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1章 一个噩耗
作者:山的那边   我爹除了读书啥都会最新章节     
    一个国家好比一个人,一旦丧失雄心壮志,就像是眼看着盛夏的疾风骤雨将至,却眼睁睁看着乌云从头顶飘过一般令人唏嘘。
    夕阳西下,江面波光粼粼,跳跃着万点金光,港口的千帆远影,美丽得让人词穷。
    想着作一两首诗,却又觉得诗句难以描述。
    见太子欣赏景色,徐璠悄悄退到晏珣身边,无声地笑了笑。
    ……多谢你,否则我这样的罪人,哪有机会见到太子。
    ……不客气。崇明船厂和上海港的建设,多亏华亭徐家的鼎力配合。
    两人默契地对着眼神,有些事不必说出口,懂的都懂。
    华亭徐家果断向皇帝投诚,为的就是一个断尾求生的机会。只要远洋海贸顺利开展,上海港会成为大明第一大港。
    陆家嘴、徐家汇……都会成为一个个流传千古的地名。
    ……
    倭国这一边,安世跟织田信长默契停战,主力退回石见银矿。
    石见银矿是安世从毛利家手中抢来的。
    安世有明军做靠山,侵蚀了毛利家的大量地盘,其中也包括山口县,以及俗称“马关”的赤间关。
    大明有计划来马关签订条约,安世要提前安排场地。
    “不知道大明会不会派新的特使过来。若能见到小珣,那该多好!”安世暗暗感慨。
    黎大说小珣的眉眼长得像杨家的人,身形气度又像晏鹤年。
    “这么会挑着长,一定会有很多女子喜欢吧?说不定已经给我添了十八个外甥孙。”
    安世想到一群玉雪可爱的小孙孙,觉得斗志满满。虽然有人说晏珣没成亲,不娶妻又不耽误儿孙满堂!
    安排好会场,他又问心腹:“堺市那边怎么样?”
    趁着明军占领京都,要尽可能扩张自己的势力范围啊!
    堺市位于大阪湾,是一个比倭国所有城池都繁荣的港口大城。
    日渐衰微的室町幕府过去多次向堺市借钱,作为回报,幕府同意此地享有独立的自治权和特殊的制度。
    在堺市海岸,仓库成片林立。仓库主都是富商,构成了堺市的自治集团。
    值此乱世,堺市的人有一种迷之优越感。因为他们有钱,钱是世界上最好的东西。
    心腹说:“晏枚成功潜入其中,化名寂安居士,成为其中一位大仓库主。”
    安世笑着说:“徐渭随胡总督出征,徐枚若想见父亲,很快就能如愿。”
    徐枚?晏枚!
    晏家的手在倭国伸得很长,长得超乎所有人想象。
    心腹又说:“织田信长那边想议和,他那个嫁给浅井家的妹妹阿市还挂念大人,不知您是什么意思?”
    织田信长意识到局势不妙,想用寡居的妹妹跟安世联姻。
    先联姻再吞并对方的势力……打妹夫这种事,一回生二回熟。
    “阿市。”安世叹息,“我只见过她一次,当时她还是个少女。我对她,并没有什么感觉。”
    他心里藏了太多的事,有太多的理想,没心思想女人。
    心腹懂了,安大人的意思是不联姻,不想要织田信长这么个如狼似虎的大舅子。
    传闻织田市是“战国第一美女”,不收到自家营帐,多少有些遗憾~~
    ……
    汪德渊依依不舍地告别胡宗宪,随着一队撤回耽罗岛的士兵返回。
    直到登上战船,看见波涛汹涌的大海,他还是难以平复心情……这一次出征,简直像做梦一般。
    吴承恩跟随他一起返回,不断地呢喃着,斟酌《东游记》的内容。
    《西游记》是一本玄幻色彩的小说,《东游记》写成纪实就没意思了。
    必须加一点东海龙王招婿之类的故事,再设置七七四十九难。
    一出海,耽罗岛仿佛就在眼前。
    扼守大明山东、倭国和朝鲜航道咽喉的耽罗岛,天然就是水师驻军之地,自古以来就是大明的。
    汪德渊现在对耽罗岛很有亲切感,跟回家似的。
    “真想念耽罗岛的蜂蜜和烤鱼啊!仿佛我从来没有离开。”汪德渊对朴得欢感叹。
    朴得欢恭恭敬敬地说:“大人说得对,倭国再好,还是俺们家乡好。”
    跟着明军直入京都,朴得欢已经重塑三观,彻底变成“俺们”。
    汪德渊想到回耽罗岛养伤的老七,从行李里找出几样战利品,准备给老七一个惊喜。
    ……
    “汪大人。”伤兵营前面,一个小队长低着头说:“汪七死了。箭伤恶化,死了。”
    汪德渊第一反应是不可置信,不是说老七的伤不要紧吗?
    他的内心震动,却只是轻声说:“怎么?”
    面前的人解释:“可能是天气炎热,也可能是箭头有污秽……汪七在船上就发烧,到耽罗岛就不行了。”
    他说完,悄悄地告退。
    汪德渊站在那里,不知过了多久,又呢喃了一句:“怎么……”
    怎么办?
    他该怎么向七哥的父母妻儿交代。
    他身边的“十八罗汉”都是汪家精挑细选的,也都是乡里乡亲,甚至是沾亲带故。
    他现在明白项羽“不敢过江东”是什么心情。
    一个年长的护卫走过来,拍拍汪德渊的肩膀:“我们出发之前,都留下了遗书。打仗没有不死人的,这一路死去的,也不仅仅是老七。”
    只不过,老七是一起长大的兄弟,比其他人的死更有真实感。
    汪德渊自己出发前也留了遗书,道理都懂,感情上还是难以接受。
    七哥是最会开玩笑的,他多希望这次又是玩笑。他全身抽搐,难过到哭不出声。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
    兄弟们一个个过来,轮流拍着汪德渊肩膀,安慰:“兄弟们把脑子别在裤腰带上出国远征,是为了给家人搏一个更好的未来。老七最大的心愿,就是把两个儿子培养成才。”
    “我知道了。”汪德渊哽咽地说,“从今往后,七哥的孩子就是我的孩子,我要培养他们进士当大官!”
    他泪眼朦胧数着身边的护卫:“一,二,三,……”
    不要再少了,永远不要再少了!我们一起回家,回到父母妻儿的身边。
    吴承恩远远看着,将这一幕写进《东游记》。
    战争是会死人的,即使是我军大获全胜,依旧有人死亡。
    等汪德渊冷静下来,吴承恩走过去说:“钦差大人,你要给朝廷好好上一份奏折,为战死以及受伤的将士获取更多的抚恤银!这是他们应得的!”
    虽然是大胜,但这么一场超乎预期的战争,朝廷会有什么反应,还很难料呢!
    吴承恩老于世故,知道世事难料,有功之人未必有赏。
    这番话也是对汪德渊的一种安慰。
    汪德渊打起精神,重重点头:“我知道。”
    他觉得自己多了一份责任,从悲伤中找回理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