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中国芯
作者:江城一浪子   华娱1994最新章节     
    可以说倪光南的离去,是联想最大的损失。
    倪光南堪称一代传奇,也是廖鸿儒前世最敬佩的科学家之一。
    1939年,倪光南出生在浙江宁波的镇海,他少年天资聪颖,立志做科学家。
    1961年,倪光南成功从南京工学院毕业,毕业之后,他踏出了实现梦想的第一步,进入了中科院的计算机研究所。
    1981年出国深造,1983年学成归来。
    1984年出任华夏科学院新技术发展公司的总工程师,在他的努力下开发出了汉卡,并将汉卡的全部技术无偿献给了公司。
    1989年该公司正式改名为联想集团公司,倪光楠担任公司董事兼总工程师,在他的主持下研发出了联想微机和联想品牌电脑。
    1994年,倪光楠奔波于各大高校,广招人才,成立研发中心,准备全力研发中国自己的芯片,可是这事却被柳传志叫停了,理由是资金投入过大,集团无法承受。
    芯片属于半导体产业,是集成电路的载体,将设计好的集成电路,镶嵌在半导体材料的硅片上,具有体积小的特点,所有电子产品都离不开它。
    芯片可以说是电子信息产业的基石。
    研发中国人自己的芯片是倪光南的毕生追求与梦想,就这样被叫停,他肯定不会善罢甘休,于是便与柳传志展开了斗争。
    但倪光南毕竟是一位科学家,最不擅长的便是权利斗争,最终棋差一着,黯然离场。
    被联想“扫地出门”后的五年间,是倪光南的人生至暗时刻,十年来,他为联想付出了全部精力,最后却孤身离开,不悲戚是不可能的。
    联想提出向倪光南支付500万元补贴,却被倪光南一口拒绝。
    即使在低谷时期,倪光南对于中国芯片依旧执着,他始终就是一位为中国制造鞠躬尽瘁的科学家,纯粹而热烈,并不适合当一个商人,但无奈的是,芯片研发必须有商业的支持。
    这时,一个人找到了倪光南。此人名叫李德磊,曾在中科院读书,与倪光南机缘巧相识,李德磊掌管着bbt公司,承包了日立芯片外包业务,并且拥有技术组。
    李德磊听说倪光南被柳传志解除联想所有职务的消息后,他立马找上了倪光南。
    在他眼里,倪光南的人脉和技术资源无疑是一块惹人垂涎的肥肉。
    倪光南常年浸泡在研究室中,于人情世故是非常单纯的,他认为bbt的这支技术组可以为中国芯片带来曙光,于是接受了李德磊的邀请,加入了bbt。
    在倪光南本人和其人脉的支持下,“方舟1号”芯片很快研制成功。
    这是中国第一片自己设计的嵌入式芯片,倪光南兴奋极了,他出面请求中科院能够批准支持方舟芯片继续研发,并带来了大量的政府采购。
    但是,倪光南忘了,李德磊是个商人。
    为了利润,李德磊将所有资源都向政府采购倾斜,拒绝为市场客户供货,这让倪光南的信誉遭受了打击,倪光南有苦说不出,只能默默承受这份苦果。
    而方舟芯片的推广也并不顺利,由于只有芯片,没有与之相匹配的服务器端,用户根本无法在安装方舟芯片的微机上使用软件工具。
    2003年,随着政府采购淡出,方舟芯片遭受了重创,无法再带来利润。
    李德磊不顾倪光南的反对,立马宣布停止方舟芯片的研发,中国芯片技术就这样又一次搁浅,倪光南深觉对不住中科院的支持,一度负荆请罪。
    廖父见廖鸿儒目不转睛的看着报纸,对于自己长篇大论,无动于衷,大怒道:“你小子在看什么呢?没听到老子在给我说话吗?”
    见廖鸿儒依然愣愣的看着报纸,廖父愤怒的一把抢过报纸,廖鸿儒如梦初醒,“老爸,你干什么呢?”
    “还问老子干什么?我给你讲话,你没听见吗,这报纸有什么可吸引你的?”廖父怒目圆睁道。
    廖鸿儒颇为尴尬道:“老爸好不意思,我看报纸入神了!”
    “这报纸上有什么,能让你旁若无人,将老子当空气?”廖父质问道。
    “老爸,我在报纸上看到了巨大的商家,如果操作得当,我们家有望成为华人首富!”廖鸿儒一脸肃然道。
    廖父闻言,面色微变,对于廖鸿儒的商业眼光,他还是认同的,正是在廖鸿儒的建议下,廖氏集团才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廖父兴致盎然道:“这报纸我也看了,里面有什么商机?”
    “芯片!”廖鸿儒掷地有声道。
    “你可拉倒吧,芯片属于顶尖科技,是我们家能够玩得转的吗?”廖父没好气道。
    “之前我们家确实玩不转,但眼下就有一个机会!”廖鸿儒兴奋道。
    “什么机会?”廖父问道。
    “倪光南!”廖鸿儒斩钉截铁道。
    “倪光南?就是那位联想总工程师?”廖父道。
    “他现在已经不是联想的总工程师,被柳传志边缘化了,中国最了解芯片的,非这倪光南莫属!”廖鸿儒肃然道。
    廖鸿儒之所以想招揽倪光南研发芯片,主要目的不是为了挣钱,是因为他知道芯片对未来的中国太重要了。
    在未来,中国因为没有芯片技术,企业处处受制于人,被欧美卡脖子。
    因此,芯片也成为了国人心中永远都疼。
    为了不让悲剧重演,廖鸿儒决定提前布局,让中国芯早日面世,廖鸿儒把这看成了他这位重生者的历史使命。
    “这报道我也看了,对于倪光南此人我也有所耳闻,对于他的专业知识我倒不怀疑,关但键这芯片真能造出来吗,即便造出来了真能挣钱吗?柳传志那么精明的人?都不愿意投入,我们有必要趟这趟浑水吗?”廖父蹙眉道。
    “柳传志不愿投资,那是他目光短浅…”
    “你小子别在这唱高调,据我所知,这芯片研发的投资可不小?如果研发失败,我们廖氏集团会伤其根本,风险不可为不高…”廖父明显有所顾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