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宫中议对
作者:而立   三国刘表之鲸吞天下最新章节     
    回到卧房,和衣躺下,夫妻俩聊起私房夜话,又聊起刘琦、刘琮这两个孩子,自小的种种趣事。
    也算是弥补弥补刘表这十几年来,未能陪伴孩子长大的遗憾。
    又谈及今日祭拜恩师王畅之行,妻小一众之中,陈氏与王谦的夫人聊得投机。
    刘琦、刘琮兄弟俩与王粲也都相谈甚欢,而且夫妻俩对王粲都甚是喜爱。
    “丹儿,你看既然这般喜欢王粲,要不咱们再生个女儿,到时候招他为婿如何?”
    刘表唤着陈氏闺名,凑到陈氏耳旁轻声说道,两只手也慢慢变得不老实起来。
    陈氏脸颊瞬间滚烫滚烫,整个人都快瘫软了。
    “夫君,你,你才好转数日,要不,要不再休养休养。”
    陈氏喘息着回应道。
    “宝宝,你不知道,为夫幸得先祖赐予仙丹灵药,身体早已好转,如今正是龙精虎猛之时呢。”
    一时间衣物纷飞,一番云雨,不在话下。
    又是一日清晨,刘表与伊籍、满宠二人,一同来到书房。
    这时刘表指着书架上满满当当的书简,书册,对二人说道。
    “年关将至,近来无事,书房珍藏各类书卷,你二人尽可参阅。”
    “另外再给你们一件苦差事,抄录《春秋三传异同说》,抄录越多越好,不过某准许你们自留一份,以做家传。”
    闻听此言,二人眼眶瞬间就红了,当时见刘表送给王粲《春秋三传异同说》之时,二人就一脸羡慕,恨不得以身相替。
    如今能抄录这等着作,就已受用无穷了,还能自留一份,以做家传,二人更是感激涕零。
    二人立马大礼叩拜。
    “属下叩谢主公大恩,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而刘表在清晰族中状况之后,又开始组织人手,制作长矛,弓箭等物品,以防备明年即将爆发的黄巾叛乱。(民间不得拥有甲胄、弓弩,但其他武器是可以拥有的。)
    随着年节将近,刘表又开始安排府中众多仆从,大肆采买年节一应物品。随着府中张灯结彩,年节的氛围瞬间就起来了。
    同时随着管家福伯领着一众仆从外出采买,渐渐的山阳刘氏公子刘表得了疫疾,又能安然醒转的各种神乎其神的版本,也传播得更加深远。
    而刘表的名声,不但在周边郡县的士人中流传,就连普通百姓也都心生钦慕。
    目光来到洛阳宗正府。
    管家拿着两封书信以及一份礼单,来到刘焉面前。
    “老爷,山阳刘氏的书信和年节礼单。”
    “呵呵,我这兄长又该让我替我那苦命的侄儿求情了。咦,今年怎么有两封书信呢?”
    刘焉接过书信,说笑道。待发现有两封书信时,稍显疑惑。慢慢看起书信,刘焉原本开怀的表情,逐渐凝固起来。
    看完兄长刘老太公的书信,刘焉还觉得可能是兄长夸大其词。
    竟借先祖传话这等神乎其神的手段来说事,或许是想要让自己替侄儿求情之时多些筹码吧。
    可再看完侄儿刘表的书信之后,刘焉眉头紧紧的皱在了一起,也意识到了此事的重要性。
    “莫非太尉杨赐(杨彪之父,杨修的祖父)当年所言确有其事?速速备好车马,某马上要去太尉杨府。”
    刘焉想起三年前杨赐为司徒之时(179年12月-180年9月),也曾上书谏言过此事,只不过不久之后就因病而被免官了,此事随后也就不了了之。
    来到太尉杨赐府上,刘焉言明此事,并拿出刘表的书信。
    杨赐看后,深以为然。
    “三年前,老夫为司徒之时,就知太平道必成大祸。”
    “于是遣属官刘陶细细查访,查实之后,向陛下上书谏言此事,请求陛下逮捕张角等人,遣散其教众,如此方能防止可能发生的变故。”
    “可惜到如今也没回应啊,只怕那奏疏都不知被扔到哪个角落了吧。”
    刘焉确认此事之后,神情凝重,不由开口说道。
    “不若再一同向陛下谏言,彻查此事。”
    杨赐深知刘焉这个宗正,在皇帝心中的地位,听后一喜。
    “好,老夫也正有此意,同往同往。”
    太尉杨赐与宗正刘焉是少有的几个可以直接入宫面圣之人,于是二人一同驱车向宫中行去。
    河南尹何进府上,何进和同父异母的弟弟何苗,也在看着手中的书信。
    “刘表这是何意啊?”
    何进早年丧母,其父何真再娶,生有一子二女,也就是后来的何苗以及何皇后姐妹。
    何真去世后,何进以屠夫为业,养育一家五口人。
    后来同父异母的妹妹被选入皇宫,直到三年前被立为皇后,何进也由郎中一路升为河南尹。
    何进与刘表自然也就完全没有什么交集了,但也知刘表往日之名望,此时看着手中书信确实疑惑不已。
    “大哥,这刘表是党人,之前因为党锢之祸,罢黜终身,不得为官。”
    “而我等是外戚,如今他莫不是在向我等示好,如果我们查出有太平道叛乱,立了大功。”
    “到时候向陛下言明此事,再加上皇后吹吹枕头风,刘表说不得还能重新受到起用。”
    何进听了何苗所说,心中瞬间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朝堂之上,朝臣与阉宦相互制衡,唯独外戚势弱。
    而自己因为屠夫出身,不但朝中重臣多有看不起自己,就连阉宦也瞧不起自己。
    如今士林俊杰的刘表都向自己低头示好,那今后还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呢。
    此时的皇宫之中,杨赐与刘焉见得皇帝刘宏之时,刘宏正与十常侍的张让、赵忠一行人嬉戏归来。
    刘宏以外藩即位,初始信重阉宦王甫、曹节,而后信重张让、赵忠等人,此后更是在这些人的怂恿下,卖官鬻爵,横征暴敛。
    杨赐身为帝师,见得皇帝刘宏身边奸佞横行,自然没有什么好脸色。
    刘宏虽然贪财好色,在宫中也有许多胡作非为之举,但对帝师杨赐还是颇为敬重的,挥挥手遣散张让等人。
    “两位爱卿,匆匆而来,所为何事啊?”
    刘焉便将刘表书信呈上。
    皇帝刘宏一边看着书信,一边听着太尉杨赐述说此事。
    皇帝刘宏听了之后,倒不是太过重视。
    毕竟多年来,也有阉宦耳目及地方官员,述说太平道救世济民,平稳地方之事,因此只是推说会派人详查。
    杨赐身为太尉,同时又是刘宏的老师,刘宏这敷衍的态度,着实让杨赐气愤不已。
    于是又将多年前就曾谏言太平道一事说出,而今仍未得到回应,恐是宦官作祟,请求皇帝刘宏彻查此事并缉拿张角等人。
    言语恳切之余,也让皇帝刘宏颇有些挂不住面子。
    毕竟刘宏亲厚阉宦,更是常跟人说,“张让是我公,赵忠是我母”,而杨赐的话语真是有些啪啪的打脸。
    可是刘宏尊师重道,又不能惩处杨赐,只得一再声称定然严查此事,这才好言劝得杨赐回府安歇。
    “刘卿,可查证过,可是确有此事?另外这刘表可是几年前助修“熹平石经”之人。”
    “陛下也知,我江夏竟陵刘氏同样出自鲁恭王之后,百年前才与山阳刘氏分家,因此与山阳刘氏常有年节书信往来。”
    “刚接到此书信时,臣平日里对太平道虽有耳闻,但也不太敢确认。”
    “后来想起太尉杨赐也曾上书谏言过此事,因此前往杨府求证此事,确认之后,方才进宫面圣的。”
    刘焉解释了书信由来,以及为何会与太尉杨赐一同入宫面圣。
    “另外,刘表也正是多年前助修《熹平石经》之人。”
    “当时刘表听闻陛下修订“熹平石经”,特意献出先祖鲁恭王得到的《论语》、《尚书》、《礼经》、《孝经》等古文经。”
    刘宏听了刘焉所言,神情舒缓不少。
    “朕记得这刘表也是党人吧,不过从目下一二事看来,倒也是个忠心汉室之人。”
    “陛下所言甚是,毕竟他也是我汉室宗亲,即便年少轻狂之时受人蒙蔽,也定然是忠君爱民的。”
    刘焉点头附和道。
    “嗯,那刘卿以为派谁彻查此事为宜?”
    “陛下,帝王心术,平衡之道。”
    刘宏听得此言,心中暗中衡量,如今朝堂之上阉宦一党与朝臣相互制衡。
    但两方却总有想要压制乃至扑灭对方的想法,唯独外戚势弱,没有太多存在感。
    “那便派河南尹何进去彻查此事吧。”
    刘宏看着宗正刘焉,更觉信重。
    既不与朝臣为伍,也不阿附阉宦一党,始终跟自己一条心。
    而且话不多,也不像太尉杨赐那样,总是说些让自己为难的话语。
    何进府上,两兄弟刚刚商议完,决定悄悄搜查太平道不法之事。
    就收到了来自宫中,令何进彻查太平道有无谋反一事的诏令。
    “莫非这刘表真是福将不成,这就让我等大权在握了?”
    何进此时颇有些喜不自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