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8章 常秋栾11
作者:广木在睡   【综影视】沤珠槿艳最新章节     
    “太子殿下。”
    朱标行着他一贯四平八稳的步子,脸上仍是喜怒不显。所过之处,宫人侍卫莫不恭敬端肃之态更甚。
    “都退下。”
    及至太子妃殿内,不等朱标开口,秋栾便叫退众人。转过头来就见往日在旁人眼里近乎完美的太子殿下此刻难得露出颓态。
    朱标两手撑着脸,声音隔着手掌越发沉闷:“我对他,是不是太严了些。太医说幸好老四精于骑射,身子骨打磨得比常人强健,即便如此却也伤得极重,从小到大,我还从没对他下过手。”
    “有多重?燕王受得那几鞭子比魏国公和鄂国公随皇上征战各地受得那些积年老伤还重?比大明各地被勋贵和贪官层层盘剥欺压的百姓伤得还重?”
    秋栾故意没用那些亲近的称呼,一番话说得冷冰冰,直将太子冻得脑子都颤了。
    他从手心里抬起头,看向坐在对面的妻子,忽地笑道:“人都说长嫂如母,又说慈母严父。怎到你这儿,我瞧着却全不似这般说法了?”
    “我是什么模样你不早就一清二楚了?‘杀神爹生了个菩萨面修罗女’这不是当初老二还有那群小辈背后议论的,我不信你不知道。”
    常秋栾微微勾起唇角,眉心那一点胭脂痣似乎都艳丽了起来,分明是悲天悯人的笑容,却给人以惊心动魄之感。
    “玉不琢,不成器。魏国公长女要与燕王议亲的事儿才露了痕迹,那群人就跟闻着肉味的野狗一样扑上去想把徐叔也拉下水,好跟他们同流合污烂在一块。”
    关起门来常秋栾说起政事,眉眼间的肃杀气势简直能媲美她那位杀神亲爹,言辞辛辣又刻薄:“当初咱们议亲,他们就耍这些鬼把戏。可惜我爹是天底下头号无情无义只知君父不晓亲朋的负心之辈,什么淮西勋贵浙东名士,一概连名姓都没听过,门槛都一日三洗,直把他们得罪透为止。”
    “鄂国公咬不下来,就去啃魏国公?哈,这才真是此地无银三百两。皇上还没拿他们怎么样就怕成这样,可你看,他们肯改吗,他们会改吗?”
    “贪污受贿、烧杀掳掠,上欺君下辱民,大明建国才几年?这些还只是臣子,老二老三老四,还有下面这些弟弟,他们以后,可是实打实的皇亲贵胄、实权亲王!”
    常秋栾两手撑着长桌与朱标一站一坐,好似对峙一般:“我只怕你心不够狠、手不够重,不能将弟弟们教育好啊……”
    “……我自然会教育好他们,长兄为父,更何况教好了他们,对我日后也是有益无害。”
    “这就是了,约法三章的规矩我牢记于心。你放心,为了你,我不会过界。”
    殷红的唇色一开一合,像是欲择人而噬的鬼魅:“说好了,只要你一直看着我,我就会忍耐下去。但,你要再继续纵容他们,我恐怕会给他们一点小小的关怀。”
    朱标知道她这话不止在说他的弟弟们,更是在指朝堂上那群勋贵大臣。
    面对妻子这副模样,朱标并没有什么惊诧的神色,反倒习以为常地伸出手覆在秋栾的手背上:“九娘,你在生我的气吗?”
    常秋栾:……
    常秋栾:“你不能总用这招,你知道我不会怪罪你。”
    今年也才十八的太子殿下显出一点点得逞的笑来,拉着泄气的秋栾肩膀贴着肩膀,挤挤挨挨地坐在一张大椅上。
    他抚摸着妻子看起来修长秀美的双手,这么一双保养得宜的巧手,还是不要沾上那些腌臜事了。
    从十岁那年意外目睹了九娘动手的场面起,朱标就下定决心永远将这个秘密埋葬在心里。
    外头人人都称赞太子和太子妃夫妻两个是青梅竹马的金玉良缘,当年目睹了两人死而复生的,则以为他们是累世因缘、应劫而生。
    可惜他们都只猜对了一半。
    “聚怨降生”、“乱世祸胎”……
    天知道这些年他有多害怕,万一秋栾做出无可挽回的事,自己又该如何抉择。
    好在无论如何,她总还是能听进自己的话。就像自己,俯仰天地间行事从来问心无愧,唯独在妻子身上,朱标承认,自己是藏了私情的。
    “治大国如烹小鲜,事要一件件去完成,人也一样。对那些国家的蛀虫,我的心从来与你是一样的。”
    朱标一贯不曾显露锋芒,人人都赞大明的太子典雅规范足可为天下表率。但他们忘了,朱标身上究竟流着谁得血脉。
    如果真有人认为太子比皇上仁爱慈善因此而轻视,那他才是天下第一的蠢蛋。
    “至于老四,我叫人给他送了书去,究竟能不能品出其中三味,只看他的悟性。”朱标一甩衣袖,语气理所当然:“既是孤的弟弟,若不能为臂膀,便只好学会安分守己做个乖巧懂事的闲王了。”
    总归他弟弟多,虽然对老四更偏疼些,那也是因为看重老四的品性和潜力。可老四若真转不过这个弯,朱标也不会抓着不放。
    对朱棣来说,这显然不是他能接受的道路。但现实就是如此,谁会一直在原地等你呢?
    选择,这便是他人生中第一篇课题。
    朱标早已将所有事的先后缓急都罗列在心:先把家事处理好,爹和他也就该腾出手来整治国事了。
    胡惟庸最近行事越发滴水不漏,可惜尾大不掉,从前既入了污淖,如今想洗白上岸,只怕他那些个盟友未必肯服。
    即便他壮士断腕,自己主动上报了淮西那些人的罪责,实则也不过是以退为进,既没有真正得罪那些人,又把好名声给赚了。
    这样的聪明人,可惜却选错了路子。
    不过这大约正是聪明人的缺处,总是自以为自己能算无遗策、左右逢源,却不知自己的一言一行早已落在旁人眼里,更被人记在心里。
    聪明反被聪明误,不外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