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 郑和的梦想
作者:文人鬼   明朝第一航海家最新章节     
    为什么给马和赐“郑”姓?
    二十一世纪的历史学者对此也感到困惑。
    有的学者认为,马和被赐“郑”姓,是因为在郑村坝之战立了大功。
    还有学者认为,可能是借鉴元朝时回回历官郑阿黑的姓氏。
    回回即回族,元朝时,回回人入朝为官或迁入中原地区会改汉姓。
    其中,有一名回回成了掌管历法的官员使用汉姓,姓郑,名为郑阿黑。
    当然,当代学者也有人认为,赐“郑”姓没有任何特别含义。
    要想知道马和被赐“郑”姓的原因,那唯有出土或发现新的历史证据。
    或者,像郑海一样穿越回大明。
    即便是大明人,也未必清楚赐马和“郑”姓的原因。
    此时,大明的皇帝——朱棣就一脸困惑。
    看到朱棣不解,俆皇后笑着道:“臣妾之所以赐‘郑’姓给马和,有三重考虑。”
    听到皇后这么说,朱棣来兴趣:“哪三重?皇后请说。”
    “臣妾曾听陛下说,马和在郑村坝之战中立了战功。陛下许诺过,要奖励马和。”
    “如果皇后不提,朕都要忘了,朕确实这么说过。”朱棣点头,恍然大悟道,“皇后的意思是,取郑村坝之地名为姓?”
    “这只是其中的一重含义。”
    朱棣满意地微笑着:“皇后,跟朕说说,还有哪两重含义?”
    “辅国公姓郑……”
    “这个朕知道,可这跟郑海有什么关系?”
    “陛下忘了?马和与郑海可是结拜兄弟,”俆皇后微笑着道,“异姓兄弟变成同姓兄弟,陛下觉得如何?”
    “嗯,皇后这个主意好!”
    朱棣点头称赞,脸上露出欣赏的笑容,一双小眼睛亮晶晶,仿佛眼睛里有一道光。
    马和与郑海结拜这件事,朱棣是听俆皇后说的,那是皇后还是徐王妃。
    一开始,朱棣还挺好奇的,到底一个怎样的人才会和一个太监结义为兄弟呢?
    后来,朱棣才知道,郑海是马和失散多年的小伙伴,两人都是云南人。
    再后来,郑海解决徐王妃的妹妹徐妙锦,不要奖励,却要拜道衍和尚为师。
    那时,朱棣就觉得这个小兄弟不简单。
    后来的事情,证明了朱棣的眼光没有错。
    这个和太监结义的小兄弟不仅聪慧,而且有勇有谋,运气还特别好。
    这十二年来,要不是郑海,朱棣真不确定,他自己能不能闯过那么多的艰难险阻。
    回想着靖难战争中的种种坎坷,朱棣心中暗道一句:“郑海,朕的福将也。”
    “陛下,想什么呢?”看到朱棣走神,俆皇后轻声询问了一句。
    回过神,朱棣又问道:“不知皇后的第三重考虑是什么?”
    “陛下可知道,马和是回回人?”
    朱棣微微惊讶,这个他还真不知道。
    俆皇后继续道:“马和的祖先并不姓马,只是在云南定居后才改了汉姓。他的父亲汉名叫马哈只,哈知在回回语中意为‘朝觐归来者’……”
    “皇后,这些你是从哪里听来的,你怎么比朕还了解马和?”
    打量着皇后,朱棣觉得,皇后的博学远远超出他以前对皇后的认识。
    一种莫名的喜悦与崇敬,油然而生。
    看向皇后,朱棣打心里高兴,看向皇后的眼神多了几分欣赏。
    “陛下,不用这么盯着臣妾,”俆皇后忍不住想笑,“这些又不是什么秘密,早在十几二年前臣妾就知道了……”
    “你怎么知道?”朱棣更惊讶了。
    俆皇后捂嘴轻笑:“自然是马和入府时,马和告诉臣妾的。难道陛下以为,臣妾也想袁忠彻那般,能掐会算?”
    “哈哈哈!”朱棣乐呵一笑,“皇后比袁忠彻强,皇后是女诸生,不!是女诸葛!”
    “别取笑臣妾,臣妾可当不了诸葛亮。”
    “朕说当得,皇后便当得。”
    捂着嘴笑了一会,俆皇后这才言归正传道:“陛下,臣妾还没说完这第三重含义,你就打岔了……”
    “好好好,朕不说了,皇后,你继续。”
    俆皇后继续解释道:“赐姓马和,可不单是为了安抚郑海,也是为了安抚马和。
    “陛下,封了郑海的国公,升道衍大师为左善世,却唯独没有奖赏马和。
    “陛下,道衍、郑海与马和这是三师徒。您奖励马和的师父和师弟,却唯独遗忘了马和,这让马和以后如何自处?
    “马和不仅在府中服侍臣妾,还跟着陛下出生入死。
    “他既有功劳,也有苦劳。陛下,可不能有功不赏,寒了他的心啊!”
    朱棣不停地点头,深深地呼了一口气,郑重道:“皇后乃朕的良师益友,朕听皇后的。”
    ……
    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正月初一,皇帝朱棣在奉天殿接受朝臣庆贺,宴请群臣与外国来使。
    宴会上,朱棣拿起御笔,亲手书写了一个“郑”字,赐予马和。
    朱棣当场宣布谕召,赐马和“郑”姓。
    马和与辅国公郑海同姓,从此,叫郑和。
    当晚,经朱棣特许郑和出宫,在郑海府中举办受封晚宴。
    送走了师父道衍和宾客,郑海与郑和两人独自在院子喝酒、聊天。
    郑和以前是朱棣与徐王妃的近侍,平时滴酒不沾,此刻已经喝得有了七八分醉意。
    他上次喝酒,是在十二年前,那是去死牢探望郑海时喝的。
    一晃十二年过去了,真是令人唏嘘。
    郑海与马和两人从来没有像此刻这般痛快,这般无拘无束。
    他们喝着酒,诉说着这过往的种种经历。
    从小时候在云南洱海边的嬉戏到靖难战场的出生入死,从庆寿寺相逢到讨伐北元,再到诛杀仇人傅友德,报仇雪恨……
    一路走来,他们分分合合,历经生死磨难,至今终于安定下来了。
    “三宝,你还得当初的梦想吗?”
    郑海一只手拿着一壶酒,另一只手搭在郑和的肩膀上。
    “记得,我说过我要报仇……我们的仇人,已经被你杀死了。”郑和拿着酒壶,有些晃晃悠悠。
    “小海,你没骗我……我没想到,你真的帮我报了仇……”
    “不!我说的不是报仇,”郑海扔掉酒壶,扶住郑和,“我说的你的梦想。”
    “梦想?呃……什么梦想?”郑和一边打嗝,一边迷迷糊糊地回答。
    “关于航海的梦想,你说过,你要像你父亲一样,去遥远的圣城朝觐。”
    “我没忘,我要去圣城朝拜……”
    郑海扶马和坐下,憧憬道:“其实,这也是我的梦想。
    “我要跟你去麦加,我要和你一起七下西洋。
    “我们一起造宝船,一起开辟新航路。
    “不仅要去麦加,我们还要去非洲、澳洲,甚至美洲……”
    郑海扭头一看,马和趴在桌子上,呼呼地睡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