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8章 勤劳但贫穷
作者:老杨半仙   我在非洲当酋长最新章节     
    有不少人都在说:非洲人穷是因为非洲人懒、非洲人笨……
    关于后者萧鹏承认的。
    因为非洲大多数地方受教育程度太低。
    至于说非洲人懒,这真的要分地方。
    肯尼亚人绝对不懒,说他们‘非常勤劳’都不为过。
    如果他们人不勤劳的话怎么可能成为世界第一大的茶叶出产国?
    但是即使他们如此勤劳,这个国家原来一直经济不好。
    ‘勤劳致富’很多时候真的就是一句玩笑话。
    而他们贫穷很大的原因就是因为——茶叶。
    很多人有一个误区,就是感觉搞农业就是要种经济作物才能赚钱,比如什么咖啡、茶叶、棉花、可可之类的。
    事实上还真不是如此。
    用伊利丹的台词是:你们这是自寻死路!
    埃及、西非各个国家都是例子,都去种棉花,那也是经济作物,可是农民就赚不到钱。
    肯尼亚更是个例子。
    这里的茶叶产业已经没有发展空间了。
    茶叶确实很赚钱,但是在这个产业链里茶农赚不到钱。
    想要靠茶叶赚钱?
    包装、拼配、贸易、零售这些环节都比种茶业赚钱!
    而这些环节都掌握在谁手里?
    英国人!
    而且他们还掌握着利润最丰厚的环节那就是销售——全球市场早就让他们占领了!
    现在世界上的人没几个人知道‘肯尼亚茶叶’,他们知道的只是‘立顿红茶’。而肯尼亚没有自己的茶叶品牌自然留不住利润,这边的茶叶价格低的吓人。
    有人会说了,他们为什么不创办自己的品牌?
    创建品牌哪有那么容易?
    龙国倒是世界上最着名的茶叶出产国,可是哪有什么能进入欧洲中东的茶叶品牌?
    西方世界排名前十红茶品牌,八家英国两家印度——那两家印度的其实也是英国的。
    而世界第一大茶叶品牌‘立顿红茶’的原材料就是肯尼亚红茶。他们使用肯尼亚茶叶作为原材料的原因当然是便宜
    就这么说吧,茶叶产业绝大部分的的利润都是被英国人拿走的,只有剩下的仨瓜俩枣才会到了肯尼亚人手里,而且他们还不断给肯尼亚人降价进一步压榨他们的利润。
    那么肯尼亚人面对这个情况怎么解决?
    答案是:无法解决。
    全国大部分人都种茶,那么多人靠着茶叶养家糊口,那么大的茶叶产量没有几家公司能吃得下,而英国人觉得他们的茶叶价格不满意可以去印度、斯里兰卡……
    这世界上真不缺产茶国——旁边的坦桑尼亚还在那里虎视眈眈呢!
    如果英国人真的从别的地方进口茶叶,那肯尼亚茶农的日子那就过不下去了。所以就算便宜也要忍着,这边的茶叶不是一般的便宜,一公斤茶叶也就是一美刀多的样子,扣除成本也就赚几美分,说白了就是出售劳动力而已。
    全世界最累的农业工作可能就是茶农。
    有人听后不乐意了,茶农有什么累的?种好茶树去采茶不就行了?
    就不说茶树的管理是一项很需要用心打理的事情。就说采茶——绝对会让人崩溃!
    很多人印象里‘采茶’工作都是跟电视广告里那样:一群年轻漂亮的妙龄少女穿着少数民族服饰背着竹篓满脸微笑的站在茶树前伸出纤纤玉手一芽一芽优雅的采摘茶叶。
    对天发誓,如果真有那么采茶的估计能让人打死——你丫浪费什么时间呢?采茶可是着名的‘跟时间赛跑’,在产茶季哪怕只差一天茶叶品质就有很大的差距!
    还有空让你磨磨唧唧的?
    不过龙国都是这样的茶叶广告倒也不奇怪、
    在龙国,‘茶’一直是和‘雅’挂在一起,既然是‘雅事’怎么能让人知道那其实是一群大叔大妈在那里双手并用轮流薅叶子?
    众所周知,文人说话永远是最不靠谱的。
    关于龙国茶叶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说法,那就是‘灵芽点翠’。
    所谓的‘灵芽点翠’又叫口唇茶,说是采茶的都必须是初女,用口唇采茶,采下来的茶叶在放在胸前烘干水分。
    然后再用这样的茶叶来制茶。
    说这话的人信这话的人估计都可以送精神病院检查一下:这说白了就是古代男人各种yy物化女性的产物。
    还用口唇摘茶胸部烘干?做梦呢!
    最早的春茶一斤就是几万个芽头!找一百个女孩采一天能不能采出一斤茶先另说,估计干一天后都可以去霓虹国出道了!
    那话怎么说的?‘京中有善口技者’,采一天茶叶就练出来了!
    而且古时候哪有那么多的闺中待嫁的少女干这活儿?
    别说什么史书记载、民间传说,那些记载中都是‘据闻’、‘听说’。
    可笑的是现在还有国内的茶商用这个做噱头,也说自己推出了这种茶叶还美其名曰‘致敬经典’……
    直接说自己骗钱不好吗?
    就算现在已经有了采茶机,但是菜芽的时候还是要靠手工!
    这采茶工作真的很辛苦,普通人能坚持一小时就可以竖大拇指。现在去看看,整个龙国有几个人地方的茶园是年轻人采茶?
    基本上都是大叔大姨,年轻人根本吃不了这个苦!
    肯尼亚能把种茶业搞成全球第一出口,这不恰恰能说明肯尼亚人是能吃苦耐劳的存在?但是在这里种茶也只是赚个辛苦钱而已。
    而且就算是赚辛苦钱也赚不踏实:现在肯尼亚大约四成的茶叶产量还是被英国人攥在手里,肯尼亚所有的超大型茶叶种植园都是属于跨国公司。
    他们能把茶叶发展到现在这个地步已经是一种‘奇迹’,凭借着茶叶种植,现在人均gdp也能到两千美刀。人均收入也能到六千五百肯尼亚先令差不多三百多人民币(别信网上说什么肯尼亚平均收入四千多人民币,那是肯尼亚先令,和人民币的比例差不多是1:20,这也是肯尼亚人看到外国人往死里宰的原因。)
    这个数字看上去不多,但是对肯尼亚人来说真的已经是年年涨一截。
    有一说一,肯尼亚的农业发展真不错,茶叶出口世界第一、花卉出口世界第四,他们的农业出口在整个非洲名列前茅,2020年的时候他们出口额65亿美刀,主要商品就是茶叶、花卉、精炼石油、黄金和咖啡,农产品占了三样!但是这里的农业发展已经走到头了,一个国家想要致富单凭农业致富那属于不可能的事情。
    于是他们那一年进口了182亿美刀的商品,主要是类似于汽车之类的工业产品。
    工业附加值真的比农业高太多了,多少吨茶叶能换回一辆汽车?
    发展工业才是正路。
    为什么肯尼亚现在和龙国关系紧密?因为唯一帮他们发展工业的国家就是龙国!而蒙内铁路对肯尼亚工业发展的重要性远超农业!那就是他们国家工业发展的生命线。
    当然,肯尼亚虽然在东非算是工业发展不错的,但是还赶不上龙国刚建国的苏联援建时期。
    这就要说‘非洲人笨’这个点儿了:说这里人笨是因为这里人受教育程度是真的不行!
    东非很多国家还不如北非,北非好歹被阿拉伯世界统治过,而东非这边可以理解为前一脚是原始社会,睡一觉醒来就要进行现代化建设了,
    谁的思想转变能有那么大?
    而且受教育跟不上想要发展工业?
    看看哈吉桑那边就行了,都是密集型低技术基础工业,原因就是这里人真的玩不转,现在在肯尼亚这边,可以直接用银联卡,有孔子学院和鲁班工坊,肯尼亚人去那辆所学校学汉语学技术……
    这才是走在正确路上。
    萧鹏喝了一口茶道:“这茶味道真不错,鲁克拉,有多的吗?我走的时候要买一些。”
    鲁克拉笑道:“当然没问题,这都是我自家产的茶叶,你喝着舒服就行。”
    萧鹏不解:“你丈夫呢?”
    鲁克拉笑道:“平时他都在厂里,我一会儿会给他打电话,他在这里能看到同胞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