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二章 薛宝钗扶小皇帝,忠顺王杀卢俊义
作者:赵厌   红楼之鲁智深在荣国府最新章节     
    “大行皇帝遗命中并未提及过太后,依我之见,不如请太后去大明宫荣养。”
    乾清宫中,六位辅政大臣聚齐,皆穿丧服,见吴用侃侃而谈。
    皇帝停灵至此,不满十岁的皇长子已经请来,正被薛氏带领着在里边哭棺。
    乐善郡王抹了泪,叹道:“这事…到底急不来。”
    既为辅政大臣,上面有个太后、以后的太皇太后挂着,终究叫人不自在。
    都是人老成精的人,这事不只吴用一个人想过。
    只不过都中尚且没有安稳,这时着急罢了太后,恐怕会引得口舌,所以乐善郡王才有这说法。
    吴用听明了乐善郡王的意思,颔首道:“那便稍缓。”
    这时里面皇长子哭完了,一面抽泣,一面由薛氏牵着往外来。
    “贵妃娘娘,殿下,望请节哀。”
    众臣公纷纷起身拜见。
    皇家的事也纷乱,皇长子不被太后带着,而是皇商人家出身的薛氏妃嫔带着。几位辅政大臣想起方才的话,越发的觉得送水太后荣养那事不错。
    薛宝钗牵着皇长子登上朱陛,龙椅边上伍荃指挥人抬了凳来,薛宝钗再按着皇长子坐下。
    “皇子年幼,愚妇无知,皆哀思过甚,不知如何处置。幸得大行皇帝遗旨众辅政大臣在,有赖诸公操持,无远弗届。再请万不可以小事争执,耽误大行皇帝身后。”
    这是为吴用提前揭露皇帝驾崩一事张目,众大臣闻言再是叩首。
    到底已经入宫,把持了皇城,吴用那事众臣虽说暗恨,却也只得先放置,先以大局为重。
    老宗正出首道:“已敲响钟鼓,传诏群臣祭奠。大行皇帝遗旨,请殿下即日登基,当先行宗庙,翌日再于太和宫中,受百官朝见。”
    薛宝钗道:“有劳宗正施为,不知其中可有缓急之处?”
    老宗正道:“登基非一日之事,先于宗庙即天子位,明早再行太和宫中,正是名正言顺。”
    薛宝钗就怕夜长梦多,毕竟前几任皇帝继位,没一个算得上是安稳的。
    但既然宗正这样坚持,不留痕迹看了看贾琏那边,见也没反对,薛宝钗只好点头。
    皇城已经戒严,只开午门一路,让百官入内祭奠大行皇帝。
    待得午后黄昏,入皇城来的官员便渐少。
    老宗正这时已经写好祭文,又叫人捧了玉玺,当即领皇长子往宗庙那边去。
    百官在后,换上吉服随行。
    时至入夜,拜祭了先皇牌位,老宗正念了即位的圣旨,再呈献玉玺给懵懂将睡的皇长子。
    如此,已经算是登基。
    了结大事出来,薛宝钗接住新皇,往乾清宫地方去了。
    老宗正寻上贾琏,道:“夜间唯恐生事,旁人又难全信,请荣国公与我一趟,叫顺贞门外的京营士卒入内听命。”
    贾琏讶然一阵,反应过来,道:“这事先皇曾嘱咐过,俺这便和老大人一齐去!”
    老宗正满意点头。
    时值夜色已深,贾琏帮着安排妥了防务,再被老宗正请离,且去休息。
    贾琏知晓不能出宫,便只往宫中外朝下榻处过来,正要解散被石光珠以及桂祁安排来的护卫,忽然有太监伍荃来传唤。
    “国公爷,陛下请您去乾清宫说话。”
    “谁?”
    伍荃凑近一步,低声道:“其实是娘娘请您去哩!”
    新皇尚不知事,自然是薛宝钗借名传唤的。
    贾琏了然,颔首转朝乾清宫方向去。
    ……
    时值三更,内外寂静,灯火飘摇,雪夜不息。
    皇城外朝,当朝枢密使卢俊义经体仁阁,过桥,到了东华门。
    月明星稀,天地一白,唯有卢俊义脚踩皂靴,踏破雪景,留下深浅如一的脚印。
    卢俊义再走,往南到了角楼下。
    忽然有鼓声响起,至四面八方涌来,惊动半个皇城。
    原本以为漆黑无人的宫墙上,猝然点起一排排火把,划破雪夜。
    “卢俊义!你的事发了!”
    皇城南库边上,闪出两列羽林卫,吐气如白虹,手持兵械围拢过来。
    那角楼中,身披猩红大锦袍,腰系黄带的忠顺王受人撑伞过来,站立宫墙上,俯视下方之人。
    火把照耀下见得来人,卢俊义一边戒备身边众人,一面高声道:“忠顺王爷,下官何罪?”
    忠顺王使人传话道:“你勾结先皇九弟、混江王里俊里应外合,图谋宫闱,罪该万死!若束手就擒,或可保宗族无恙。”
    卢俊义闻之大怒:“你敢诬陷本将!”
    忠顺王哪里会多言,不过一个无知匹夫,也敢染指朝政,当即挥袖喝令道:“拿下,生死毋论!”
    早有一羽林卫按捺不住,举腰刀搠来。
    卢俊义正嫌赤手空拳,让过身位,一手按住这人臂膀,手腕一翘,将那腰刀夺过在手,再摁住这人兜盔,往地上一摔。
    雪地下青砖开裂,这羽林卫也僵了两腿,一时没了动静。
    “好贼子!”
    见困兽犹斗,四面羽林军一时喊杀声大起,如潮水般涌来,只见刀兵四溅。以一人面朝建制士卒围杀,任谁见了,都只会觉得螳臂当车。
    卢俊义初时尚且留守,不察被一刀割了面容,终免不得狂性大发,一手扯破身上官袍,好施展手脚。
    诸般兵器竟是哪样不会?再夺了一把腰刀在手,舞动双刀,一刀剁飞头盔,一刀结果来人。
    卢俊义周身好似长眼一般,前面冲杀,后面还避过刀兵加身,反手插刀,突入那甲片当中,奋力甩开。
    围杀的羽林卫一人悲吼一声,连人带甲倒飞两丈,来不及抽身,又被紧跟着抛出的后人压得骨折筋断,吐血毙命。
    这般哪里是一两处,卢俊义且战且走,手中白刃不停,不多时,宫墙下便是血染了一地。
    金盔金甲成崩山之洪流,却被一人砍翻在地。
    “不能放走!”
    忠顺王在宫墙上越看越是心惊,只见羽林卫尸体横了一路,要往宫内去。
    卢俊义只顾砍杀,右手上刀刃稍觉卷刃便抢另一把在手,教来者皆死,剁开喉间的热血洒下,消融脚下冰雪,露出下面青石。
    “张弓放箭!休走了逆贼!”
    宫墙上本是京营精锐,夜色中一声喝令,早有数十长弓取出,顾不得冰雪溶解于弓弦,纷纷朝宫墙下俯射。
    下方残存寥寥的羽林卫已尽皆胆寒,卢俊义舞动双刀,三尺内谁敢近身。
    忽有一箭至上而下,正中卢俊义臂膀,叫他身形一顿。
    卢俊义只觉得一张胳膊再抬不起,生死之间就地一滚,避过了不知多少箭矢,
    却任由一箭瞅见空隙,正中小腿。
    卢俊义喉咙间传出嘶吼一声,翻身而起,勉强招架住迎面箭矢。
    再以余光看,残存的羽林卫尽皆死在这剑雨当中。
    “必然是忠顺王忌惮西边外兵,起这番毒心,要置我于死地!”
    卢俊义心头悲凉,咬牙站起。
    宫墙上又岂会容他歇息,忽有倾天箭矢落下。
    忠顺王远远见下方那人身中数箭,大喜道:“再放!看这匹夫之勇何足挂齿!”
    卢俊义一手执刀,勉强拨开几箭后,手上刀兵被箭矢弹开,再无招架之力,轰然倒地。
    远远一看,却是雪地里生出个刺猬一般,猩红之血留了一地。
    箭雨终停,宫墙上定睛一看,却见里里外外毙命了近百具尸首。
    复又巡查至此的羽林卫抵达,踌躇不敢向前。
    忠顺王叫传话道:“勿要惊慌,割去卢贼首级,呈去太和宫门。”
    命令下达,一伍羽林卫终究壮胆朝前,踏过遍地尸骸。
    却不及再向前,那倒地的尸首再动了,一手撑地爬起,目不能视物,只得愤然仰面长啸。
    “——天家杀我!”
    一干羽林卫顿时亡魂大冒,七魄惊去了六魄,连滚带爬跑出。
    出了尸山血海,不见动静再回头时,才见那尸首仰面倒了,再无声息。
    宫墙上,忠顺王面色僵硬,被那长啸夺了心神,久久方才扶着城垛站定,咬牙切齿。
    “非人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