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吸血的林绪
作者:历史发明家   刚继承修仙衣钵,末世就开始了?最新章节     
    林绪想要继续修炼,突破到化神第二境·分神境,但自己手里的云石已经不够了。
    哪怕是把手里的灵石全部兑换成云石,也不够。
    “真的要好好想想怎么去积累资源了......”林绪又开始为修炼资源而发愁了。
    叶渊留给自己的灵石、云石,对于元婴期以下的修士来说,无疑是充足的。
    但对于化神期以上的修士,这些资源却是捉襟见肘的。
    “所以,你是想好要去创建一个王国了么?”离云剑问道。
    “不,我有更好的办法。”林绪取出地图,看向了地图上的那些林立于一隅的小国。
    “这些小国,就是我的小金库。”
    “不是吧?你想搞敲诈?”离云剑的声音分明带着几分诧异和不屑,
    “我前几任主人都干过这事,小国之所以是小国,主要是因为资源匮乏,能够收获的都很少。
    你要是这样干,不知道猴年马月能突破到返虚期。”
    “不不不,我并没有看上那些小国的资源,而是看上了它们的人口。
    确切来说,是劳动力。”林绪笑道。
    “你的意思是,想要这些人给你当牛马啊,但是你又有什么地方需要他们去干活呢?”
    “会有的,不是有个宋国还给我改了姓氏么?该回‘母国’要点好处了。”林绪看向了富饶的宋国。
    ......
    两日后,宋国宋都皇宫内。
    “大王,宋渠宋仙师回来了。”殿陛下,一个内臣匆匆走来,朝着宋王禀告。
    “哦?”宋王连忙对内臣说道,“快请他进来!”
    这么多年,宋国虽然向天原宗输送了不少弟子,但很少有人会平白无故回来的。
    他们大都带着宗门的任务回来。
    但这几日也没有听到天原宗有什么消息传来,看来是宋渠自己要回宋国来了!
    不久,林绪进入殿内,只是站着朝宋王微微躬身示礼:“见过大王。”
    “渠郎,莫要拘礼。”宋王满脸笑意,“据说你已经成为了上宗宗主的亲传弟子,真让我宋国蓬荜生辉啊!”
    “王上,弟子在天原宗并未辱没宋国,现已经晋升到了化神期。”林绪直接说出了这番话,看似炫耀,实则是在趁机引出话题。
    “......看来你的修为进展神速啊。”宋王大概明白林绪的意思了,“我宋国的宗室子弟都有封地食邑,唯独你当时匆匆被上宗收入门下,今日寡人就补上这一缺憾吧。
    我意将亘地北部的十二座城池全部划作你的封地,渠郎,你看如何?”
    宋王一边说着,一边从乾坤袋中取出一幅宋国地图,然后展开浮现在林绪面前。
    随着宋王抬手一挥,亘地,也就是被灭之前的亘国,其北部十二座城池所辖的地区泛起了淡蓝色的光晕,毫无保留地展现在林绪的眼前。
    “你看,这里有一条灵矿,只开采了二十分之一,下方的灵石储量还有亿兆。
    这十二城,有将近两万顷灵田,所产灵植,所蓄灵畜,每年可以有三千万灵石(下品)的收入。
    人口合计十七万户,在籍修士人数二千一百,除去一些开支,总收入能够达到五千万到七千万灵石(下品)左右。”
    林绪仔细看了这十二座城池,这固然条件诱人,但地理位置实在不是很好。
    他摇了摇头,说道:“王上,我的封地全在宋国腹地,还请王上给个恩典,许我在东南方边境开个口子,和东南少民接壤,以便为宋国教化一方。”
    宋王听了林绪的话,略微思考了一下,然后点了点头。
    “如此也好,那就依你所言。不过,东南一带有许多小国,再远些地方又有一个实力不弱的公国,你勿要挑起事端,破坏宋国生息。”
    “谢王上,臣定当尽心尽力遵循宋国国策。”林绪眼见目的达成,与宋王又不痛不痒地聊了一会儿,然后寻得理由告退。
    离开王宫后,林绪立刻着手准备接收宋国东南部边陲的十二座城池,他快速前往东南边境,查看具体的情况。
    当地的各城城主全部都成为了他的属官,此时,林绪只需要每年象征性地上贡一些特产,然后自己就可以享用那些属官属吏上缴上来的赋税。
    不过,林绪认为,无论税还是捐,都只能缓解自己一部分的资源压力,更多的,还得靠商业。
    在主世界生活了二十来年,林绪虽然不说精通商业,但在市场经济如此发达的社会中,作为一个具备完善知识水平的人都能了解到部分的资本运行本质。
    在宋国,已经出现了银票、金票这样的纸质票据,相应的钱庄也出现在国内。
    不过,这项业务并没有到其他地方,而且,灵石与云石作为修仙界的主要流通货币,也不需要这样的业务。
    林绪打算在每座城池开设自己的天地钱庄,和其他收取管理费的钱庄不同,天地钱庄不但不收取管理费,还按年给付利息。
    这下惹恼了本地的钱庄,不过他们忌惮林绪的身份,索性一下子就往林绪的天地钱庄里存上了自己的钱。
    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林绪终于能够在短时间内集齐了大量的资本。
    他留下百分之十作为日常应付客户的兑换准备金,然后剩下的九成,一半直接投入工厂的建设,另一半金银全部换成灵石,然后疯狂收购云石。
    投资的这一部分,林绪的储物袋终于发挥了极大的作用,直接让工匠快速攀爬科技树,然后又用徭役加发粮代银的方法,直接把田地里大量的劳动力全部拉了过来搞建设。
    林绪亲自动手,用神识将封地内的矿藏全部搜了个遍,之前那些修士认为没有用处的资源,都被林绪一并发掘出来。
    半年之后,一条条政令发布下去。
    即日起,所有在城内工作的人免除人头税。
    一时间,田地荒芜,大量的农民涌进城市,涌进工厂干活。
    林绪要如此多的劳动力,目的是为了对周边那些个小国倾销商品。
    那些个小国还有相当多的地方使用布帛交易,只要自己用布帛去冲击当地市场,瞬时间就会使得他们本地经济陷入崩溃。
    不出林绪所料,封地里的布帛如同流水般进入小国的市场内,瞬间引起了他们本地市场物价的混乱。
    在混乱之中,林绪下令封地内的商会去用布帛“高价”购买人口。
    小国内的仆役、农奴几乎被销售一空,小国的地主们看着堆满了仓库的布帛,去更远的地方补充人口,一时也没有出太大的问题。
    一个月后,小国内的高层下令不再使用布帛作为货币,想要使用其他商品作为货币。
    然而林绪的工厂越来越多,商品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廉价,而那些小国内的金银铜钱,都是不足的,根本无法满足国内的货币流通。
    这时,林绪开始向小国的国主伸出“援助之手”,铸币“天制通宝”,只要他们接受这样的货币,自己就会给他们一百万贯的免息贷款。
    国主们大都选择了贷款,不过也有些小国直接做出了对策,把大量的商品销毁,然后对宋国开启了反倾销的措施。
    林绪没有在意,他也不屑于用暴力去消灭他们。
    在先进的生产力面前,那些小国内的人会想办法跑出来去到更好的地方劳动生活的。
    什么禁令都没法完全束缚住人的天性。
    三个月后,接受了贷款的国主又感到了国内的货币荒,再一次找上了林绪借钱。
    而这时,一年即将过去,林绪的天地钱庄也开始承受客户的挤兑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