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天意难违
作者:文人鬼   明朝第一航海家最新章节     
    “陛下,不要急于削藩!要先稳固和提升自己的实力,否则一旦……”
    “郑海,朕知道!”
    武英殿中,只有郑海、朱允炆和太监昌盛。这是郑海劝说朱允炆难得的机会。
    见朱允炆根本不相信自己的话,郑海改变策略:“陛下,臣曾结识一名相术奇人。他告诉臣,应天府与北平府都是龙脉所在......”
    他想借助算命之说,提前给朱允炆透露一些未来的事情,希望能够扭转朱允炆的想法,改变朱允炆削藩的决定。
    “假如有一天,陛下与燕王两龙相争,爆发战争,陛下将会失去天下……”
    “郑海!你放肆!”
    朱允炆大声呵斥道:“朕才是天子!为了劝朕放过燕王三位王子,你竟编出这等相术之说!你太令朕失望了!”
    “陛下,当初我们相遇,相交,第一次畅谈是在白氏一品鸭,你还记得我说的话吗?”
    郑海见朱允炆动怒,知道不能再说下去,只好先转移话题。
    “那时,陛下自称洪允,我是慎之,还有徐妙锦,我们三人一起在白氏一品鸭吃着美味的鸭肉……”
    朱允炆的怒色消失,脸上渐渐恢复平静。
    他看向郑海,听着郑海的讲述,跟着回忆起那段时光。
    武英殿中,只听到郑海的声音。
    “那时,我曾对洪允说,假如有一天你有了很大的权力,我希望洪允你能答应我,让我带领一支强大的舰队,去征服浩瀚的大海……”
    “陛下,那时候,我就已经知道,你会是未来的皇帝……”
    “洪允,是我的朋友。我只想告诉他,削藩很危险,燕王朱棣比他想象的要难对付。
    如果他不能一下子除掉燕王,那么燕王朱棣将直接威胁他的统治,甚至最终……”
    “好了!朕,不想再听你胡言乱语了!你下去吧!”
    朱允炆打断了郑海,转身背对郑海,对一旁的太监道:“昌盛,送送郑千户。”
    郑海看了一眼朱允炆的背影,叹了一口气,无可奈何地退出了武英殿。
    走出武英殿大门前,郑海停下来脚步,回头又看向大殿内的朱允炆。
    然而,朱允炆依旧是背对着他。
    跨出了武英殿的大门,走下武英殿的台阶。
    走在曲折而漫长的皇宫走廊里,郑海头一次感觉:这廊道太长了,这皇宫真的太大了,自己是如此的渺小!
    回头看向武英殿的方向,西边的天空挂着绚烂的火烧云。
    夕阳西下,给天上的云朵染上了一层血红色。
    小太监昌盛跟着郑海背后,发现郑海回望西北方向的天空,也跟着停下来。
    他不禁问了一句:“郑千户,您是在看天上的云霞吗?”
    “是的,你见过这么绚丽的火烧云吗?”郑海随口问了一句。
    太监昌盛抬头看向武英殿屋顶上的火烧云,红霞如血,染红了天空。
    不等太监昌盛回答,郑海又自言自语道:“我见过。那次,我是在草原上,手持腰刀追杀北元的败退的残兵......”
    “那时,我还只是燕王朱棣手下的一名小兵。那天的火烧云也像这样,红得像鲜血,天上地下都是一样的红色......我的腰刀都砍出了缺口,北元的士兵一个个倒下,溃不成军,鲜血染红了草原......”
    “我真不希望这样的事情再一次发生,真的,太惨烈了!”
    太监昌盛沉默地听着郑海的讲述,再看那火红的红烧云,仿佛看到了血淋淋的战场画面,不禁打了个寒颤。
    再看向郑海,他有些莫名地钦佩。
    不过,当看到郑海身后长长的影子,他提醒郑海道:“郑千户,您该离开了。”
    忽然,郑海身体一震,眼光从天上的火烧云,转移到身边的太监身上。
    他看一眼太监昌盛,点点头,若有所思地回答道:“是啊,我是时候离开了。”
    转身继续向宫外走去,走了几步,郑海又回头,看向太监昌盛,问道:“昌盛,如果天意不可违,那我们该怎么办?”
    太监昌盛疑惑地看着郑海,小心翼翼地回答道:“小的不知道千户说的是什么,不过,小的知道,不可逆天行事,只能顺应天命。”
    郑海冲太监昌盛点点头,叹了一口气,头也不回地离开了。
    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六月,兵部侍郎齐泰升为兵部尚书,翰林院修撰黄子澄提拔为太常卿,两人一同参与皇帝朱允炆有关军国大事的谋划。
    七月,皇帝朱允炆听从黄子澄的建议,征召汉中府教授方孝儒为翰林院侍讲。
    方孝儒成为皇帝朱允炆的贴身顾问,经常陪伴在朱允炆左右。
    平时,方孝儒时常出入朱允炆日常办公的武英殿,为朱允炆出谋划策。
    上朝时,在奉天殿中,方孝儒直接针对大臣们的奏告,为朱允炆提供对策和批复内容。
    朱允炆身边集聚了黄子澄、齐泰和方孝儒三人,他们都推崇儒家的以德治国。
    朱允炆听从三人意见,实行宽大的政策,废除严刑峻法,释放罪犯,轻徭薄赋。
    “陛下,如今天下安定,是时候开始实施先皇的削藩之策了。臣请陛下下决断!”
    武英殿内,黄子澄与齐泰向皇帝朱允炆提请削藩。
    朱允炆看向一旁的方孝儒,询问道:“方爱卿,你怎么看?朕是否开始实施削藩之策?”
    方孝儒道:“禀陛下,臣以为,此时天时地利人和,陛下可以实施削藩之策。”
    朱允炆点点头,看向黄子澄和齐泰,问道:“两位爱卿,朕同意你们的看法。不过,朕有所疑虑。倘若,燕王不顾三位王子的安危,起兵造反,朕该如何应对?你们可有良策?”
    太常卿黄子澄拱手行礼,奏告道:“陛下,臣以为,仅凭燕王一己之力,不足以抗衡朝廷,唯恐燕王联合诸王,一起反对陛下。这才是削藩要面对的最棘手的问题。”
    “臣,附议。臣赞同黄大人的看法,陛下削藩,一定要避免燕王勾结其他藩王。”兵部尚书齐泰上前回答。
    齐泰又道:“臣以为,要避免燕王勾结诸王,那就第一个拿燕王开刀,先拿下燕王。快刀斩乱麻,这样燕王便没法勾连诸王......”
    “臣以为不可!”
    不等朱允炆决断,黄子澄上前反对道:“臣以为,削藩应当先易后难。先剪出燕王可能联合的藩王,第一应该先拿下与燕王关系密切的周王。”
    朱允炆沉默的听着,并没有说话,似乎在思考着齐泰与黄子澄的两个不同方案。
    “陛下,臣以为应该最先拿下燕王,”齐泰再次禀告道,“燕王在诸王中实力最强,只要拿下燕王,那么其他诸王就不在话下。这样,削藩可以一锤定音......”
    “臣以为不妥!”黄子澄再次打断齐泰的话,反驳道:“不可!不可!燕王在诸王中实力最强,名声最盛。倘若没法一举拿下燕王,那燕王联合诸王造反,那就危险了。陛下,请三思!”
    沉思良久,朱允炆看了看齐泰,又看了看黄子澄,说道:“齐尚书与黄太常都有道理。”
    朱允炆顿了顿,看向一旁的方孝儒,询问道:“方爱卿,你怎么看?”
    方孝儒摸着胡须,思索了一会,这才回答道:“臣以为,黄太常的方案更为稳妥。先易后难,步步为营,是为上策。”
    朱允炆深以为然地点点头,说道:“方爱卿说的不错。有人告诫朕,对付燕王必须干净利落,否则后患无穷。朕,同意太常卿的方案。”
    一名太监走进来,通禀道:“陛下,锦衣卫千户郑海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