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三角债与承包国营厂?
作者:时间掺和   重返1980:从换老婆开始最新章节     
    红星食品厂大门口。
    对峙的双方,情绪都十分激动。
    三水食品厂的人在领头的齐正明率领下,高喝着口号,而大门里边,红星食品厂的厂长周国栋则尽量安抚着外边的众人。
    他的声音虽然很大,可是却架不住齐正明等二十多人的口号声。
    “还钱!还我厂血汗钱!”
    “还钱!还我厂血汗钱!”
    “还钱!”
    “三水食品厂的各位同志,我已经了解了事情的经过了,但是贵厂的那笔钱,是向阳制糖厂欠你们的,我们不欠贵厂的钱,所以这钱只能由贵厂去跟向阳制糖厂交涉!”
    “那怎么行!向阳制糖厂都说了,你们厂欠他们两万块钱已经有好几年了,他们说,就拿这两万块钱抵给我们厂的欠款,让我们来找你们厂要!”
    “你们今天必须要给我们一个说法,我们厂还等着这笔钱生产了!没法生产,工人的工资就发不出来,难道由你们厂负责不成!”
    “就是!还钱!必须还我们厂的钱!”
    “还钱!”
    “还钱!”
    齐正明身后,贺卫国的三个哥哥,不断高喊着。
    而他们身后的众人,也跟着大声喊着口号。
    可以说,此时的现场,他们的声势浩大,咄咄逼人。
    要知道这里可是县红星食品厂,属于县国营厂。
    反观三水食品厂,不过就是个集体经营的食品厂,还属于生产大队,按常理,是不会这般逼迫红星食品厂的。
    然而,齐正明背后可有人。
    今天他之所以带着人过来,可并非是真正想要回这笔三角债,而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齐厂长,虽然我们厂确实欠向阳制糖厂两万块白砂糖钱,但他们也欠我们厂三万块糕点钱,也这样说来,他们还倒欠我们一万块钱了。”
    “周厂长,这我可不管,我们还等着这笔钱开工生产了!要是没钱,我们就去找县里,你们今天必须要给个说法!”
    齐正明此时的态度非常强硬,他根本不惧周国栋这位县红星食品厂的厂长。
    “说法?有你们这样要说法的吗?你们这是违法,是犯罪!堵着我们厂的门,影响了我们厂的生产,你们想要干什么!”
    “齐厂长,我劝你还是悬崖勒马,不要再带着人堵着我们厂大门口要钱了,否则我可就叫保卫科和公安了!”
    周国栋此时也是愤怒不已,他在红星食品厂干了这么多年,还是第一次见到下边的集体经营“小厂”这么豪横的,竟然敢带着人堵他们国营厂的大门。
    “周厂长,你这话是威胁我们吗?我们可不怕!”
    “今天必须还钱!”
    “还钱!”
    “还钱!”
    “还钱!”
    …………
    面对蛮不讲理的齐正明,周国栋身边的几位副厂长,立马向周国栋提议道:“周厂长,咱们还是通知公安吧!”
    “是呀!通知公安让他们来处理吧!这本身就是三角债,如果把这事闹大,万一伤了人,那咱们厂的麻烦可就大了,您可别忘了,现在是咱们厂的关键时期,书记那边包括更上边都盯着咱们厂了,这要是影响了方便面的试产……”
    “小刘,马上打电话,通知公安的同志,让他们火速赶过来!”
    “还有,立刻打电话给廖县长,恐怕这些人来者不善,他们根本就不是来要债的,他们应该是冲着方便面生产线来的!”
    周国栋的判断十分准确。
    齐正明今天带这么多人来堵门,根本就不是要钱来的,而是给红星食品厂添堵来的,是冲着那条方便面生产线来的。
    毕竟买方便面生产线的这笔钱,其实是从县里信用社贷的款,严格算起来并非是红星食品厂的钱。
    再说此刻,贺卫国见大门口这阵势,自然不好从大门这边进去。
    他等了好一会后,赶来的公安这才把齐正明等人劝离。
    贺卫国见此,心中不禁暗暗松了口气。
    他跟大门口的保卫科人员道明了自己身份与来意后,又等了一会,这才被允许进到里边。
    来到食品厂办公楼二楼,他很快就找到了周国栋的办公室。
    “咚咚咚……”
    “请进!”
    听到里边的声音,贺卫国随即推门走了进去。
    “周厂长!”贺卫国见此时的周国栋拿着几份文件,看得焦头烂额,眉头紧锁,不由喊了他一声。
    周国栋抬头一瞧,发现是贺卫国,顿时笑了笑,连忙起身招呼贺卫国坐下:“是卫国同志呀!来来来!赶紧坐!我给你倒水……”
    “不用!不用!周厂长,我今天过来是给你送营销策划方案来的,您先看看吧!”贺卫国当即摆手说了一句后,又将手中的营销策划方案递给了他。
    周国栋哦了一声,看了贺卫国一眼,笑了笑:“是吗?那我好好看看!你坐!你坐!”
    说完,他就接过那份策划方案看了起来。
    而这时候,贺卫国则随手拿起了一份放在桌上的报纸,找了张椅子顺势坐了下来。
    半个小时后,周国栋看完了手中的方案,他十分满意的点头说道:“不错!不错!这份营销策划方案不仅新颖,而且切实可行,最重要的是,很符合我们厂的现有情况,不过我还是有几个问题想要请教……卫国同志!你有在听我说吗?”
    面对周国栋的询问,此时的贺卫国却根本没有理会,这会的他,正看着报纸上的一篇文章,看的十分入迷。
    这是《人民日报》上边刊登的一篇报道评论文章,大概内容是,粤省那边有一家名为“四会”的瓷厂,因为建厂之后效益不佳,上边主管部门不得不决定关停处理。
    但在今年年初的时候,却因为瓷厂的十名工人以写决心书的方式,承包了瓷厂,仅仅三个月时间就转亏为盈,如今更是把厂里的利润翻了好几番。
    就这样一则看似普普通通的报道,但却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人民日报》这是在把发生在粤省的“国营厂承包”事件,当成了一个榜样,一个成功的案例在宣传。
    “若是这样的话,那我是不是也可以照葫芦画瓢,学这种承包模式呢?”
    一时间,贺卫国的心思瞬间转动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