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 套用分户令
作者:天葫   像妖孽一样纵横官场最新章节     
    彭胜武不揭破潘文青的虚伪面具,不仅是想给潘文青保留一点尊严,也是希望潘文青能看清形势,以后别再做玩火自焚的蠢事。
    这两年,吕州官场倒下的厅官已经够多。
    为了让吕州的政治生态往一个良性的方向发展,彭胜武并不想看到潘文青继续把陈长安视为假想敌。
    潘文青真不是陈长安的对手。
    如果一个个厅官都化为陈长安脚下的白骨,这对陈长安也极为不利,不知情的人会以为陈长安只会整人,不会干事。
    会严重影响陈长安的政治声誉。
    彭胜武肃穆地告诫潘文青:“陈长安那边,我会去跟他沟通,让他别计较这件事。但是,你们公安局的那个傻子,以后也要懂点事。如果再有下次,就算陈长安不计较,我也不会轻饶他!我言尽于此,你回去斟酌斟酌。”
    “你放心,回去后,我一定好好教育那个傻子。”
    潘文青一脸苦笑,带着落寞的心情离开了彭胜武的办公室。
    大楼外面的天地很广阔。
    云淡天高。
    潘文青却感觉眼前一片灰暗,照现在这种形式发展下去,就算有朝一日空出了市长职位,只怕也轮不到他潘文青上位。
    “认命?”
    潘文青仰望着那专属于大鹏鸟的广阔天空,目光迷茫而又无奈,一时不知道自己该何去何从。
    直到公安局的李警官打来电话。
    潘文青这才想起来,自己也并不是无事可做。
    肖元山只给他24个小时。
    留给他的时间已经不多了,他必须赶在24小时内让宋有德供出汤晓茹,以此证明自己也是一个可以拿出实绩的实干派。
    “立刻提审宋有德,我马上过来。”
    潘文青挂断电话之后,精神也抖擞了许多,匆匆赶回公安局。
    现在吕州官场有两股不同的意志力。
    肖元山想从严从速把宋有德处决掉,让宋有德永远闭嘴。
    而袁刚、彭胜武、陈长安等人,则想宋有德供出汤晓茹之后再死。
    今天潘文青虽然吃了个哑巴亏。
    先是掉进了陈长安的深坑中,接着又被彭胜武批评得体无完肤,但潘文青的立场没有任何变化,依旧是站在陈长安、彭胜武等人这边。
    这也是陈长安愿意放潘文青一马的主要原因。
    陈长安陪着韩思瑶、韩少堂在殡仪馆,刚刚处理完老太太的遗体,一出来就接到了彭胜武打来的电话。
    陈长安就简单回了一句:“既然您这么说,那我尊重您的意思。”
    意思就是不计较。
    韩少堂把骨灰盒捧在手里,边走边道:“姐,今晚我约了丁勇吃饭,我就不跟你们回紫湖林了。妈的骨灰,我明天再送去法承寺寄存。”
    “你不送回边城老家安葬?”韩思瑶有点惊讶。
    韩少堂郁眉不展:“妈这辈子,只能用八个字来形容——尖酸刻薄、贪得无厌。让她去听听佛音,净化一下心灵,也许更好。”
    “我支持你。”
    陈长安一开口定调,韩思瑶便也不再多说什么。
    韩少堂讪笑:“姐夫,我捧着我妈的骨灰盒说这种话,是不是有点过份?”
    “实务求真,这是真男人本色。”
    曾经那个没有担当、懦弱无能的韩少堂,早已经一去不复返,陈长安现在对他也是颇为欣赏。
    三人在停车场道别。
    彼此的脸上,并没有痛失亲人的那种悲痛之色。
    旁人看了,还以为他们都是亲缘淡薄的冷血动物。懂他们的人便会知道,他们遵从着顺其自然的生死观。
    陈长安与韩思瑶同坐一辆车,由韩思瑶驾驶。
    韩思瑶感慨道:“才大半年的时间,少堂的变化真不小。回头你得好好感谢一下唐勇军,他若不用心引导,少堂不会有这种蜕变。”
    “唐勇军那个人确实不错,梁茵升他做元物集团的副总,很有眼光。”陈长安如实评价。
    韩思瑶听到梁茵这个名字时,柳眉微蹙。
    她撇开这个话题,问陈长安:“刚才是不是彭胜武给你打电话?”
    “嗯,他让我别跟潘文青计较。”陈长安感觉车里有些热,伸手将空调的温度调低了一些。
    韩思瑶也把车速放慢了一点:“潘文青逮着机会就举报你,说不计较就不计较?这种伪君子,比真小人更可恨。”
    “他一心想着晋升,怕我截他的官道,心情也是可以理解。”陈长安若有所思地分析:“他不是把我当政敌,而是把我当竞争对手。”
    “要竞争就光明正大地竞争。”韩思瑶义愤填膺,目光还是专注地望着正前方,谨慎驾驶。
    陈长安笑道:“官场上哪来那么多的光明正大。现实世界,是一部比山还高的厚黑史,不适合做乌托邦式的美梦。”
    陈长安拧开矿泉水瓶喝了一口,感觉嗓子清爽许多。
    又接着说道:“再说了,若是跟他计较这件事,对我个人、乃至对整个吕州来讲,都没有什么好处。”
    “这话怎么讲?”韩思瑶疑惑不解。
    陈长安淡然笑问:“两千多年前,商鞅变法的时候曾采取‘分户令’,知不知道为什么?”
    历史上的问题,自然是难不倒中文系出身的韩思瑶。
    韩思瑶不假思索地回道:
    “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为了增加赋税,商鞅时代是按户征税。”
    “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为了分解宗族势力,进一步巩固封建帝王的统治权。”
    第二个原因,就是陈长安想说的重点。
    陈长安欣慰地笑谈:
    “《商君书》里有一句话:合而复者,善也;别而规者,奸也。”
    “如果大家都团结一致,那便没有规矩可以制约大家。只有把大家都拆成一盘散沙,那才能用规矩进行约束。”
    “商鞅利用‘分家’的手段,摧毁家族势力,让天下的老百姓都成为一盘散沙,得利的是统治阶级。”
    “把这个模式挪到我们吕州政坛来讲,我跟袁刚、彭胜武、潘文青、江燕等人,我们就是一个家族。”
    “如果因为内部矛盾而不攻自破,得利的就是腐败分子肖元山。”
    韩思瑶听到一半的时候,就已经猜到了陈长安要说的结论。
    她先是笑了笑。
    当想到“分家”制度已经被传承两千多年时,又心生感慨。
    现在已经不是封建时代,也不是按户征税,但“分家”却演变成了一种传统习俗,各地虽然建有宗祠,却没多少凝聚力。
    韩思瑶笑道:“真是服了你,直接说抱团取暖不就结了,简单四个字就能说完的事,你把商鞅都扯出来了。”
    陈长安回道:
    “你有感慨,不是吗?分户令的核心重点是摧毁同盟,各个击破。”
    “试想一下,如果有家族凝聚力,老太太现在又怎么会变成一盒骨灰?她就是游离在家族以外的那粒散沙。”
    “我并不为她的死而感到惋惜。”
    “但我们要知道,我们的弱点与社会关系,随时都会被人当漏洞进行攻击。”
    “如果我跟潘文青斤斤计较,那我跟他的关系,就会演变为你跟老太太之间的那种关系。”
    “而彼此关系一旦处于对立状态,随时会有人从背后放冷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