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订单外包!
作者:时间掺和   重返1980:从换老婆开始最新章节     
    向阳纸厂,厂长办公室内。
    贺卫国拿着几张餐巾纸在鼻子前闻了闻后,不由笑着说道:“这种不错,香味独特,非常浓郁。”
    “哦……我闻闻看?”
    “这是茉莉花香!”李春梅闻了闻,随即说道。
    天然香气,用的一般都是花瓣提纯出来的“香精”。
    就成本上而言,确实比较高。
    毕竟要想提纯这些东西,还不如使用化学香精。
    但化学香精也要看什么时候,放在当下,要远比后世贵很多,所以相对来说,反倒是使用天然花瓣制成的“香精”更便宜,成本也更低。
    而且不同季节,还有着不同的花香,在使用时,完全可以用当季的花来提纯出天然“香精”加到餐巾纸里边去。
    气味无需太浓,只需要能闻出来,比较舒适就行。
    所以,在综合这一点后,李春梅觉得,不如就使用比较常见的花瓣。
    比如春夏就用“桃花”或“荷花”,秋冬就用橘子花。
    这三者在沅水县是极为常见的,而且这东西根本不值钱,以前也没有人会去收集这些东西。
    只要稍稍花点钱,就足够向阳纸厂使用了。
    值得一提的是,如今厂里对一次性饭盒的生产,已经全面走上正轨了。
    而且,到目前为止,厂里两条生产线总共生产出来三百五十万个一次性饭盒。
    利润的话,大概在十八万左右。
    更为重要的是,市面上依旧没有竞争者。
    虽然说市面上也有其他的一次性饭盒,但是这些饭盒都是发泡材料制作而成的,所以相对来说,成本要高一些。
    而成本更高,也就意味着这售价也要高上不少。
    如此一来,人们自然更愿意选择价格相对更加低廉的一次性饭盒。
    也正因为如此,向阳纸厂的订单从年初开始,几乎就没停过。
    甚至就连粤省那边都有人找省内的代理商下单。
    这不,为了再次提高生产效率,赵初年更是提议,再建一条生产线。
    然而对于他的这个决定,贺卫国直接给否了。
    他给出的理由也很简单,虽然现在市面上还没有第二家用甘蔗生产一次性饭盒的工厂,但这东西一点技术含量都没有,未来肯定会有不少工厂竞争生产。
    与其再建一条生产线,还不如干脆把一部分订单“外包”出去。
    虽然这么做可能会使利润低一些,但厂里却能够有更多时间与资金来开发新产品。
    就像这次的香味餐巾纸,便是新产品的一个发展方向。
    毕竟向阳纸厂规模太小,纸张生产肯定是没法与县纸厂竞争的。
    与其在短板处和人家县纸厂去竞争,不如干脆另辟蹊径,在其他领域生根发芽,彻底将向阳纸厂转型。
    而转型的方向,贺卫国已经想好了。
    就往纸质日用品方向进行拓展。
    简单来说,就是生产纸杯、餐巾纸、卫生纸、卫生巾、一次性饭盒等商品。
    这些东西别看利润都很小,但一旦量起来了,利润其实一点也不少。
    更为重要的是,这些都是日常人们所需的商品,生产也相对简单,就技术而言,并不算难。
    只要营销得当,科学规划,尽可能的不靠一个产品来谋取利润,将来向阳纸厂,哦不!应该说向阳日化厂的前途,肯定是光明的。
    …………
    再说此刻,当贺卫国二人商量出一个大概后,他们又把赵初年等厂里的高层全都叫到了办公室内。
    “咳咳……今天把大家叫过来,主要是开一个短会,商量一下咱们向阳纸厂的发展方向问题。”
    “我们向阳纸厂,未来绝对不能光靠一次性饭盒这一个盈利点,要多方面发展,但也不能太过分散,简单来说就是这些发展的点都要在一个面上,而综合目前厂里与市场的双层情况,我的意见是往纸质日用品方向发展,具体为纸杯、一次性饭盒、卫生纸、餐巾纸等……!”
    说到这,贺卫国不由得扫视了大家一眼,见大家都没有什么意见,便又继续说道。
    “未来,我们要规划化、科学化进行生产,所以,我会在不久的将来,在销售科、后勤科、生产科等部门基础上,再建立一个技术研发科,这个部门建立的目的就一个,那就是开发新产品,自研新商品,目前暂定为赵初年同志兼任科长及总工,生产这边就由方东山同志担任生产科主任,方大乔同志任技术总工。”
    “还有一件事,介于厂里订单积存太多,我决定将一部分订单外包出去,就先外包二十万个一次性饭盒吧!”
    “至于外包的工厂,我会综合考虑之后再做决定的!”
    贺卫国说完这话,随即看向了赵初年,继续说道:“赵工,新产品研发,就交给你了,目前我看那香味餐巾纸就挺好的,尽快调整生产线,量产之后推向市场!”
    “好的!”
    “嗯……那行……今天这个会就开到这里吧!大家散会吧!”
    说完,贺卫国便让大家离开了。
    待到所有人都走后,李春梅忽然看向贺卫国,问道:“卫国,你刚刚说要外包一次性饭盒的订单,你不会是外包给县纸厂吧?”
    “不!这次我不想外包给国营厂,我想外包给私人作坊!”
    “什么?外包给私人作坊?这私人作坊能生产出来?”李春梅十分不解,她看着贺卫国,不明白他这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私人作坊也能生产一次性饭盒?
    虽说这东西没有什么技术含量,但也不可能由私人作坊生产出来吧?
    “呵呵……当然不是普通的私人作坊,事实上是一家大队作坊,以前是压榨菜籽油的,后来被人给承包了,前几天人家主动找上门来,说他想要订单,我和他谈过之后,觉得他这人思想很活跃,就答应了。”
    “哦……这人是谁呀?我怎么不知道?”李春梅听完贺卫国的话后,不禁一愣。
    “他直接到县里找的我,这人叫李亚平,是石咀大队的人,以前在石咀大队榨油坊干过。”
    “我外婆家所在的那个石咀大队?我记得那个大队确实有个榨油坊,李亚平,这名字好熟悉……!对了!我好像知道他是谁了,他住在我大舅家隔壁!”
    “对!他确实住在你舅舅隔壁!现在他把大队上的榨油坊给承包了,那些榨油的机器,他说会让人改装成生产一次性饭盒的机器,我和赵初年等人探讨过,他们觉得改装的可能性是有的,但需要一笔不小的改装费用,他说他会贷款的,而且石咀大队的大队书记也十分支持。”
    “这样啊……!那确实可行!”李春梅想了想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