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知识才是第一生产力
作者:荣耀与忠诚   人在春秋,我真的不想穿越啊!最新章节     
    穿越者最大的优势是什么?第一是掌握远超当代的知识,再来是熟知历史的走向。
    将掌握知识排在第一,原因是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尽情发挥,最低层次肯定是仅仅为了发财,搞发明创造改变世界才显得高端,最终目标一定是积累力量。
    在积累力量上面又分为两种,一种是自家积累力量来达成私人的野心,另一种则是帮助国家、民族走向强盛。
    熟悉历史走向同样会有多种玩法,有足够的野心就步步争先,没有太大野心也可以一次次成猪被风吹起,喜欢给自己找个主子就找历史上的赢家抱大腿。
    楼令现在只有一个目标,利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来好好发展家族,一步步改善生活的状况。
    等什么时候老楼家能够用上自来水,家里有冲水马桶,想吃什么就能吃什么,楼令基本上也就觉得日子过得下去了。
    这?就这!?
    别以为很简单,认为简单是一出生就出生在足够便利的社会,等到什么玩意都要从无到有自己来弄,立马就会知道到底有多么困难了。
    楼令回到家,看到师嬴与娃姒正在给粟米去壳。
    现代因为科技足够发达的关系,哪怕是没有全自动化的机器,给谷物去壳也不会困难到哪去。
    目前不一样,想给谷物去壳需要先暴晒一段时间,直至谷物变得非常干燥,再放进一个容器里面拿木杵反复舂,并且一次只能舂很少的量。
    因为繁琐且困难的关系,想要饱饱的来吃一顿粟米,起码需要一个人来舂一整个上午,光舂米就一个上午不用干其它事情了。
    “……”楼令还是第一次看人舂米。
    在秋季凉爽的天气下,师嬴和娃姒干活能够干得满身汗水,怎么都知道该项重复劳动并不那么轻松。
    楼令看了一小会,默不吭声地退到屋外,恰好看到楼鱼路过,对其招了招手。
    “家主?”楼鱼真的只是路过。
    楼令吩咐道:“将木匠集中过来。”
    “诺。”楼鱼本来有自己的事情,得到吩咐只能执行。
    这是当代一家之主的权威所导致,远比现代公司老总对员工的约束力更高。
    族人服从家主的命令被排在首位,其实也不完全是因为家主的权威,他们很清楚家族兴衰全系于家主一身,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情况下肯定会更配合。
    大约一刻钟后,楼鱼与几位族人带来了十七名木匠。
    这些木匠是老楼家仅有的懂得木工活的人,少量是智氏送来答谢的礼物,更多是楼令这一趟去“蒲”城采买回来。
    楼令让他们稍等,一边动手画着什么。
    用作绘画的是羊皮,木炭在上面一横一竖构成了蓝图。
    到底在画什么?
    其实,楼令画的不是什么高科技产物,一种脚踏舂米机罢了。
    这种玩意就是利用杠杆原理,设立一个翘起部件,固定好一根木轴,轴的前端设个椽子,前后再弄个坑,前面的坑就是装要舂的米,后面的坑则是让木轴的踏板有下陷空间。
    制作脚踏舂米机并不困难,难的地方在于有没有这个奇思妙想。
    有了脚踏舂米机之后,虽然一次性仍旧无法舂太多的米,起码劳动起来会更加省力,只要一省力的话,劳作的效率也就跟着上去了。
    因为不复杂的关系,楼令让木匠看蓝图,再稍微解释一番,很快就有木匠就表示自己明白了。
    “好好干,干好了记功,只要累积的功劳足够,我吸纳你们为仆。”楼令绝对不是在画饼。
    释放奴隶,尤其是有技能的奴隶,没有家族会那么做。
    吸纳成为仆的话,仆其实比一个家族的属民在阶级上更高,有地位的仆甚至超过族人。
    这些木匠一听可以累积功劳成为仆,原本黑暗的世界照射进入一丝光亮,本来麻木的一张脸泛起了一种叫希望的表情。
    “定然不会叫主人失望!”一名叫欺的隶做出保证。
    楼令却是不再看木匠,先示意田带他们去准备材料,再对楼鱼说道:“屋子已经彻底不够,村里需要尽快搭设新的茅屋。”
    这个村子本来就十六座茅屋,其中的一座住着楼令以及母亲、姐姐,剩下的十五座由百多名村民去挤。
    后面,智氏送来了一百一十名奴隶,村民空出了其中的六座茅屋,其实已经变得异常拥挤,好些村民干脆就住在临时搭起来的窝棚,安置奴隶的茅屋甚至都没有可以躺下的空间,休息时只能卷缩坐着。
    在智氏送来奴隶之后,楼令在忙碌接引输水管的那一段时间,有在一边搭设新的茅屋,给增加了三座。
    本来秋收之后是该继续搭设茅屋,奈何雨季比往年来得更早,一切也就耽搁了下来。
    另外,楼令其实是不想再潦草地搭设茅屋。
    一场雨季下来,没有一座茅屋不被涉水。
    平时不下雨的季节,到了秋季都能感受到茅屋里面稍微有些冷。
    要是到了冬季,别奢望到处会透风的茅屋,它到底能够有多强的保暖效果。
    所以,楼令是想着要么不弄,新起房屋就往讲究一些来造,起码要立桩加高地板高度,再来就是使用更多的木头结构,不再是随随便便谷物杆加草就是一面墙壁。
    当然了,那需要砍伐非常多的木材。
    恰是因为需要加量砍伐木材的关系,楼令这一次去“蒲”城可是买了三十多把斧头,还有心在修好冶炼炉之后制作出一些青铜锯子。
    为什么不烧砖?因为老楼家当前没有那个条件啊!
    想要烧砖的话,要有厂房的吧?并且需要将烧窑的窖给弄出来。要建设厂房,楼令本身也就了解一些相关概念,真的开始行动还要再慢慢摸索,哪里是一时半会就能够完成。
    所以,先造一些没有技术含量的木屋,显然最为符合老楼家当前的行情。
    必须要说的一点,古人在造房子方面,无论家庭条件到底怎么样,从远古到长久的以后,事实上中原地区就是会使用大量的木材,直至混泥土出现才改变这一现状。
    当然,某些地方是使用竹子居多,如云南那一块;还有会使用石头来造房子的地方,例如福建的闽南区域;另有会用杂草混泥来当墙壁的许多地方,只是泥墙被水一泡很容易塌了。
    老楼家的人手增多,能够让楼令同时进行多个项目,优先的项目就安排多一点人手,不那么重要的项目先做材料收集准备。
    “令,武技不可懈怠啊!”师嬴在一天的晚上,满脸忧愁地提醒。
    楼令听得一愣,心想:“好像还真的是这么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