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章 偷梁换柱
作者:文人鬼   明朝第一航海家最新章节     
    在老板和老师之间,到底该站哪一边?
    一个是未来的明成祖,一个未来的黑衣宰相,谁都不能得罪。
    最稳妥的方式就是和稀泥,两边都不参与……
    但朱棣的意思很明显,就是要郑海帮他。
    从座位上坐起身,郑海向朱棣拱拱手,没有正面回答,却问道:“殿下,东昌之战,我军是胜了,还是败了?”
    朱棣有些狐疑地看向郑海,对郑海的表现有些不太高心。
    “你小子,这到底是帮谁呢?是帮本王说话,还是帮你师父说话呢?”朱棣心中不解。
    被郑海问得莫名其妙,朱棣不知道接下来郑海会向着谁,也不好直接驳斥郑海。
    朱棣看向郑海,偷偷眨了眨眼睛,言下之意是:你可明白本王的意思?
    道衍和尚依旧微笑着,假装没看到燕王给郑海的暗示,也不说话,只是同样盯着郑海。
    站在朱棣身边的马和神色不变,眼睛却同样注视着郑海。
    马和心中暗暗思索着,如果要自己来回答,应该怎么回答?
    马和是朱棣的近侍太监,朱棣是他的主子,但道衍也是他的师父。如果朱棣或者道衍同样拉他帮着说话,那马和他跟郑海面临的处境是一样的。
    “王爷想暂时休兵,师父不同意,若殿下问我,我会先迎合王爷,再委婉的附和师父。这样才能两边都不得罪。”马和心中暗暗想着。
    朱棣瞪了郑海一眼:“东昌之战自然是败了。正因为如此,我军将士才需要好好休整一下……”
    “殿下,我军是因为什么而导致的失败?”郑海又问。
    朱棣闷不做声,依旧不明白郑海的用意,但脸色明显不高兴了。
    “殿下,东昌失利,并非我军作战不行,实在是盛庸太狡猾。”郑海自己说着,心里都想笑了,这句话多像后世国军的战败总结口头禅啊。
    不等朱棣接上话,郑海继续道:“盛庸集中使用火器,这是我军未曾料到的。我军骑兵未曾面对过如此规模的火器作战,这才是我军战败的原因。”
    “盛庸军所用火器虽非新式兵器,但以大规模的火器结成阵型对骑兵进行轮番作战,这种战法确是新的战法……”
    “兵法曰:攻其不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盛庸以有备攻我无备,以新式兵器、新式战法打我军老式战法,我军怎么可能不败?”
    “盛庸知己知彼,而我军知己不知彼,而且盛庸还有地利人和,这才是我军兵败东昌的原因……”
    郑海根本不理会众人的反应,自顾自地谈论着自己对东昌之战燕军失利的分析。
    “总而言之,东昌之败,并非是我军作战不行,也非敌军不可战胜,而是我们中了盛庸的计谋,被火器打了个措手不及……”
    朱棣一开始还对郑海有些生气,可听到郑海关于东昌战败原因的分析,他觉得很新颖,很有意思,脸上的不悦就慢慢淡了。
    摸着胡须思考片刻,朱棣看向郑海:“你是说,我军在东昌战败,不是本王与诸将指挥不力,而是败在火器之上?”
    “没错,殿下。我军是败在不了解火器集群作战的威力,”郑海点点头,微笑道,“倘若我军能多了解火器作战的优缺点,找到克制火器之法,打败盛庸并不难。”
    东昌之战,盛庸的火器营实在是令朱棣吃尽了苦头。
    如果不是被火器所困,燕军的骑兵不至于败下阵来。
    燕军骑兵确实不熟悉火器,战马害怕这些能发出巨响、喷出火星、冒出浓烟的火器。
    朱棣很认同郑海的看法,不时点点头。
    “照你的说法,你有克制敌人火器之法?”朱棣满脸期待地盯着郑海。
    “殿下放心,这件事就交给我们飞龙卫吧。”郑海应承了下来,随即道,“请殿下,下令将军中的火器交由我来研究。我需要组练一支小规模的火器队伍,与骑兵对战,以研究应对之策。”
    “嗯,本王同意,这件事就交给你去办!”
    “谢殿下。”
    道衍和尚摸着胡须,默默地听着,并没有打断朱棣与郑海的对话。
    待郑海重新坐下,道衍再次摸着胡须,笑着对燕王道:“若能克制火器,盛庸已不足虑,王爷应秣马厉兵,再度南下,定能全胜。”
    朱棣回过神,瞟了道衍一眼。他刚刚平息下去的心火,又陡然增高了。
    缓了缓,朱棣用平和的语气询问道:“道衍,依你之见,本王该何时再出兵?”
    道衍摸着胡须道:“越快越好。最好下个月就出兵……”
    “这么快?!”朱棣有些惊讶,“可本王与诸将这才回来没多久……”
    “正因为回来不久,这才要好好利用。”道衍一双病虎三角眼炯炯有神,“殿下,东昌惨败,我军将士虽损失惨重,但军心可用。”
    “军心可用?”朱棣疑惑地盯着道衍,“战败之军,将士士气低弱,本王还想着怎么重振士气呢!道衍,怎么到了你嘴里,就成了另一回事了?”
    “殿下,兵法有云:哀兵必胜。”
    “怎么说?”朱棣更疑惑了。
    “一雪前耻,报仇雪恨。殿下,你说,这军心能不能用?”
    这和尚太能说会道了,朱棣不太相信道衍的话,转而看向郑海。
    “殿下,化悲恸为力量,利用仇恨,激发士兵的斗志,是短时间内快速提升士气的好办法。臣认为可行。”郑海对道衍的看法表示支持。
    朱棣又转向旁边,看了一眼马和,犹豫了一下,却没有问马和。
    扫了一眼房间中的三人,他心中暗骂一声:这三人本就是师徒,本王找这两人当帮手,真是失策!
    “那本王该如何做?”朱棣再次转向道衍和尚。
    道衍和尚微微一笑,捋着白须道:“吴起吮疽,曹孟德割发代首。殿下,只要做到这两样即可!”
    朱棣当然知道这两个历史故事:
    吴起吮疽(ju)的故事是吴起与士兵同甘共苦,为士兵用嘴吸吮伤口的流脓,士兵为此感激涕零,作战英勇无畏。
    曹操割发代首的故事,讲述的是曹操严令不许士兵踩踏百姓的麦田,违令者斩,百姓们都感谢曹操,可曹操的战马却不小心踩踏了麦田,曹操为此割自己的头发代替头颅。为此曹操既严明了法令,又博得民众好感。
    朱棣知道道衍和尚所指的是什么,简单说就是收买人心。
    “具体该怎么做?”朱棣再次询问道衍。
    道衍微微一笑:“殿下可举办修佛会,祭奠阵亡将士。”
    “好!”
    “殿下可趁机招兵,扩兵备战。尽早出兵,这样才能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
    燕王点点头,客气道:“那修佛会就有劳大师了,本王会令王妃协助大师筹备,请大师早些准备。”
    道衍和尚见朱棣下了逐客令,与郑海一起起身告辞。
    “马和,帮本王送送他们。”朱棣吩咐马和送道衍和受伤的郑海离开。
    道衍师徒三人离开后,房间内的屏风后走出一人。
    “偷梁换柱,这郑海可不简单!”
    “还真是!这郑海没回答本王的问题,本王倒是忘了!”朱棣愤愤道,“这两人都是属狐狸的!一唱一和,本王竟被他们俩给唬住了……”
    “不过,王爷,道衍大师的话有道理。”
    “那你觉得,道衍的办法是否可行?”
    “禀王爷,臣妾认为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