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加更,加更,还是加更!
作者:孤舟牧云   继承土地庙,从教黄皮子讨封开始最新章节     
    育种的事情基本告一段落,剩下的就是等待小马驹自然孕育、降生。
    不过岳川还是给其提供了最好的生活环境。
    蜀中洞府里进行一番大改造,平整土地、填补坑洼、开源引水、搭建马棚等。
    然后就是对食物的保障。
    小驷耐粗料,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优点。
    说白了,马是一种肠胃娇嫩,又非常挑食的生物,跟上辈子那些人工繁育的宠物犬一样,动不动就肠炎拉肚子,去一趟宠物医院小千把。
    不是有句话“马无夜草不肥”。
    马吃草没错,但不是随便什么草都吃的。
    它的消化系统十分脆弱,一个不好就敢病给你看。
    古代没有专业的兽医,更没有抗生素什么的,一旦生病,大概率意味着死亡。
    成年马尚且如此,小马驹更别说了。
    这也是历代中原王朝缺马的原因,一个是真的养不起,另一个是真的难养活。
    小驷耐粗料,这就意味着随便给把草就能养活。
    就算没草,随便掐一把菜叶子、树叶子也能吃得美滋滋。
    如果能给一顿加餐,来点豆子、盐巴、鸡蛋,更是高兴得撒欢。
    这个特点也意味着一人一马勇闯天涯,走到哪吃到哪。
    能少携带许多马的食物,马还能驮着人的食物、衣服、被褥、工具等。
    如果是哺乳期的母马,还能产马奶,给主人补充点营养。
    这点跟中华田园犬一样,体壮少病,肠胃好,耐粗食,什么剩饭剩菜都能吃。
    就算家里没吃的它也会自己出去找,不说吃饱,至少不会饿死,偶尔还能给主人带点惊喜。
    正是这个特点,田园犬才能在大江南北的村村寨寨中开枝散叶,繁衍数千年。
    岳川希望小驷也能走遍大江南北,成为中华田园马。
    另一边,孔黑子和长卿二人耗费月余时间走遍姜国每一个村落,摸清了姜国的实际情况。
    姜国有一城、四镇,七十二个村。
    四个镇分别位于东南西北,每镇有五百户以上。
    村有大有小,大村有百户人家,少数几个小村就三五人烟。
    孔黑子和长卿以姜国城、镇、村为参照,在岳川提供的《马政》上进行修改,以期望能放眼天下皆准。
    不过在敲定最终版本前,二人还是拿给岳川过目,美其名曰“斧正”。
    嗯,跟着孔黑子厮混这么久,长卿已经明白了“斧正”的含义,也见识到这位黑大汉一斧子生劈豺狼的恐怖大力。
    南郭小院中,一壶茶,四个杯。
    孔黑子抱着壶研究里面的花瓣草果,长卿抱着杯子研究瓷器表面的釉彩,岳川则捏着一沓厚厚的文稿认真思索,大黄在旁边目不直视的偷看。
    想要马政推广天下,单靠一己之力是不行的。
    岳川只能起一个倡导作用,忽悠各国看到好处,盲目跟上。
    但是又不能让各国眉毛胡子一把抓,政不得法,把养殖场开成屠宰场。
    所以,马政必须详细、详尽、详实,不能犯文人那种骈四俪六、对仗工整、辞藻华丽、引经据典的臭毛病。
    岳川抬头看了一眼孔黑子,心中暗道:还好,这位先生二创《大侠姜十三》后灌水神功大成,能用十个词解释明白的问题绝不用一个字让你自己悟,这篇《马政》单从行文来说绝对是保姆级别教程了。
    接下来就是内容了。
    马政历朝历代都有,指官府对官用马匹的牧养、训练、使用和采购等的管理制度,还设置有主管马政的官员和部门。
    上到帝王车辇舆马仪仗,下到各级衙门代步、拉车所需;军中将官、士兵骑乘等,都属于马政范围。
    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车政”,各级官员配车、配司机、车补、油补,公务车辆管理规定等等。
    “车政”不需要考虑造车问题,《马政》增加了养马,而且是重中之重。
    孔黑子拱手道:“岳先生之马政有言,地有肥沃、贫瘠,与其在贫田耕作,所耗甚多、所入益少,不若弃而牧之,植牧草以供牲畜。如此,牛可耕田、马可载物、羊可货财,不使民疲,却使民丰!大善、大仁!”
    岳川点了点头,心中暗道:中原是农耕民族不假,但中原并非所有地区都适合耕种,不切合实际,强迫所有地域的人都种地这本就是害政。
    在适合耕作的地方种植粮食,在贫瘠的地方种草,借此喂养牲口才合理一些。
    为什么非要跟贫瘠的土地死磕,非要在上面种粮食呢?
    一来是古代饥荒多,粮食压力大,另一个就是土地兼并问题……
    岳川摇摇头将这个念头驱出脑海,不去细想,免得被骂资料和私货过多。
    孔黑子却误以为岳川对自己的话有不同看法,连忙拱手请教。
    “还请先生教某!”
    岳川愕然抬头,随即醒悟过来,话术瞬间发动:“民不役牛,盖因牛贵人贱;民不役马,盖因家贫货寡;民不畜羊,盖因……”
    话术卡顿了一下,竟然编不下去了。
    古人为什么不养羊,这个事有很多原因,信息量有点大,需要好好梳理。
    孔黑子欠起身、伸头问道:“敢问先生,民何不畜羊?”
    长卿也察觉不对,跟着拱手求教。
    岳川整理一下语言,说道:“首先是‘家财万贯、带毛的不算’。牲畜生病就意味着死亡,羊还没长大就死了,很可能羊羔钱都赚不回来,对于人均赤贫的百姓而言,这是极大的风险,他们宁可继续赤贫,不愿尝试。因为赤贫最多家徒四壁,但是借钱买羊羔又养死了,四壁也没了。”
    听到这话,两人全都默然。
    高利贷不能碰,碰了就是家破人亡,老百姓大字不识也明白这个道理。
    对很多人而言,贫穷并不耻辱,借钱才是。
    大黄说道:“我手上倒是有很多余财,可以低息借与百姓,着其买羊羔喂养,待售出后还本还息,如何?”
    岳川看了一眼大黄,“你什么时候懂这个了?”
    大黄摇头道:“稷下饭庄对鸡鸭鱼肉需求过大,周边村镇许多百姓家中的鸡鸭都被买空,再加上鸡毛换物品,许多百姓看到有利可图,打算购买鸡鸭养殖,却苦无本钱。所以胡一找我商议,拿出一个法子。”
    之前龙葵颁布的姜国新政倒是有“兴业者可至宫中借贷”的说法。
    但是散户养鸡养鸭,这点钱也不值当跑到过去。
    岳川看了一眼手上的《马政》,暗道:养马繁琐不易,但是养鸡简单,孔黑子又能加更一章了。