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谁是江北晏郎
作者:山的那边   我爹除了读书啥都会最新章节     
    果然中午才轮到高邮考生报名。
    今天又是大晴天,太阳晒得人头晕,可他们还不能抱怨。
    每次府试报名,各县都是轮流排队的,今天轮到他们晒太阳,有什么办法?
    想想总比雨天好,就觉得心理平衡了。
    县试结束后,各县造花名册呈送本府,因此府衙已经有了考生的基本信息。
    府试报名时,填写姓名、籍贯、年龄以及三代履历,取具五名考生互为联保。
    县试时只要一名廪生认保,府试时要添派一名廪生作保,称为“派保”。
    请廪生作保是要钱的,一些廪生就靠着帮人作保,挣些外快。
    对贫寒考生来说,每参加一次考试,路费、食宿费、考试费、请保费和人情往来,就能让家里大出血。
    屡试不第,又不懂别的谋生之道,就会像范进那样穷困潦倒。
    从这个角度来说,像晏鹤年那样多才多艺,也不是没有好处。
    “高邮晏珣。”
    府衙书吏念着名字,仔细观察考生的体貌特征,记录在考引上。
    剑眉星目、高鼻梁、有酒窝、面白无须……
    书吏写着,又觉得太过笼统:“你脸上一颗痣都没有,也没有疤痕……你还有没有别的特征?”
    晏珣怔了怔,双目一亮:“我胸怀大痣!”
    书吏皱眉:“你胸怀大志谁看得出?”
    搞笑!
    在场哪个不是胸怀大志?
    都梦想中状元、做首辅呢!
    四月的天已经暖和,穿的衣服不多,晏珣利落地扯开衣襟:“您看!胸怀大痣!”
    他的胸口有一颗黄豆大小的痣!
    书吏:“……下一个!”
    这小子!
    不仅胸怀大志,还胸襟广阔呢!
    书吏给晏珣发了考引,上面标记了提堂号,意味着晏珣不用跟上千尿壶混杂。
    晏珣走出府衙,书童汪德渊已经在外等候。
    见自家哥哥出来,书童连忙上前,殷勤递上酸梅汤:“刚好看到路边有卖,哥哥喝着解渴!”
    晏珣接过,咕噜噜干了。
    书童又讨好地说:“哥哥饿不饿?路边有家卖跳面的,咱们去吃?”
    晏珣哈哈笑道:“说吧!你又想干什么?”
    瞧这姿态,比平安还像书童。
    汪德渊嘿嘿笑着:“我跟一些旧友约好去玩,你回去别告诉我娘。”
    “你去玩就去……咦?你该不是想?汪德渊,你还不怕啊!”晏珣瞪大眼睛。
    你又忍不住自卖自身?
    汪德渊连忙解释:“本地富商乡绅为欢迎钦差,在保障湖办花神节选花魁,这种热闹我怎么能不去?”
    “那你去吧,小心点别惹事。回来跟我说一说热闹。”晏珣也很向往,可他要考试啊!
    保障湖,就是后世的瘦西湖。
    “哥哥放心!”汪德渊满口答应。
    他现在喊“哥哥”越来越顺口,但是不要紧,将来官当得比晏珣大,就可以喊回“晏贤弟”!
    两人说着就去路边吃了跳面。
    店家在墙上挖了一个洞,木杆插在洞内,底下放着面案,木杆压在一块和得很硬的面饼上……
    人坐在木杆上,反复压这块面。
    这样做出来的跳面,很筋道……做法有些像岭南的竹升面。
    晏珣觉得挺有趣,就是替压面的人蛋疼。
    繁华的扬州城有看不完的热闹、吃不尽的美食,晏珣却要进考场了。
    报名后五日,府试开始!
    府试的科目,分帖经、杂文、策论三场,前两场只考一天,最后一场策论连考两天。
    三场全部考完才发案。
    和县试不同,府试只准带考引,其余一切吃的、用的,包括过夜的棉被,都由考场提供。
    卯时一刻,考棚所在的府学宫开门。
    晏珣带着自己的考引,联保的五名同窗一起,排着队进场。
    进门时,考生接受第一轮初查,核对考引和本人是否一致。
    然后由四名执灯小童带领前进,在第二个门前进行搜检。
    这一次的搜身,比县试时更细致,脱衣服、脱鞋袜,连头巾都要解下来。
    好在搜检的官差对这些未来的相公们还算客气,检查没问题都能迅速穿好衣服。
    一个小书生扭扭捏捏,官差们调侃:“小相公怎么跟娘子似的,莫非是女扮男装?”
    周围响起轻轻的笑声,给这肃穆的考场增添了一丝轻松。
    晏珣大方展示胸怀大痣,都是男人怕什么?
    谁小谁尴尬!
    搜检完毕的考生,又被带着前进,考生人多,被分成四个考场。
    “提堂号往前走!”
    随着前方官差一声令下,晏珣跟着为数不多的各县精英走进一个大堂内。
    上方端坐的,就是新上任的扬州知府。
    扬州是大州,知府是正四品,穿的是绯色的官服,上面打着云雁的补子。
    和知县的青色官服相比,绯色官服对这些考生更有冲击力。
    满朝朱紫贵,都是读书人。
    这些读书人恭敬地向知府大人行礼,按照考引上的座位号,找到自己的位置就坐。
    每个考生相互隔开,占有一席之地……第三场考试,他们会在原地过夜。
    今天是第一场,考的是贴经:
    即节选四书五经的段落,只有开头一句结尾一句,让考生默写。
    这场考试没什么花哨,单纯比拼考生的记忆力和书写能力。
    考卷不能涂改,一旦出现错别字,这场考试就完蛋。
    晏珣全神贯注地默写,生怕一紧张墨滴下来污了卷面……那真要抱着乌云找个角落哭死。
    扬州知府居高临下俯视考场,想到鄢懋卿派人来问自己……扬州可有个江北晏郎?
    他初来乍到,哪里知道什么晏郎梅郎?
    听说,鄢懋卿曾经搜罗一整个昆曲班子送给小阁老。
    这江北晏郎,莫非是唱戏的?
    简直荒唐!
    难道他堂堂扬州知府,是拉皮条的?
    于是他说不知道,钦差大人若要找戏子,不妨去河下街一带打听。
    可对方却说,他们要找的晏郎不是戏子一流,而是读书人。
    咦?
    那就不一样了,鄢大人可能是欣赏对方的才华!
    “大人,高邮县试案首晏珣,就在前方第三号。”
    一同监考的同知小声提醒,“从前石大人在任时,提过晏家父子。钦差大人要找的晏郎,或许就是此人。”
    “嗯……”知府应了一声。
    他提前看了提堂号考生名单,心中也有猜测。
    既然石茂华欣赏,说明此人是有真才实学的才子。
    但扬州才子多得很,晏郎是怎么引起钦差大人注意的?
    是策论?还是诗词?
    既然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