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朝野震荡,天下皆惊
作者:媌吃鱼   全民诸天:开局获得神话大罗道果最新章节     
    天符八年,咸阳帝京。
    乍暖还寒的时节,残阳下依稀可见暮血。
    大秦九边的战事,似乎并未影响到这天下之中、首善之地。
    一切都如常态,完全看不到半点战时的气氛。
    毕竟大秦天策上将军、公子赢君率军出征不过二十余天的时间。
    按照以往的惯例,估计大军连大秦境内都还没出。
    别说是分出胜负,双方有没有交战都还是个问题呢。
    最多也就是斥候、探马之间的零星交手。
    这种斥候战或许能影响战事的胜负与结果。
    但却远没到能影响咸阳的程度。
    不过这看似平凡的一天,却因黑冰台首陈貂寺孤身返回咸阳,并一路疾飞至帝庭深处,而注定会名留青史。
    当其时,陈貂寺几乎没有任何遮掩,横跨了整座咸阳帝京。
    无数人都看到了这一幕,不由得都议论纷纷。
    很快,各种流言就传遍了整个咸阳帝京。
    有人说:公子赢君兵行险策,导致雁门关破,已然兵败身死。
    也有人说:百万铁骑正在肆虐雁门、云中等北疆八郡,随时都会挥师南下、兵锋直指咸阳。
    还有人说:武安君公孙起已经接到帝主秘旨,要大索咸阳青壮,并发囚徒十万,北上迎击百蛮大军。
    甚至有人言之凿凿:大秦不能没有穰侯,就如关中不能没有老秦人。
    整个咸阳帝京,都在因为这些流言而躁动起来。
    别说是咸阳百姓、中下层官僚,就连朝堂百官、公卿贵人,竟然都有些人心惶惶起来。
    许多人都开始收拾行李,准备拖家带口,离开咸阳避难。
    随着陈貂寺没入帝庭深处,而帝乙又迟迟没有露面。
    更多的流言开始喧嚣尘上,更多的“细节”也被“披露”了出来。
    比如公子赢君如何骄狂自发,如何兵分八路出九边。
    再比如雁门关如何被一攻而破,北疆八郡如何被肆虐屠戮等等。
    甚至就连九边、北疆的军民是如何壮烈抵抗、诸多女郎又是如何得贞烈不屈,但最终都难抵百万铁骑的肆虐,不得不屈身事贼,或者杀身成仁等等。
    各种各样的细节,都描述得活灵活现,好像有人在现场直播一样。
    一时间,本就有些人心惶惶的咸阳官民,越发地恐慌起来。
    竟然颇有几分“一日三惊,惶惶不可终日”的味道。
    甚至于,就连朝堂百官等公卿权贵,都忍不住派出得力人手,前往北疆八郡、大秦九边打探虚实。
    而就在这个时候,更多的细节又一次被“曝光”了出来。
    这一次的“细节”,却是着重于“刻画”姜承乾的个人形象。
    主打的就是一意孤行、骄狂盲目,将他不顾副帅王剪等老成大将的劝阻,非要兵营险策,最终志大才疏、误国误民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什么“纸上谈兵”、“一失足成千古恨”、“竖子不足与谋”、“大秦亡于孺子之手”,怎么夸张怎么来,可谓是深谙“舆论战”的精髓。
    这一波接一波的组合拳,属实是把咸阳官民都给打懵圈了!
    你还别说,流言之所以屡禁不止,就是因为它管用啊。
    在大秦主力精锐缺席,雁门关等九边雄关被破,百万铁骑即将南下的威胁下,绝大部分人都已失去了明辨是非的冷静。
    而这波流言“舆论战”的终极杀招:童子谣,也在酝酿半天后正式出炉。
    第一首童谣尚且有些收敛:公子赢君枉称王,千骑万骑走北邙,孺子欺帝江山败,北帝南走社稷亡。
    言简意赅,剑锋直指姜承乾和帝乙。
    上半句指责姜承乾败坏江山,引得百蛮铁骑南下。
    下半句暗示帝乙要南逃洛阳,迁都以求偏安。
    但也难挡百万铁骑的兵锋,最终连半壁江山都要败亡在他们父子的手中。
    这首童谣在半天内,就传遍了整个咸阳帝京,甚至连整个关中都在传唱,引起了极大的恐慌。
    毕竟按照流言的论述,这并不是没有可能发生的事情。
    再加上有许多“好事者”,在其中煽风点火,极尽渲染百蛮铁骑肆虐屠戮的恐怖场景。
    令得百姓惶恐、百官震动,甚至有人前往宫门求见,想要让帝乙出面给个说法。
    紧接着,又有第二首童谣传出:何以解忧,唯有武安。
    唯有武安君公孙起,才能救大秦。
    这个论调一出,迅速风靡全城,引起无数人的共鸣。
    毕竟武安君公孙起号称“大秦军神”,牌子还是足够硬的。
    若是帝乙能启用武安君公孙起为帅,就算百蛮大军南下,大秦也不是完全没有抗衡的机会。
    这是许多人的惯性想法,亦是“人之常情”。
    但是第三首童谣,却是直接图穷匕见了。
    穰侯不出,如苍生何?
    至此,所有人都回过神来,明白了这些流言的始作俑者。
    同时也明白了这些事情的背后,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了。
    毫无疑问:这就是穰侯魏无羡的“逼宫”!
    想救大秦江山,必须请武安君公孙起出战。
    而想让武安君公孙起出山,必须将朝廷大权,尽数交于穰侯魏无羡之手。
    不得不说:魏无羡这一手“趁人之危”、“趁火打劫”,干得确实漂亮。
    甚至可以说是他绝地翻盘的唯一机会!
    假如形势果真如他所传流言那样,帝乙可以说已经别无选择。
    要江山社稷,还是要权势,你自己选一个吧。
    如果是在姜承乾鼎革、改制之前,就凭这一套丝滑小连招,估计朝堂百官都要跑到宫门前集体“请愿”了。
    穰侯魏无羡也能趁机聚起大势,“堂堂正正”地行逼宫之事。
    到那时候,就算帝乙铁了心要死死攥住手中的权势。
    估计朝堂上下、军伍内外都不会允许。
    就算最后发现搞错了,站错队的人也已经没有了回头路,只能咬着牙跟着魏无羡一条路走到黑了。
    毕竟,一次不忠,百次不用,更何况这种要被夷三族的罪过?
    若是这样的话,说不定还真能让魏无羡掀起一些风浪来。
    但是现在嘛,整个朝野内外,却是虽慌不乱。
    所有人都在等着帝乙出面,给予他们一个交代。
    无论这个交代是好是坏,但至少没多少人傻到向魏无羡靠拢。
    而就在此时,等魏无羡的表演结束,帝乙的回应终于来了。
    他甚至都没有露面,直接降下一道圣旨,明发朝野内外、晓喻百官群臣。
    诏曰:大秦新帅,天策上将军赢氏讳君者,率三千玄甲,杀破百万蛮骑,自狼主慕容龙铖以下,诸蛮胡王皆仓皇北顾,特加公子赢君为“秦王”。
    跟这份圣旨一起下发的,还有最新的战报。
    战报曰:大秦新帅、秦王、天策上将军正率三千玄甲追亡逐北,绣衣卫大都督携绣衣帝骑,收降蛮骑三十万,斩首四十万,于雁门关下筑京观,以慑不臣、彰我大秦天威。
    这份战报和圣旨一出,整个咸阳帝京,乃至于整个关中都沸反盈天起来。
    但并不是人心安定,反而变得更加恐慌了起来。
    不是,你搁这骗傻子玩呢?
    三千玄甲破百万铁骑?你怎么不说你是三皇五帝呢?
    如果百蛮诸蛮真有这么弱的话,凭什么跟大秦对峙数十年而不落下风?
    就连武安君公孙起,都没在狼主慕容龙铖手中讨到多少好处。
    凭什么天策上将军公子君,就能一战而破之?
    而且就算是编,好歹也编得像一点啊混蛋。
    三千玄甲破百万铁骑也就算了。
    而且还在短短一夜之间,就收降三十万,斩首四十万?
    你这么能,怎么不上天呢?
    就算是杀猪,效率也不可能这么高吧?
    同一时间,另一则流言也在疯传,甚至比帝乙的圣旨与战报更加深入人心。
    那就是帝主已经乱了方寸,正准备迁都南逃。
    之所以放出这种荒诞的说法,就是要稳定人心,为他的出逃争取时间。
    不少人在大庭广众之下,大肆宣扬这些事情,试图力证大秦江山,已经风雨飘摇。
    甚至试图鼓动百姓,前去宫门请愿。
    同时串联百官,鼓躁军校,想要让百官叩阙、军伍兵谏,逼迫帝乙启用武安君公孙起出山,掌控关中军权。
    至于“穰侯不出,如苍生何”这种话,却是已经无人再说。
    但是整个朝堂上下,包括镇守关中的军伍,却在帝乙明发圣旨后,迅速地行动了起来。
    不管你们信不信,反正他们是信了。
    终归在这个时候,讲的已经不是其他,而是“忠诚”。
    在这种涉及站队的重要事情上,经过姜承乾八年“调教”的大秦官僚,却是都已经“懂的都懂”。
    无论帝主的圣旨多么荒谬,只要你“忠诚”,那就听命行事。
    哪怕帝主说太阳的方的,阳光是绿色的,你也要立刻化身“大秦鉴黄师”,及时调整自己的世界观。
    这才是真正的“忠诚”!
    于是乎,朝堂百官和留守大将,纷纷都开始行动了起来。
    当庞大的官僚机构行动起来,那些浑水摸鱼的人顿时“遭老罪”了。
    短短一个时辰不到,所有涉及流言传播的人便已被抓捕归案。
    就连穰侯府和武安君府,都被他们曾经的老部下,联手派人看管了起来。
    甚至于,黑冰台和绣衣卫还没出动,整个关中的乱象就已平息了下来。
    穰侯魏无羡的垂死挣扎,也就此宣告失败。
    而在此时,帝乙眼看自己还没用力,魏无羡就已倒下,也顺势结束了这场“服从性测试”。
    各种有关雁门关大战的细节和证据,也开始被公布了出来。
    然后迅速昭告天下,在整个关中,乃至于整个大秦的范围内,掀起了滔天骇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