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建文元年
作者:文人鬼   明朝第一航海家最新章节     
    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正月,燕王朱棣称病,未入京朝贺,长史葛诚入京代为朝贺。
    九日,皇帝朱允炆在南郊举行隆重的祭天仪式,大祭天地,又祭拜太祖朱元璋。
    南郊祭祀完毕,皇帝朱允炆在武英殿召见燕王府长史葛诚。
    朱允炆问:“葛长史,燕王的病可有好转?”
    葛诚回答:“禀陛下,燕王的病很怪,时好时坏,未见好转。”
    “葛诚,你曾是湘王府长史,朕想知道,湘王为人如何?”
    葛诚曾经在秦王府当过长史,后来又被朱元璋安排到湘王府当长史。洪武二十八年,葛诚辞官回家为母亲守孝三年,之后才到北平燕王府当长史。
    长史葛诚回答:“湘王治政廉明,喜好书法绘画,风度儒雅,是臣所见过的最为贤明的亲王。”
    “嗯,湘王甚好,若诸王都像湘王一般,朕就不必操心了。”
    “禀陛下!”黄子澄上前行礼。
    “黄太常,你有什么看法?”
    黄子澄想让皇帝着手削掉湘王朱柏,没想到燕王府长史葛诚会会帮着湘王朱柏说话,这让他对葛诚有些不满意。
    “臣以为,葛长史或是受湘王蒙蔽了。据臣所了解,湘王喜好谈论军国大事,气力过人,弓矢刀槊运用自如,骑马飞快,众人皆称他有豪侠之气。”
    太常卿黄子澄看向葛诚,又道:“莫非是葛长史受了湘王的好处,这才替湘王辩护。”
    葛诚为人实诚,言辞恳切,再次向朱允炆叩拜道:“陛下,臣未曾收受湘王任何好处。臣与湘王相处确实融洽,但湘王守法奉公,不逾矩。臣所言,句句是肺腑之言,请陛下明察!”
    朱允炆看向葛诚,说道:“朕相信你,葛长史,你请起!”
    “谢陛下!”葛诚从地上起身,并没有理会黄子澄那不友好的眼神。
    “葛长史,朕听说你与方侍讲是好友,对儒学有很深的见解。朕希望,你与方侍讲多探讨一下,为朕整理出一下治国之策。”朱允炆看向葛诚,又道:“你先下去吧!”
    葛诚离开后,黄子澄再次劝说道:“陛下,燕王与湘王是江山社稷的重要威胁,还望陛下及早做出决策。”
    “黄太常,削藩的事先放一放。”朱允炆放下奏折,对黄子澄说道:“朕觉得,郑海所得没错。首先,要壮大自己实力,稳固民心,否则根基不稳,何以弹压藩王。”
    一位太监走进大殿:“启奏陛下,魏国公府一个叫马和的人求见,他说是燕王世子的随从。”
    黄子澄上前道:“陛下,只怕是燕王世子要请旨离京,不如不见。”
    朱允炆点头同意,回复道:“朕,没空见他,叫他回去吧!”
    二月,朱允炆追封其父朱标为孝康皇帝,庙号兴宗,追封常氏为孝康皇后。封他的母妃吕氏为皇太后,册封妃马氏为皇后。
    朱允炆按照方孝儒的建议,诏告天下,推举遗漏贤才。
    他又推行颁布各种以德治国的宽柔国策:
    改善民生,由官府出资赡养高寿的老人,抚养残疾人与孤儿;
    扶持农民和农业,减免灾荒佃租,赈济灾民,兴建学校,表彰节孝。
    改革军户,卫所军户绝后的除去其名额。修改藩王节制官吏的规定:下诏诸王,令诸王不得节制文武吏士,改定内外大小官制。
    三月,朱允炆听从方孝儒的建议,隆重祭祀孔子,停止天下各省不急办事务。
    黄子澄、齐泰削藩的建议再次被推迟。
    不过,朱允炆听从齐泰的建议,派都督宋忠、徐凯、耿王献率兵在开平、临清、山海关屯兵;调北平、永清二卫军队前往彰德、顺德一带驻扎,形成对燕王的包围与钳制。
    朱允炆又派侍郎暴昭、夏原吉等二十四人任采访使,分别巡行天下,暗中调查与收集诸王的各种不法行为。
    建文元年三月二十三日,京师附近发生地震。
    天子乃上天之子,因而每当有大的天灾,当皇帝的总要表示一下,以显示自己代表上天的意志。
    应天府有震感,朱允炆下诏,征求众臣直言朝廷过错。
    一名太监走进武英殿禀告道:“陛下,魏国公府徐妙锦求见。”
    “朕一直等着大臣们向朕提建议,结果没有一个人给朕提建议,还是徐家的人最为忠诚,让她进来。”
    “禀陛下,她还带了一名侍从。”
    朱允炆看了一眼多嘴的太监,随即应道:“那就让她们一起进来吧!”
    太监走出大殿,来到武英殿门口,传唤徐妙锦与马和。
    徐妙锦二话不说,大步向武英殿内走去。
    马和跟着那名传话的太监,凑到那太监身边,从袖子里伸出一只手,将一张折叠好的票子塞进那太监的手里。
    马和低声对太监说道:“景弘,这次多亏有你,小小心意,不成敬意。”
    太监王景弘抵不过马和的手,只好微微笑道:“那我就收下了,咱们之间何必如此见外呢。上次你陪燕王入京,已经给了我不少银子了。这次,你有难处,我理应帮你。”
    马和一脸真诚地说道:“一码归一码,你别把这些放在心上。改天,你要是有机会出宫,我们找个酒馆,好好喝几杯。”
    “好!那就这么定了。”太监王景弘偷偷瞄了一眼四周,低声道:“宫里的规矩,你懂的,到里面我可帮不上你了。”
    “嗯。”马和对着王景弘点点头,不再说话。
    徐妙锦大步走进殿中,扫了一眼正在批阅奏折的皇帝朱允炆,发现方孝儒与黄子澄站在朱允炆桌子旁候着。
    “你来了?”朱允炆没有抬头,继续看着手上的奏折,语气很随和,就像对待自己家的妹妹一般,没有一点脾气。
    “臣女徐妙锦拜见陛下!”
    徐妙锦恭恭敬敬地给朱允炆跪拜行礼,与平时她在家大大咧咧的样子很不一样。
    朱允炆抬头看向徐妙锦,笑着道:“妙锦妹妹,不必多礼,你这样朕都有些不习惯了。”
    徐妙锦起身,跟着徐妙锦进来的马和却依旧跪拜在地,等候皇帝的旨意。他这次是借着徐妙锦的身份才得以入宫和面见皇帝,身份只是徐妙锦的随从。
    朱允炆见徐妙锦身边的侍从一直跪着,便道:“都起来吧!”
    “陛下,民女是来指出陛下过错的......”
    “大胆!陛下贵为天子,岂是你一个小女子能够指责的!”站在朱允炆桌子旁边的太常卿黄子澄直接打断了徐妙锦的话。
    徐妙锦瞪向黄子澄,一脸不高兴地回答道:“你才大胆呢!陛下明明下诏让天下直言进谏,我是奉旨行事,有何不可!”
    “嗯,说得好!”朱允炆赞许一声,咧嘴一笑,很开心。
    转过头,看向黄子澄,朱允炆说道:“太常卿,她说的没错,是朕说的让天下人直言进谏,指出朕的过错。”
    黄子澄行礼称是,不再说话。
    “妙锦妹妹,你说,朕哪里做地不对的?”
    “有!陛下,我姐夫在北平生了病,而陛下却一直将我的三个外甥软禁在应天府,不让他们回去照顾自己的父亲,这是不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