锦衣卫提供的商品价格,经过计算,决定用三宝下西洋带来的藩货折算成俸禄,发给这些官员。”

    “这些藩货都很值钱,也很抢手,让官员的收入增加许多。”

    “只是不知为何,折俸后不久,整个金陵的藩货价格全数下降。”

    听到这里,朱悟净的五官已经扭曲了。

    不忍直视!

    不忍直视!

    他总算知道为何历史上的郑和下西洋最后会被群臣视为“劳民伤财”,终于知道为何明明下西洋准许民间船只随行,进行官方准许的商业活动,更是对超额的朝贡贸易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却还是会以失败告终。

    问题的根源全部出在了朱棣身上。

    这位马上天子本质上和宋朝那些不知兵的书生没有什么区别。

    书生只是不知兵。

    朱棣却是不知商。

    大明最大的问题就是经济,偏偏两位有实权的皇帝都是不懂经济的主,这样大明的经济能好吗?

    夏原吉在这种领导手下工作,也真是难为他老人家了。

    朱悟净轻揉眉心:“皇爷爷,请把夏尚书找来,我向伱阐述一下经济之法。”

    朱棣估计是听不懂的,希望夏原吉可以听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